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收支状况的好转,其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它作为韩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是韩国的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因此了解韩国对外投资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于进一步吸收其投资将大有裨益。一、对外投资发展阶段及现状从韩国各年度对外投资变化情况看,整个对外投资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68—1979年,是韩国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韩国对外投资的历史不长,虽以1959年大韩重石矿业公司的不动产投资为开端,但真正揭开韩国对外投资序幕的,则是  相似文献   

2.
在60年代以来的工业化过程中,韩国政府正确地实施了与其国情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引进外资战略,通过引进外资,消除了资金短缺这一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修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和骨干企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和分析韩国引进外资战略的特点与作用。一、韩国引进外资战略的演变60年代以来,韩国引进外资战略的实施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0年代,是以借款为主的战略阶段。60年代初,韩国由于资金短缺,处于低投资→低增长→低储蓄→低投资的恶性循环状态。为了结束这种恶性循环,并防止外资直接  相似文献   

3.
60年代以来,韩国的经济成功除了天时、地利外,更重要的是人和,即韩国政府在实现其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把握住在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根据本国的基本情况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实行改革与开放,制订和实施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把目标市场放在境外的外向型经济,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因此,探讨和研究韩国抓住机遇,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经验,对加速我国的现代化步伐,显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韩国确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战后韩国经济状况及其特征,要求朴正熙新政权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把过去的自由放任的纯市场经济体制改变成统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政府主导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战后到50年代末,韩国经济仍然没有摆脱殖民地经济体系,继续保持着以分散的个体农业为主的落后农业的性质。整个国民经济处在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居民生活水准低下,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加上自然资源贫乏,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很强。在这种状况下,仍然依靠“自由放任”的纯市场经济体制和弱小的民间力量是很难迅速改变其落后的经济面貌的。新的经验表明,政府的作用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一战后韩国的农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农业人口日趋减少,这一方面是韩国政府推行先工后农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其实,韩国政府对“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及时对农业变革实施农业开发计划和战略措施是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半个世纪以来,韩国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政策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行土地改革,消除封建租佃制  相似文献   

6.
韩国宪法法院作为违宪审查机关,为保障宪法权威和国民的人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宪法法院是彰显国家正义和民主权利的最终裁判者,它担负着维系国体政局的重大职责。它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建设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所值。  相似文献   

7.
当今全球互联网正在迅速发展中。韩国的互联网产业在世界上起步较早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国民上网规模上 ,以及互联网的实际利用效果上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其发展模式和取得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韩国互联网发展的成功要素有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国家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8.
韩国的FTA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长期奉行“贸易立国”的韩国对外依存度极高,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经济持续低迷。为抢占世界市场,缓解能源危机,扩大地区影响,韩国大力推行FTA战略。与多国展开FTA协商(谈判),争做世界贸易大国。设立专门机构,完善配套政策,使FTA走向制度化。韩国的FTA战略对我国不无借鉴意义。中国应尽快确立FTA战略,加强对FTA的系统研究,建立专门机构具体组织实施FTA战略。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看,韩国是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之一,已建立了自初等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高等职业教育并与经济、科技发展相配套的专门职业教育体系。韩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经验,对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韩国,对金钱债权1的执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对债权的押留阶段和现金化阶段。在金钱债权的押留阶段,韩国主要利用押留命令限制第三债务人对债务人清偿,同时禁止债务人对该债权的处分和领受。在金钱债权的现金化阶段,韩国主要利用推寻命令和转付命令对被押留债权进行现金化,将被押留债权转化为金钱,用所得价款清偿执行债务人的债务。我们需要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和借鉴韩国关于金钱债权执行制度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实务经验,不断完善我国关于债权执行制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巴西和韩国在经历中等收入阶段的初期趋同后,发展轨迹出现分化,前者困于中等收入陷阱,而后者则成为高收入国家。高质量的增长是韩国成功的核心经验,而巴西的困境来自增长不足且波动较大。由此,在外向型发展模式下,发展中国家应理顺经济传导机制,配合以适当的政策纠偏,还应适时进行调整与转型,以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2.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之我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比较高,制定的保护制度和措施得力,积极引导全民参与保护活动顺应时代发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的生产化、商品化结合起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这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3.
韩国能源资源缺乏,天然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韩国天然气消费初期以发电为主,后来因为政府政策的推动,天然气在民用中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正因为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韩国城市燃气发展得比较快。因此,韩国城市燃气发展较迅速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技术”是由一定社会的政府或执政党创造、发明(制定)的,由全体社会成员或一定社会阶层(主要是)接受、使用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进而实现改造社会目的的实践性知识体系。韩国曾以惊人的高速度发展并且崛起,当然有其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弘扬儒家文化始终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本论文从“社会技术”角度略论韩国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技中介发展现状及政府促进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中介机构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中介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政府应通过制度创新、适度扶持、创造市场需求、改善发展环境、消除发展障碍等策略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韩国山林法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是一个多山国家,丘陵和山区占国土面积的70%。为了快速发展林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韩国非常重视林业政策和法律体系的建立。本文主要介绍韩国山林基本法的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及特征。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以来,“四小龙”利用外资的数量不等、形式各异,其中以韩国较有特色。本文试就韩国在吸收和利用外资方面的情况作一浅略的介绍。 (一)外部资金的来源 韩国从外部筹措资金,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非正常筹资。 (1)促成“韩日邦交正常化”,获取日本的援助。促成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除政治  相似文献   

18.
自美国全面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韩国一方面表现得十分积极,希望全面参与其中以提升本国在美国盟国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韩国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总是受到内部和外部种种因素干扰,使其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受到约束。韩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以及期望中国在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最为关键外部因素;朝鲜核问题也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外部因素;日本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的态度立场也使韩国在军事领域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顾虑重重。韩国政府、民众对韩国是否加入TPP以及"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应当部署韩国存在巨大分歧,是制约韩国全面参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主要内部因素。这些掣肘因素对中国反制美国亚太战略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60年代起,韩国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自主开发汽车技术,如今韩国汽车产业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与韩国相比,中国的汽车业虽然产量上已据世界第一,但在产业集中度、核心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中韩汽车业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汽车业提出相关的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简析韩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历来重视农业立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是韩国立足于农业发展制定的专门法律之一。它的制定与施行有力地促进了韩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