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国际法最早最普遍的原则之一,主权原则在当今世界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被充分强调和重视。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不可逆转,使得这一原则成为国际法最根本的原则,它在公正处理各项国际事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国际法的其他各项原则,无一不以主权原则为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成为国际社会热门话题的人权及人权的国际保护问题,同样也必须同主权原则联系在一起,才能辨明是非,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研究和分析。一 (一) 人权从属于主权,主权是人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主权与人权之间这样一种内在的联系,不论是在最初人权仅仅属于国内法问题时,还是后来人权开始进入国际法领域之后,始终未发生任何改变。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公然入侵主权国家 ,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以中国为代表的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 ,并对北约的侵略行径进行了坚决的谴责。今天 ,暂时看科索沃危机已经解决 ,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 ,国际上围绕主权和人权的关系为什么有不同的回答 ?考虑国际法关于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的规定 ,可以发现导致上述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法关于主权和人权规定上的自相矛盾。国际法虽然既规定了主权原则 ,又规定了人权原则 ,但这两个原则是依据两个不同的前提规定的 ,其中 ,主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国家 ,人权原则规定的前提是整个人类 ,而二者在现实中的不统一便引发了国际上的一系列争论与问题。为解决这一冲突 ,应将主权原则与人权原则统一于国家第一的前提下 ,在首先坚持主权原则的情况下 ,让每一个主权国家承担起保护人权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二者始终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主权依然是人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人权依然对主权发挥着促进和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国人权战略。  相似文献   

4.
死刑不引渡原则比引渡的其它原则形成要晚,但它的发展速度、影响及在引渡制度中的地位却是其它原则无法比拟的。它是国际社会致力于废除死刑的必然结果,是人权保护的题中应有之意。死刑不引渡原则,不仅涉及国家对待死刑的态度,同时由于它涉及到国家主权与人权保障的问题,所以在最近几年,较之引渡的其他原则更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颇为风行“人道主义干预”即人权的国际保护,在它存在的一定时期内,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起,在国际社会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侯起,某些西方国家大肆推行所谓的人权外交,认为“人权高于主权”,公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实行强权政法和霸权主义,对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和探讨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以事实和雄辩来批驳和揭穿这一  相似文献   

6.
人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级阶段,人类自我意识提高的必然产物,"人权"概念的出现和人权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主权,主权原则既是人权国内管辖和国际保护的依据,又是人权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的基本条件,主权是人权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所嘱目的热点问题,1998年是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中国学术界首次举办了大规模国际人权研讨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人权”国际研讨会,会议肯定了《世界人权宣言》在世界人权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回顾了世界人权走过的历程,展望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的人权前景。  相似文献   

8.
论国际法中的主权与人权——驳“人权高于主权”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权高于主权”是霸权、侵略和战争的同义语享有充分人权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多少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争取人权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今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却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推行强权,谋求霸权,肆意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使南斯拉夫平民百性惨遭伤亡,社会经济设施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数十万难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谬论,正在把死亡带给更多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殃及我国驻南使馆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这就彻底戳穿了他们的假人权、真霸权,假和平、真战争的丑恶面目。从南联盟的遭遇…  相似文献   

9.
300多年来,随着国家权力、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分化组合和交互作用,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其最终结果迄今尚无分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拥有领土、政府、人民的主权国家仍是最高权力的体现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仍然在支配着我们生活于其间的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彬  建林 《外交评论》2001,(4):39-44
近年来西方某些国家炮制了一种所谓"新干涉主义"理论,并在国际关系中执意加以推行.这一论调的症结在于歪曲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人权高于主权”不仅与“新干涉主义”相表里,而且是它的核心.文章分析了“新干涉主义”及其“人权高于主权”理论出笼的背景、内涵和实质,指出它标志着霸权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监狱行刑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惩罚罪犯与保障罪犯人权关系的处理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普遍强调保障罪犯人权的情况下,在监狱特别是一线干警中常常出现一些迷茫,纠结于对罪犯惩罚不够和罪犯人权保障过度的困境中,并导致在实践中出现误差。因此,如何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使惩罚罪犯和保障罪犯人权各有侧重,互为补充,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把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标,是监狱及干警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刑罚执行政策特别是监狱行刑政策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钓鱼群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近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群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文章拟从历史及国际法的角度论述钓鱼群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国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构成。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文化表现形式,将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文化构成赋予了国家文化主权的属性。软实力彰显出文化主权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实质。它源自文化本身所特有的传播扩散性,同政治文化、冷战后国家和区域组织的重建,以及全球政治经济利益的重组,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权是一个独立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它代表着一国独立自主处理其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主权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与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其内涵和实践也始终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关系相互依存程度大大提高,传统的主权原则受到冲击,有人提出主权过时论、主权分割论、主权消亡论等。要想正确建构未来主权制度,就必须结合主权原则的历史演进,立足于当代背景,对主权理论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政策和法律是政府保障人权的最主要的途径,从近些年的中国实践来看,政策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规划、纲要,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等,更多地用来保障公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法律途径主要包括法律的制定、修改等,更多地用来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人权保障政策与人权保障法律在目标、内容、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共性和联系,在稳定性、适用对象、强制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二者的关系现实中可以分为宏观-具体模式、先政策后法律模式等。而人权政策要上升为人权法律需要具备社会环境、关系属性和治理经验三个方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宪政密切相关。人权是宪政的灵魂。现代宪政的基本精神和实践原则都发源于人权理论。宪政在发挥众多功能、追求多方价值的同时,始终围绕着保障人权这个中心。人权对于宪政的意义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只有理解人权,才能正确理解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宪法与权利的关系以及法治的作用等一系列宪政方面的重大问题。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人权的价值和意义,以人权为基本标准构建我国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7.
人权的保护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权保护与国际私法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完善国际私法的立法对保护人权具有重要的作用。外国人在我国的人权将随着国际私法立法的完善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WTO将给我国人权法制建设带来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与WTO全面接轨 ,人权立法应注重平等权 ,程序性权利及劳动标准等方面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试论劳动法与劳动者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阐论劳动法是劳动者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入手,对我国劳动法所具体体现的对劳动者人权的保障、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人权保障的意义和特点、执行劳动法及其在人权保障中应注意研究和思考的有关问题等予以论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2004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庄严地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为人权的实现提供了宪法保障,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人权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尽管我国的人权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国内法律中都有对人权保障的内容规定,但国内相关法律对人权的保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应不断完善宪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的内容,来切实保障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