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1):53-54
沙龙为什么退出和库德集团 以色理总理沙龙2005年11月21日正式宣布退出利库德集团,组建新政党,定名为“前进党”。  相似文献   

2.
《时事资料手册》2004,(6):45-45
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于2004年10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以他为首的执政党——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在此次联邦大选中击败以马克·莱瑟姆为首的工党,获得联邦大选的胜利。这是霍华德总理第四次竞选连任成功。  相似文献   

3.
3月28日,以色列提前进行的大选落下帷幕。不出所料,在沙龙卧病后由奥尔默特继任首脑的前进党以较大优势获胜,赢得下届政府组阁权。虽然前进党获胜没有什么意外,但本次大选对以色列的政治格局带来了较大冲击。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虽然获得120个议席中的29席,但与大选前预期的34~36席相差甚远。传统的左翼工党获得20席,保住了议会中第2大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色列国内政局的变动与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息息相关。每当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困境,世界的人们就自然会推测,以色列的总理是否又将换人?而每当有一位新总理上台,人们又马上想到,他将使和平进程实现突破,还是将把和平进程带入泥潭;更有以色列特点的是,当和平事业急转直下时,随之而来的常常是提前大选。沙龙,犹太国新世纪的第一位总理,也循此轨迹,接过了“小拉宾”巴拉克手中的权杖。2000年9月,巴以和平进程在戴维营和谈失败后再次陷入严重僵局。沙龙率众“强行”参观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的阿克…  相似文献   

5.
政经人物     
<正> 内塔尼亚胡:辞职备战以大选8月7日,以色列内阁通过决议,于8月15日开始实施第一阶段加沙撤离计划。在表决之前,以财政部长内塔尼亚胡突然辞去部长职务,以表示对撤离计划的不满。现年45岁的内塔尼亚胡素以极端右翼保守思想著称。正是他在担任总理期间,以色列积极扩大了犹太人定居点规模。但如今他是沙龙最主要的党内对手,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辞职是借此争取党内更多支持,以便在2006年以色列大选前取代沙龙成为利库德集团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在10月9日举行的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中,约翰·霍华德领导的自由党与国家党联盟以85席对58席的绝对优势击败马克·莱瑟姆领导的工党。霍华德获得第四次竞选连任,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三位蝉联4任的总理。  相似文献   

7.
1993年10月《奥斯陆协议》的签署,便阿以关系逐步走上正常化的轨道。1996年5月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和平进程陷入僵局月以关系出现逆转。今年5月17日的以色列大选中,工党领袖巴拉克当选新总理,阿以关系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巴拉克接替内氏执政,无疑将为阿以关系的改善带来新的希望,但和平之路依然艰难、曲折,阿以真正和解尚需时日。布满荆棘的和平之路从马德里和会开始,至内塔尼亚胡上台前,中东和平进程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态势,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阿以关系也取得了较大的缓和与改善。巴以相互承认,约以关系正常化,阿拉伯40多年来对…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右翼党派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在巴勒斯坦人眼中是地地道道的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魔王。9月28日,他不顾巴方的警告,在2000名士兵的护卫下强行进入东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参观,由此引发了巴以之间自1982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流血冲突  相似文献   

9.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7,(23):5-5
<正>陆克文:澳大利亚新总理11月24日,澳大利亚最大政党—工党在举行的联邦大选中击败执政11年半之久的自由党-国家党联盟,获得胜利。工党领袖陆克文出任下一届总理。他是第一位能讲流利汉语的西方领导人。陆克文1981年加入工党,1998年当选昆士兰州格里菲斯选区众议员,并连任至今。2006年12月他被选为工党领袖。在这次竞选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
2001年 6月 7日,英国举行了大选即议会下院的选举,工党获得 659席中的 412席,以绝对多数席位连任执政党,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工党何以能连选连任 ?它将如何渡过第二任期 ?英国政治版图及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如何 ?  一、本次大选透视   英国大选就是议会下院的选举。英国议会是由国王、下院 (亦叫平民院 )和上院 (亦叫贵族院 )三部分组成的,不过在人们通常的概念里,英国议会就是指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组成,过去是非经选举产生的 (近些年上院正进行改革,部分议员将由选举产生 ),下院是经各选区选举的议员组成…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6)
正周恩来在26年的新中国总理生涯中,一直分管外交工作,他以决策人、指挥者、实践家三位一体的身份,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建国初期的工作创新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以外交领域为阵地开始了艰难的破局之战。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3-44
旨在推动巴以和平的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四方领导人峰会2月8日在埃及的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举行。这是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倡议下,巴以双方最高领导人近4年来的首次会晤。经过数轮双边会谈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当日宣布,他已经同以色列总理沙龙达成协议,正式结束巴以暴力冲突。沙龙随后也宣布结束以方针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行动。近4年来的首次巴以最高领导会晤为艰难曲折的巴以和平进程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似文献   

