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对待刑事司法过程中的民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作为一项司法政策,是刑事司法工作的最高境界.为实现这一目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必须关注民意.民意对刑事司法过程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司法机关应该理性对待民意.具体来说,刑事司法既要独立于民意,又要倾听、引导民意,及时回应民意.为此,应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信息公开机制以及民意发现机制,同时规范媒体的报道,提升公众整体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2.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独立审判的原则深入人心,于是司法审判对民意的考量往往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局面.如果弃民意于不理,难免造成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如果为民意所左右,又必将扰乱司法程序公正,甚至违背法理,进而对司法实体公正造成伤害.本文先从李昌奎案谈起,再分析当今中国司法审判中民意考量的现实状况,结合法理主张司法审判中民意考量的作用不可小视,而同时又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将民意融合进司法审判,避免伪民意的掺杂.  相似文献   

3.
陶真  田成有 《法制与社会》2012,(36):112-114
民意与司法之间发生紧张关系,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有积极方面来看,民意与司法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使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如履薄冰,以免引起公众的强烈抨击而发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更可以通过民意的监督使案件审理更趋于公平、公正,实现司法正义;从消极方面来看,民意在司法过程中的过度介入,会造成民意挟持司法的局面,使法官唯民意马首是瞻,出现“不能判”、“不敢判”的后果,从而使司法的公信力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4.
在2008年"12·18"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鲜明地亮出了"不折腾"这个百姓耳熟能详的大众话语,彰显了中央排杂音、定主调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得民心,顺民意.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过程中民意不能作为裁判的规范性依据,但民意对于法律解释和漏洞补充具有重要价值。法官应当依据法律而非民意裁判案件,但可透过适当考量民意以使判决契合公众预期。在我国当下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司法判决自身的缺陷、职业思维与大众思维之间的抵牾以及社会转型过程中司法无法满足公众的要求等原因,使得司法判决市场遭遇民意的质疑与批判,司法机构可通过适当考量民意来化解司法与民意难题,法官考量民意时应对民意的合理性进行检验,汲取民意的合理成分,进而做出合法公平的判决。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法律制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去粗存精的锻造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民意则如同炼钢的炉火,人大常委会恰似一个忠诚的铸造者.使法规在一遍一遍锤炼中日臻完善。在审议《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省人大常委会做的最多的就是倾听民意的工作。让群众有序参与到立法中来,使法规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意愿.成了委员和代表在审议法规案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不论是作决策,还是定项目,都需要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吸纳民智. 自2013年龙游县詹家镇人大在人代会上探索实施"人大代表票决为民办实事工程"以来,全县在2015年实现了13个乡镇的全覆盖,2017年实现了县级层面的"首秀".而这其中,当地尤其注重俯下身子听"民声",使民生实事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相似文献   

8.
陕西药家鑫案、云南李昌奎案中民意对判决结果的影响以及公诉机关在此过程中“失声”,反映了在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时代,民众对司法活动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断提高,并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而司法机关对此的反应则显示司法机关未做好正确应对民意的准备.公诉部门作为司法机关的一部分,应如何应对民意,本文拟就此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余俊 《法律适用》2011,(4):111-114
近年来,公众对刑事司法案件越来越予以关注.在量刑过程中,法官的裁量权是否受公众舆论的影响,一直以来是法学理论与实务部门争论的焦点.无庸质疑,量刑应符合民意,但何谓民意,量刑怎样体现民意不仅是价值问题,也涉及规范操作问题,在此,笔者对量刑的公众考量问题略述管见,期许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进一步拓展与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政府形象塑造的客体是社会公众,但其本质是要影响民意,所要获取的是民意的支持。民意即公众舆论,总与现实问题相关联,其形成、指向及功能往往影响着政府活动的方向与效果。如何实现与民意的有效互动,是政府形象塑造的关键。不久前发生在厦门的PX事件堪称政府与民意互动的典范,厦门市政府也因此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此,本文以此为例探析了政府形象塑造与民意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