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一场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不仅让无数的生灵被吞噬,也使当地经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对于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多大,各方都在根据其掌握  相似文献   

2.
震后羌族聚居地重建与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聚居地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在震后重建过程中,特别是如何在羌文化“疗伤”的过程中,确保其原生态与原真性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与实践》2008,(4):42-43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之后中国经济走势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鲍锋 《今日海南》2010,(11):24-25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这是共和国历史上破坏力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抗灾难度最大的一场地震,其毁灭性震惊了世界!一个受到中央特殊关爱的小镇这场大地震的震中,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中距镇中心仅5公里。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 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走进新汶川     
鲜圣 《中国减灾》2011,(9):28-29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汶川县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13个乡镇全部受灾,映秀镇被夷为平地。在灾难中崛起,汶川人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一边受援重建,一边发展经济,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打造出一座新汶川。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中,三十多公里外仅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到了毁灭性破坏,全市人员伤亡惨重,50余万人失去家园,是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绵竹市的党员、干部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现任该市九龙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郑启仕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属于一种外部冲击.会导致经济系统和重要经济变量偏离原有的或正常的发展轨迹。它属于不确定性、随机性外部冲击。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中国和世界。那么.这一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到底有多大?会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对此我作一简要的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在这场大灾难中,许多城镇乡村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数万同胞丧失了生命,数十万群众受伤,上千万人急需安置救济。这一场灾难,也考验了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民族。在突发的大灾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奋起抗争,临危不惧,临危不乱,  相似文献   

10.
鼓励企业家到地震灾区投资办厂现状汶川大地震目前已到了恢复重建阶段,除了对灾区进行直接资金和物资援助外,帮助灾区恢复重建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企业投资,兴办实业、促进就业,来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动了火半个中国,即使在远离震中的地区,很多人也都感受到了那1分钟的心慌、晕眩和摇动……这场灾难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比任何。一个灾难片都真实的生命教育。最近不论是在电视上或在身边都让我看到了那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本以为这次地震能像之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小地震那样,转眼过去。真的没有想到,也不愿想到,汶川大地震会如此之惨烈!汶川大地震,这突如其来的天灾,迅速剥离了附着在人们身上的功名利禄,  相似文献   

13.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四川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同时,灾区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也遭到空前破坏,如北川县人民医院几乎是连人带房屋完全被埋在垮塌的山下,其它重灾区90%以上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严重毁损,不少医疗卫生人员在地震中遇难或受伤,给本就薄弱的医疗卫生体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4.
灾难往往能够检测一个民族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深度——尽管这是一种过于残酷的考验方式。汶川大地震让中国哭泣,也让中国抗争!汶川大地震撕裂人心,也让人心凝聚!在这场劫难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安逸生活时难以想象的惨痛,也看到了太多平常岁月里难得一遇的感动:那些在废墟里顽强求生的受困者,那些以血肉之躯换取他人生存的遇难者,那些筋彼力尽却挖掘不止的救助者,那些生活艰辛却慷慨解囊的捐助者,那些排着长队苦苦等待的献血者。那些跋山涉水奔赴灾区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5.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所有公民的考验。汶川大地震后,我们于长歌当哭之中,也更深刻地见证着一个公民社会的成长。在这次灾难面前,曾经被认为缺乏公民意识的中国百姓,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互助  相似文献   

16.
邱立本 《同舟共进》2010,(11):17-18
如果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那么今天中国的外交就需要重视志愿者所扮演的角色。过去几年间,中国志愿者快速成长与发展,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都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绝大部分是80后,  相似文献   

17.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12):38-38
灾难往往能够检测一个民族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深度——尽管这是一种过于残酷的考验方式。汶川大地震让中国哭泣,也让中国抗争!汶川大地震撕裂人心,也让人心凝聚!这场劫难,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安逸生活时难以想象的惨痛,也看到了太多平常岁月里难得一遇的感动:那些在废墟里顽强求生的受困者,那些以血肉之躯换取他人生存的遇难者,那些筋疲力尽却挖掘不止的救助者,那些生活艰辛却慷慨解囊的捐助者,那些排着长队苦苦等待的献血者,那些跋山涉水奔赴灾区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8.
"两年援建情,一生亲兄弟"。这句诗出自一位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援建者之手。两年虽短,情谊永存。回眸两年前: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满目疮痍,灾区人们的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家园被毁,无依无靠,人们渴望重归美好家园。在这个关键时刻——震后31天,  相似文献   

19.
温暖一生     
我是一个来自甘肃大山里的女孩,5·1 2汶川大地震的突袭,摧毁了我可爱而温馨的家园,昔日美好的农庄也因此残破不堪,突然之间我们的家变成了灾区。我们那儿的经济条件很落后,住的房屋都是土木结构,山高地薄,基本还是靠天吃饭,没有经济来源,再遭如此天灾,我不知道等待我们的会是怎样的将来。然而天灾无情,人有情。在与外界失去联系没几天,军队和各级领导就送来了救灾物资,每家每户都发放  相似文献   

20.
开放援助     
《时事资料手册》2008,(4):54-57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一次,中国开放了世界救援通道。许多国家及地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生命高于一切”的救灾理念下,我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救援及医疗力量赶赴灾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合作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