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2.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3.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论及才与德的关系时,依才德的多少把人分为四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这些人当如何取舍呢?“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在这里,清晰地说明了“德”对于一个人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来说,如果不注重道德建设,“挟才以为恶”,  相似文献   

4.
劳斌同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必须以正确对待共同事业为基础。这屯是人们常说的一种“微言大义”吧。朋友之交要注重“义”,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既定内容。这“义”,就是人们在相处中间所应遵循的道德关系;而这种道德关系,又必然与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今天所说的“义”,其最高层次,应当是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为实现我们的共同事业而互相关IC,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可是,现在在一些人的。C目中,这种“义”的观念日渐淡薄了,而以利益原则乃至互相利用、互相拆台的做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5.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君子坦荡荡     
叶子 《人权》2011,(4):56-56
中国乃君子之国,与它国相交,向来重君子之风。坦诚相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仁者无敌:“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但5月13日《环球时报》1版文章提到,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刚在中美战略对话时说了若干有关中国的好话,接着接受美国媒体采访,又翻脸不认人,以罕见的尖刻语言批评中国,  相似文献   

7.
贯彻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官”,关键在“官德”,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因为良好的“官德”可以教育、感化、激励人民群众,从而使我党有效地实施以德治国。古人说得好:“君子之德风,庶民之德草,草随风倒。”就是强调当政者的道德在老百姓中的教育、感化和激励作用。我党历来把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搞好思想作风建设看成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国家安危和人心向背的一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每一个党员都以身作则,我们一切都好办了。”江泽…  相似文献   

8.
孔子十分重视德育的作用。首先,他认为,德育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和王朝的兴衰。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孔子极力主张“德治”,强调“为政以德”。其次,孔子认为,德育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圣贤君子的根本途径。在人性的认识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也”的命题。他认为每个人的天性基本上是相近的,人的善恶好坏是后天环境习染的结果。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特别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育,才能培养出笃…  相似文献   

9.
袁浩 《今日浙江》2009,(13):64-64
“防欲力善”语出明朝吕坤的《呻吟语·存心》,原文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之。”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  相似文献   

10.
在人情渐淡,真情难觅的今天,不同行业的人有什么交友秘决呢?下面这些被采访对象可能不是名人大腕,但他们对当今社会朋友的认识及交友技巧却有一定代表性或独到之外,这种大众视角可能会唤起更多人的认同,提供一定的借鉴。 商人交友:“小人之交甘若醴” 郭军克:北京靓彩呈科贸有限公司经理 君子是达官贵人,小人是寻常百姓;君子是大人,小人是小孩;君子儒雅,小人庸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弄,小人怀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注重形式,小人实实在在;君子是赵忠祥,小人是崔永元。 多数君子…  相似文献   

11.
做一个君子     
这是一个令人回味、感慨的新闻镜头。 8月6日,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之际,温总理赶到医院看望了他.并送了一盆枝繁叶茂的君子兰。君子兰的花语除了“高贵”、“宝贵”外,尚有“丰盛、有君子之风”的寓意。总理送君子兰,可谓意蕴深含,既透出对羡老“君子风范”的景仰.又是对世道君子之风的呼唤。总理希望,每一个人都像羡老一样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12.
理想与人生2200多年前的荀子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并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人与万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道德属性。40年前毛泽东说过:“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人的道德属性、人的精神的核心,就是理想和信念。每一个正…  相似文献   

13.
道德的根本属性就是践行。离开了践行,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道德。《周易》说:“是故‘履’德之基也”,强调修德的核心就是要践履“礼”的要求,把能否践行当时的道德规范“礼”作为道德的基础。苟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国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两面派”、“伪君子”,  相似文献   

14.
价值目标趋向功利性如何对待功利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在现实生活中争论颇多。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 ,否认功利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⑴ ,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有名的道德命题 ,到了汉代 ,董仲舒则进一步说 :“正其谊不谋其利 ,修其理不急其功”⑵ ,这些 ,无疑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 ,两千多年来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以“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⑶ 的颜回为做人的榜样 ,一生过着清贫的日子 ,却不懈地向着洁身自好的“君子”而努力。“君子忧道不忧贫”⑷ 。他们羞于言…  相似文献   

15.
董娟 《前沿》2013,(2):147-149
英文“Accomplishments”同时兼具“完成”与“才艺”两个要素;而作为君子人格的“文”则涵盖了学问、道德、审美等多方面修养的完善,是一种复数的完成.从这个角度来讲,理雅各以“accomplishments”对译“文”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君子之“文”的内涵,是一种具有高度可分析性的翻译.  相似文献   

16.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古时君子律行的自我约束,是一种纯洁的道德约束。有人说,道德是做人的规范,与经济工作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在经济工作中,在生产经营中,自我约束必不可少,人道商道密不可分。一个是笔,一个是颜料,结合得好,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拿上项目来说,上急功近利的“七小八小”项目、高耗能项目,对一个地方而言,虽可带来短暂效益,却污染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上那些环保型项目、资源深加工、节约型项目,虽然投资大、利润小,却维护了生态平衡,利于保护环境。所以说,上项目工作有一个道德衡量…  相似文献   

17.
何为君子?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是君子的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党员干部应如何具备这样的“上乘人格”呢?简言之,就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党员干部专心致志于本职,就必然走向为党为人民的上乘人格之道。  相似文献   

18.
尚伟 《时事报告》2012,(10):46-47
近来,道德问题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贪污腐败、见死不救、抢劫杀人之类的事件屡有发生;另~方面,无私奉献、爱心救助、见义勇为的壮举层出不穷。冷漠与温情、邪恶与善良、卑鄙与高尚,两极之间的鲜明反差,引起人们对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机制已十分系统。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我们的道德理论研究和道德教育体制也可谓日益完备。然而,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我们的道德教育虽然在理论上体现了历史规律之真、传扬着德性塑造之善、展现出人类追求之美,却难以在实践中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理论阐述过于抽象,理论说教过于空洞,因而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孔子说:“道不远人。”对这句话,人们常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真正的道理都是简单朴素的,不会让人产生如对宏大叙事的敬畏之感而远之;其二,真正的道理都是实在有用的,不会让人产生如对经院玄学的无用之惑而弃之。前者言理论的形式,与西方的“最美的最高深的其实是简单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后者析理论的本真,同时也是传道授业的大法。先贤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道德理论不能脱离群众的生活实践,只有关注群众在道德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才能引导他们认同和接受先进的道德理论和观念,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与时俱进,已成为一个当前中国媒体出现频率最高、妇孺尽知的流行词汇之一。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对中国思想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蕴涵在“与时俱进”这一词汇里的精神品格早已深深地奠基于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之中。位于五经之首的《周易》以其精约之至的文辞推演出变幻繁复的世事,极尽变易、通汇之所能。《易传》在解释“乾”卦九三爻之爻辞“君子终日乾乾”时说:“终日乾乾,与时偕  相似文献   

20.
革命批判精神和革命牺牲精神是谭嗣同革命伦理思想的两个方面。谭嗣同对传统纲常名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批判精神;而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则感染和鼓舞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志士,成为近代中国新型道德人格的一个典范。(一)“扫荡桎梏,冲决网罗”是谭嗣同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口号。站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立场上,他说:“今中外皆侈谈变法,而五伦不变,则举凡至理要道,悉无从起点,又况于三纲哉。”①。因此,他大声疾呼:“冲决利禄之网罗,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②。把冲决网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