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时事观察家指出,2010年是微博发展的元年。而2011年,微博更成为网络的舆论中心,成为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和维护自身权益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中,你说我听,我做你看,已是一种固定程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的模式,实现了官民零距离交流,也让更多的官员从幕后走上台前。【背景资料】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官员微博热的形成及其在行业、地域和内容上所呈现的特点;阐述了官员微博的功能定位和特性:其功能表现为信息交流平台、为民服务窗口和网络意见领袖,其特性表现为私人性、政治性和亲民性;分析了官员微博热潮存在的娱乐化趋向、"空壳微博"、微博功利化、角色定位模糊、法律依据缺乏等不足;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局的策略:去娱乐化防治庸俗,尽快启动立法程序,引导做好角色定位,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我们期待今年发起的《开学第一课》公益活动成为常态,将生命教育定为学生的"必修课",这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是对国家未来的爱护。  相似文献   

5.
李秀江  鄂璠 《小康》2011,(8):39-42
为了适应微博时代对执政者提出的新的要求与挑战,一场关于说话的革命正在进行,微博等新媒体已经被列入中央党校的培训课程,而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微博已经成了各级官员的必修课,但也有专家认为此举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1,(36):13-13
“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近来不少官员纷纷在微博上“触礁”,频频出事。  相似文献   

7.
某些官员怕过年,怕在何处?概括起来讲,有三怕。一怕年变味,二怕疲于应酬,三怕礼尚往来落俗套。到底哪些官员怕过年呢?大体上来说,有这样几类。一是单位的一把手。单位的一把手由于所处位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政府部门领导,同时也是一名市人大代表。在每年一度的人代会上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时,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审议中有些内容是涉及到本部门本系统的,有些指标和任务的完成需要上级部门的扶持、资助。作为本地区的代表,为了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我在审议中会向听会的上一级政府部门领导提出询问。但由于上下级部门之间的领导关系,上级部门的回答实际上变成了发布指示,指导工作,会议似乎变成了政府工作会而不是人代会。我很困惑,身为政府部门领导的兼职代表,怎样才能行使好审议权?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11,(6):60-60
日前,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一把手”换人,原主任申建军去职理由令人关注:“因参加一年制市委党校脱产学习班被免去职务。”先免职,然后再脱产学习,这种方式在官员中很罕见。据悉,2009年以来,北京共开办三期类似培训班,66名局级干部参加了免职脱岗培训,其中“一把手”16位。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0,(4):62-62
据新华网报道,2009年,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有关规定.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在过去的一年里.从中央到各地问责办法的纷纷出台,到一批批官员被问责下马,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主任杨小军教授看来.这表明,党和国家在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作风建设上,  相似文献   

11.
微博、微博热及“微博问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亚 《群众》2011,(8):72-73
当下,微博很热。各大网站纷纷增添微博功能,政府机构、名人、官员等争先恐后开微博,微博成为现如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2.
官员声音     
《人民论坛》2012,(18):20-21
群众对官员的信任呈现不稳定性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洪浩:群众对官员信任,对于领导工作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执政资源;对于官员个人而言,则是有效地落实政策、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支撑。争取群众的信任,可以说是官员共同的愿望和普遍的追求。但在现实中,我们必须看到,群众对官员的信任呈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曾去过不少官员的办公室,除了宽敞、气派、整洁、豪华外,给我印象最深的,无一例外都在办公桌后面摆着一排高大书柜,里边摆的大都是成套的精装书,有心想看看到底都是些什么内容的书,可从没有一个官员邀请我参观他的书柜,这使我于好奇之余还存有几分遗憾。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什么是软肋?说白了,嗜好就是软肋,谁都有爱好、官员也不例外。但对于官员来说嗜酒、好色、贪玩,都可能成为致命的弱点,只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就非吃败仗不可。赖昌星不就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吗":不怕官场上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他正是把某些领导的爱好当作软肋  相似文献   

15.
尤蕾 《小康》2013,(8):28-30
2011年底至2013年初,中央党校首批四位干部先后在浙江、福建两省完成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身份转变后的他们换了一个视角去看待基层官员,透视到更完整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至今,福建莆田某论坛内,题为"莆田美女副市长去哪了"的帖子还在被不断刷新跟帖。谈及此,当事人笑着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回应。一年内,封丽霞完成了这一来一去,从北京到莆田,从中央党校到地方政府,从教员到官员。  相似文献   

16.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3,(2X):44-45
<正>近三年来,微博已经成为防灾减灾领域不可忽视的"必修课"。一方面,微博的"波浪式传播"使灾害相关信息瞬间扩散、流言蜚语交织翻倍传播:另一方面,积极正面的主流声音也借势传播"正能量",打造出及时发布灾情提醒、组织动员抢险和凝聚正面精神的网络全民互助平台。这种"双刃剑"效应是微博与生俱来的特性所决定,但其作用的发挥可以因人为的导向与努力而改变。熟练掌握新媒介的传播规律、有效挖掘和放大"正能量"、消除和转化"负能量",已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应对重大灾情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7.
王军福 《前沿》2012,(4):116-118
近年来,有关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新闻不断传出,逐渐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强烈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有18名官员“非正常死亡”,2010年和2011年各有11名以上官员“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官员的级别有科级、县处级、厅局级,甚至省部级。范围从党委、政府到金融、教育、税务、公安,覆盖各个领域。官员非正常死亡的方式以跳楼自杀为最多,此外,还包括上吊、卧轨、撞墙、割腕等。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是时下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归纳分析了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特点、类型和原因,探讨了怎样看待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教训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凯 《传承》2008,(6):80-81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用人问题,历来是一个关系到政权存亡、国家兴衰的重大问题。唐太宗对官员的合理选任,为唐王朝成就"贞观之治"提供了人事保障。研究"贞观之治"下官员的选任,吸取其成功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代正确地选人、用人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辛其马 《创造》2009,(11):40-41
这几年官场舆论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反腐”,既说明了当下官场“廉”的问题的某种失衡状态,也表明党政高层执意惩治腐败的决心。  相似文献   

20.
林墨 《公民导刊》2010,(8):21-22
从武装部长到乡长再到人大主席,漆治安的从政经历让他在开展监督工作时更有针对性,更能切中要害。对他而言,角色的转换给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他人生的一笔无形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