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素萍 《新东方》2010,(5):5-10
2009年3月8日,南海海域发生中美船舰对峙事件,这是继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后发生的又一严重事件。3月10日,菲律宾总统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一时间南海波涛再起、暗流汹涌。7月2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泰国代表美国政府签署文件,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表示“美国重返东南亚”,  相似文献   

2.
《时代潮》2001,(12)
随着美国机组人员回到美国,中美撞机事件的第一回合冲突告一段落。美国谈判代表团抵达北京,是此次事件第二回合较量的启动。前一个回合带有偶然因素,有戏剧性,也就更吸引传媒的注意。但后一个回合则更是实力与智慧的较量.结果如何,对中美都是重大考验。从整个撞机事件的处理来看,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中美关系时事述评 教学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主持人:(陆霁同学) 同学们,让我们首先观看一段最近的新闻录像。 播放录像: 2001年4月1日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上空的中美撞机事件──模拟撞机图示──撞坏的美国军事侦察机照片。 主持人:(陆霁同学) 中美关系一直是中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中美之间发生的每一件敏感事件都引人注目,影响广泛。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使中美关系再一次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今天的时事述评课,我们就专门围绕中美关系,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发言人…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4月1日的中美“撞机事件”虽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这个事件仍值得深入思考。事件虽属意外的偶然事件,但是应该说是偶然之中有必然。美国自小布什上台后,说得少,做得多,对外奉行强硬路线,在国际上制造紧张气氛。比如,不顾有关国家的强烈反对,全力发展NMD;停止对北朝鲜谈判;驱逐俄罗斯外交官;拒不执行已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等。应该说这次“撞机事件”仍是其强硬路线政策的继续。那么,为什么小布什政府要到处奉行强硬路线  相似文献   

5.
2001年4月海南撞机事件以来,中美两国的军事交流降到了冰点。最近,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问美国,标志着中美军事交流又恢复正常。军事外交是中美外交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热点七、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布什宣誓就职美国第43任总统后,美国对外政策随之出现大幅调整,从执意发展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到最终退出《反导条约》,从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到中东政策的大幅摇摆,从单方面挑起美俄间谍纠纷,到处理中美撞机事件中的蛮横无理,布什主导的美国外交战略咄咄逼人,目空一切,单边主义甚嚣尘上,独霸心态表露无遗。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外交政策颇为强硬。二、“9·11”事件成为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转折点“9·11”事件后,反恐怖主义成为美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形势的…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世事沧桑,波诡云谲,一连串的麻烦事接踵而至:中美撞机事件、日本右翼势力招摇过市、台独分子“以武拒统”、入关遥遥无期、法轮功蛊惑人心……。善良的人们在担心:我们党能够驾驭复杂局面、抵御各种风险吗?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1日,美国EP-3型侦察机在我国南海经济专属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继尔侵犯我国领空,降落在海南岛陵水机场。经过我国政府十余天来的严正交涉,美国不得不向我递交致歉信。此次中美撞机事件,虽然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是美国坚持冷战思维,继续以我为敌,经常对我实施抵近侦察的必然结果。纵观事件发生及美国对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暴露了美国对我国进行侦察飞行的图谋由来已久,同时,它从另一个侧面提醒了我们:美国驻日基地作为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作为美干涉亚洲事务的跳板,它的情报职能也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问:中方表示中美双方将继续就撞机事件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谈判,请问谈判将在何时进行? 答:美方飞机撞毁中方飞机,致使中国飞行员失踪,又在未经许可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的事件并没有完结,中方要求美方就此事件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停止派飞机到中国沿海进行侦察活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中美双方将于4月18日开始继续对此事件及其它相关问题进行谈判。谈判的议题将包括造成撞机事件的原因、美方停止派飞机到中国近海进行侦察活动、如何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事件及其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动因的掩饰:语言策略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涛 《求索》2004,(12)
本文利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特别是其中的及物性理论,对一次中美撞机事件的有关报导和评论进行了批评语言学分析,指出其动因建构方面所体现的语言策略及其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信息。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以美国国会众议员考克斯为首的一个委员会炮制了一份所谓调查报告,诬蔑中国叨年来通过中美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窃取”美国高级军事机密。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的一些新闻媒体对此进行连篇累陵地报道,大加渲染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他们称,80年代以来,中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与美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地亚国家实验室的交流与往来,“窃取”了美国中子弹、W88小型核弹头和模拟核爆炸技术等等。他们诬蔑中美经济科技交流与往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中国是对美国最大的威胁,要求美国政府限…  相似文献   

