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卫  蒋澜  胡静 《精神文明导刊》2008,(9):F0003-F0003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巩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成果的基础上,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湖南省常德市再创佳绩,继20091年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后,又以93.13的高分。在参加测评的79个地级市中排名第四,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中排名第一.夺得了“两连胜、双丰收”。常德市是全国唯一连续两年进入前四名的地级市,也是唯一两项测评都在前四位的城市,为今年成功创建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作为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副组长,对创建工作深有体会。感受最深的有六点。  相似文献   

3.
树文明新风 建文明城市中共浙江省江山市委书记徐佳增我们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有浙江的“西大门”之称,是浙江西部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全市现有26个乡镇,56O个行政村,总人口55.6万,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多年来,为把江山建设成为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4.
<正>马鞍山城市是个中等城市,四季分明,有山有水,产业兴旺,是个地道的宜业宜居、看了都说好、走了还想来的城市。更为值得称道的是,马鞍山是中部省份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是连续夺得"三连冠"的全国文明城市。目前,马鞍山正乘势而上,坚持打好城市治理这张牌,坚决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但是,理性地、高标准地反思一下马鞍山文明城市,在城市治理上,还有一些难题未破、难点未解,治理大多是"一阵风",市民颇有微词。本文试图从当前马鞍山文明城市存在  相似文献   

5.
提升文明素质,塑造城市灵魂 一个城市要有灵魂,而城市的灵魂就是市民的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导刊》2007,(8):F0002-F0002
克拉玛依区地处克拉玛依市中部,总面积56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51%,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俄罗斯等38个民族,总人口21.6万人(含兵团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6.4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36%,流动人口近3万人。  相似文献   

7.
一、必须清醒把握文明城市的基本内容建设文明城市,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看,其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具有文明的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的细胞,也是城市文明的实践者、创造者和保护者。市民素质的高低对城市的文明程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它能从深层次上提高城市的...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2,(3):F0002-F0002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辖七区一县,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241.19万人,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回等47个民族。  相似文献   

9.
创建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总抓手,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五大建设齐抓共建的总平台。文明城市是人类城市化的理想范式,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怎样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当地实际,怎样使创建文明城市这一总载体,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人们的外在印象、感受与评价。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形象,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部分。硬件系统包括城市的布局、建筑、道路、环境、绿化等。“软件系统”包括市民素质、社会风气、公共秩序、文化氛围等。从根本上说,一个城市的形象,是由...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是多民族的云南边疆省会城市,共辖四区八县(有两个自治县10个民族乡),总面积1.5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0.5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成份45种、人口47.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86%。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是彝、回、白、苗、傈僳、傣、壮、哈尼、满九个民族。居住在路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和10个民族乡的彝族约24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51%;居住在四区的少数民族15.3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32%,其中,居住在四区的回族约4.1万人,占全市回族人口的61%。全市12个县区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对省会城市民族工…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标志着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是目前我国综合评价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全国各城市竞相追求的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我们立足这一实际。围绕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07,(1):F0002-F0002,F0003,F0004
蚌埠,有“珠城”美誉,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从1947年起设市,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蚌埠辖三县四区,2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近6个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蚌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区陵结合部,京沪、淮南铁路与京福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4.
安徽·蚌埠     
《精神文明导刊》2007,(1):F0002-F0002
蚌埠,有“珠城”美誉,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从1947年起设市,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蚌埠辖三县四区,2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近6个平方公里,总人口350万。蚌埠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地处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区陵结合部,京沪、淮南铁路与京福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推动着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城市向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迈进。城市发展黄金期的到来也推动着文明城市创建步入黄金期,创建文明城市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它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政务、法治、市场、人文、生活、生态、社会、未成年人教育各个领域和层面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6.
现代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它对工业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也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付出了代价。为了避免工业化为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污染、噪声、交通阻塞、居住环境恶劣等问题,使城市建设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党总结了城市建设的历史经验,在全国开展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的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所谓创建文明城市,即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为目标,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风气向上、治安良好、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卫生整洁、生活方便、富庶文明的城市。为了推动…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一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扩散地,是发展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依托。创建文明城市,是把两个文明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推动城市从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到人的素质、文明程度的跨越式发展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是开发经营城市的有效途径。 一、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建设开放型、多功能、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城市,对于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进而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社…  相似文献   

18.
霍林郭勒市因煤而建,缘煤而兴,是一座新兴的绿色能源工业城市,1976年建矿、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旗县级)。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腹地,与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交界。辖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辖管5个街道办事处,14个城市社区和7个农村社区,总人口10.3万,居住着汉、蒙、满、回、朝鲜等17个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7.8%。  相似文献   

19.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中央文明委的领导和部署下,在基层干部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各地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本地实际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使城市面貌、市民精神状态、社会道德风尚、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总结交流经验,展示文明成果,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不断深入发展,本刊特别策划推出此专题。  相似文献   

20.
地处黄淮平原腹地、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安徽省淮北市,是一座缘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城市。近年来,淮北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打造“最佳的人居环境、最优的创业环境”为目标,立足市情,未雨绸缪,积极实施“城市转型”战略,以“抓创建就是抓生产力”为指导,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从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抓起,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起,从创建最根本的环节抓起,坚持矿镇共建、城乡统筹,标本兼治、虚实共进,治城育人为先、建设管理并重,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抓文明创建、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推动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安徽省淮北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系列报道”,供各地读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