13.
《时事资料手册》2006,(2):39-41
在1月25日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举击败主要竞争对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夺得132个立法委员席位中的74席。2月18日,新立法委宣誓就职。2月21日,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正式任命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183;哈尼亚(详见本期“焦点人物”)为政府总理,并责成他须在5周内组建新一届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时事报告》2006,(4):7-7
1月4日晚,正在休假的以色列总理沙龙,突发中风并严重脑溢血,被紧急送往耶路撒冷的哈达萨医院抢救。目前,沙龙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能否醒来是个未知数。  相似文献   

15.
张焕利 《时事报告》2009,(10):48-51
2009年8月30日,日本第45届大选揭晓,成立才13年的后起之秀民主党击败在位长达50多年的老牌自民党,登上执政宝座。自民党并非没有大选失败的经历,早在1993年,也是在众议院选举中它失利过,但当时元气尚存,10个月后就得以重掌政权。但16年后的今天,自民党却遭遇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一夜之间失去了多达181个议席。在总计480个议席当中民主党斩获308席,而自民党从300席一泻千里,只得119席。  相似文献   

16.
关照 《现代领导》2014,(11):46-47
去年9月18日上午。55岁的澳大利亚自由党和国家党联盟领袖阿博特在总督府宣誓就任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而就在此前两个半月。在工党选情堪忧时,临危受命的陆克文在这里宣读了相同的誓言。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伊始,巴以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月4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住院,至今昏迷不醒,以色列政治进入了“后沙龙时代”;1月25日,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一直不被看好的巴激进组织哈马斯一枝独秀,获得了组阁新自治政府的权力。一方是以鹰派色彩出名的“铁血总理”谢幕,一方是以强硬对抗为旗帜的激进组织登台——巴以百年恩怨纷争的主角突然“变脸”,使中东和平的未来再添变数。以色列政局如何发展所有关心巴以局势的人都知道,不管沙龙本人能否战胜死神“,沙龙总理”已经作为一个历史名词,一去不复返了。3月28日,以色列即…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新年伊始,以色列总理沙龙严重中风后一病不起。由于脑部受损,这位政坛宿将的政治生命注定完结。沙龙时代,正如以主流大报《国土报》评论的那样,也在1月4日悲剧性地宣告结束。沙龙在中东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近年来,他主导了巴以关系的发展。在他毁誉参半的一生中,沙龙同时扮演了巴以和平的破坏者和建设者。他曾经主张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强行修建以色列人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他坚持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修建隔离墙,试图造成事实上的巴以边境线。他还发动了针对巴激进派领导人的“定点清除行动”,围困阿拉法特两年多。同样也是他,在…  相似文献   

19.
十二日,以色列动用武装直升机轰炸巴勒斯坦自治区,中方对当前巴以冲突进一步升级表示严重关注。江泽民主席十二日在分别致阿拉法特总统和巴拉克总理的口信中明确指出,暴力冲突  相似文献   

20.
团结工会竞选何以失败于海波去年9月19日提前举行的波兰议会大选是波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众议院460个席位中,由社会民主党和其他左派团体组成的民主左派联盟获171席.农民党得到132席,民主联盟占74席:参议院的1加个席位中,上述三党派分获37、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