13.
应我会邀请,以美中友协全国主席芭芭拉·哈里森为团长的美中友协代表团一行8人于4月7日至19日访问了上海、西安、拉萨和北京。访问正值中美撞机事件之后,代表团不受舆论的影响,仍如期访问。在京期间,陈昊苏会长和李小林副会长分别会见和宴请  相似文献   

14.
江英山 《友声》2006,(4):7-8
今年是中美“乒乓外交”35周年。为纪念中美关系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对外友协于4月7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纪念中美“乒乓外交”35周年招待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美友协会长徐匡迪,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当年曾参加“乒乓外交”的许多外交界、体育界、企业界人士,正在北京访问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将军和前副国务卿阿诺德·坎特,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等,共约80人出席了招待会。徐匡迪副主席在招待会上致祝酒词。他说,35年前,由于中美双方领导人的明智和远见,…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说明(结合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展开分析,要求观点鲜明,联系实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只要有“美国利益”的地方,就有其中央情报局的谍影。2001年4月 1日,美军一架EP-3型侦察机在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进行侦察飞行,我军用飞机奉命跟踪监视。美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转向,将我机撞毁,致使飞行员王伟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许可,降落在我海南陵水机场。中美撞机事件尚未了结,4月25日,美国政府公然批准向台湾出售价值40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这些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以“人权…  相似文献   

16.
这次撞机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国方面。美方应该向中国人民道歉,并做一些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事,而不是发表颠倒是非、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言论。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底,奥巴马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2009年,美国经济受到重创,对中国依赖和借重增强,中美“同舟共济”共同抗击金融风暴。但2010年伊始,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贸易保护、谷歌退出等事件接踵而来,中美关系突然陷入低迷。2010年4月,胡锦涛赴华盛顿出席核安全峰会,中美元首举行会晤,接着中美在北京举行第二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关系出现了峰回路转。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中美关系从“一路高歌”到“风云突变”,又“迅速回暖”,像过山车,如悬疑剧,一波三折,我们应该怎么看中美关系的一波三折呢?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自由     
张建波 《青年论坛》2005,(5):110-111
新闻自由作为人类共同争取的政治文明成果,是宪法保障的一项基本权利且有别于公民个人所享有的自由,必须结合一定的法律制度才能认识其本质,厘清其界限。新闻自由具体包括创办新闻媒体的自由权利、知晓采访的自由权利、发表报道的自由权利、保护新闻来源的自由权利、答辩和更正的自由权利等,各国关于新闻自由保障的理论实践为我国新闻自由保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进入 21世纪,世事沧桑,波诡云谲,一连串的麻烦事接踵而至:中美撞机事件、日本右翼势力招摇过市,“台独”分子“以武拒统”……我们党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但是,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光辉业绩和巨大成就告诉我们:我们党经历过80年风风雨雨的磨难,经受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趟不过的金沙江,曾经沧海难为水,眼前的困难和挫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细浪”、“泥丸”。 我们有主心骨。这么多年来,我们党积累了一条重要的经验: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我们就越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年,中美关系史上发生了一桩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事件。本文拟对这一事件作简要述评,以窥近代美国对华政策之一斑,并引出有益的启示。一1901年,美国通过《辛丑条约》向中国索取赔款32,939,005两,折命美金24,440,778.81元。1906年,长期在华从事传教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