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良 《人大建设》2002,(5):12-13
2001年入春以后,罗山县涩港镇遭受到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仲夏6月。正是板栗结果、水稻扬花的季节:可是.肆虐的旱魔,却早已使涩港镇境内的大小河溪全部断流,所有的库、塘、堰、坝全部干涸:山坡上的栗树叶萎果落,田间里的水稻苗枯穗死……镇人大主席团在旱灾中,积极抗灾救灾,为群众排忧解难,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下面是笔者采撷到的几个镜头: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燕 《前沿》2008,(10):138-141
生态旅游是时下流行的一种绿色旅游消费,生态旅游要健康发展,必须以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然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旅游资源保护薄弱,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空白,因此,要保持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深刻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态旅游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罗山县涩港镇采访时,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于德强颇有感触地对笔者说:“基层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广泛、最直接,也最知他们的冷暖与忧乐。因此,基层人大无论是在立议案、提建议或搞视察时都应把重点放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常把百姓忧乐挂心头。”  相似文献   

4.
香格里拉多种宗教并存,各种并存的宗教深蕴着“天人合一”“和睦祥瑞”的宗教生态观,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完善人类自身,都有积极的作用,故在对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进行开发时,有必要对宗教生态旅游进行开发、设计和研究。但宗教生态旅游是一种新的观念,如何开展宗教生态旅游,仍然需要联系实际和通过实践来研究和探索。为此,选择一个景区进行示范研究,为全方位开展宗教生态旅游提供一种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作为康藏地区十三林之一的松赞林寺。占地五百亩,房舍不可计数,是滇西北…  相似文献   

5.
石雨浩 《人大论坛》2009,(11):13-13
10月17至18日,主题为“生态旅游,和谐贵州”的“中国.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先后在贵阳、铜仁举行。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彭晓娇 《传承》2009,(14):124-125
生态旅游的出现,为时尚短,无论在实业界还是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并不统一,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倾向。分析生态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总结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脉络,批判吸收了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从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确定生态旅游的学术性概念,并且探索性地提出在操作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将学术性概念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从而引导生态旅游的实际操作,规范生态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的出现,为时尚短,无论在实业界还是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并不统一,而且存在着严重的滥用倾向.分析生态旅游的起源及其发展,总结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脉络,批判吸收了目前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从生态旅游的本质内涵确定生态旅游的学术性概念,并且探索性地提出在操作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将学术性概念可量化的指标量化,从而引导生态旅游的实际操作,规范生态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8.
《天津人大》2013,(11):F0003-F0004
天津中心渔港经济区位于汉沽区营城镇高家堡村旧址,北靠津汉快速路,西临中央大道,海滨大道穿港而过。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规划为“一港一城”,陆域“一城”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为产业区和居住区,海域“一港”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分为作业港区和休闲港湾区。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手     
寂寞难眠的夜里,思绪总容易与回忆纠缠,跟着淡淡的月光飘向心灵深处的故乡——想念故乡的亲人,想念故乡的一草一木,那感觉就如苦咖啡,涩涩的,却又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与生态道德教育——兼论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未来周鸿赵丽昆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这种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环境相和谐,并且使后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主要是文化遗产)的机会与当代人相平等。①并且,当代人要为后代...  相似文献   

11.
日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体现在统一生态旅游概念、建立和健全生态旅游评价体系、加强生态旅游示范地区建设、提高生态旅游地居民对当地资源价值的认识以及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协会的作用等方面。通过研究日本的相关经验,可以为我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保护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雪萌  原源 《前沿》2014,(9):120-121
生态旅游于加世纪末传人中国,并形成了新的旅游热点,在给旅游地及整个旅游业注入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及社会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经济学、生态学及系统科学等理论知识作为依据,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及特征人手,重点探讨了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义华 《世纪行》2009,(1):20-20,27
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带动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并以新港建设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武汉新港,要实现其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集先进港口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  相似文献   

14.
李立 《传承》2011,(3):82-83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构建生态旅游产业,实现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旅游业能顺应现代旅游倡导的绿色、环保、健康、持续地开发,是城市发展旅游经济中重点思考的问题.从生态旅游可持续性内涵出发,以宜春生态旅游为例,通过对宜春生态旅游资源现状的阐述,对生态旅游涉及的法律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办的『二00五年世界环境日暨全球绿色生态大会』为表彰中国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对世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评选庐山风景区为『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庐山: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源于20世界80年代,强调回归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历史上,佛教是最具影响力的宗教之一,在两千年的中华佛教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生态思想,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众多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生态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正确认识并合理开发这一宗教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推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析湖北楚文化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如何结合本地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湖北省必须结合本地实际,以发展楚文化生态旅游为龙头,来带动全省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郭二艳 《人民论坛》2015,(8):142-145
文章探讨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及其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路径:一是明确和坚持生态旅游立法指导思想,二是健全完善生态旅游法律制度体系,三是构建生态旅游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四是完善生态旅游行业发展规范,五是提升生态旅游立法的民主程度。  相似文献   

20.
王亦秋 《思想战线》2011,(Z1):59-60
生态旅游是昭通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昭通正处于生态旅游大开发的关键时期,研究根据生态旅游学理论对昭通生态旅游开发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