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缪士鼎 《人大研究》2006,(10):41-42
《中国新闻周刊》载文《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法治》(下称《权文》)说,广东、浙江地方人大扩大权力有利于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文章在人大制度、人大职权等国家政权的根本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很值得研究和澄清,否则将带来误解、误导等消极后果。《人民代表报》刊文指出:《权文》中国家政体观点是不正确的。笔者尚感言犹未尽,就几个主要观点分别一陈管见。一、我国的政体不是“议行合一”,是“议”决“行”为。《权文》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大体上可以说是‘议行合一’。”这是不正确的。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根本政治制度),即…  相似文献   

2.
吴琳 《理论月刊》2004,(7):69-70
本文论述了代议制、分权制衡机制两者的有机联系,并认为二者的合力促进和完善了资产阶段民主制度:代议制具有任期、代议的特点,意在突出国家权力的归属和授予;分权制衡重在强调任期内、权力运作过程中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相互平衡,防止掌权者滥用权力。代议与分权制衡制度、法律一起构成了西方国家政治生活中主要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3.
谭畅 《小康》2012,(2):44-47
正官员出书分享自己的思想经历,颇能引人共鸣。但也有一些官员写书却另存目的,《小康》记者梳理近年来十位落马官员的著作发现:在其背后存在多重的利益驱动,出书已经成为新型贪腐的隐蔽通道  相似文献   

4.
笔者偶然知悉有个西部大省在去年为了严格限制现职领导干部“著书立说”,以刹住官员腐败新温床,遏制粗制滥造“出书风”,而专门出了一道类似于禁令的规范性文件。时隔一年,不依不饶的媒体还拿这道令箭津津乐道、频频说事。至今仍然反对官员出书的大有人在,其主要理由依旧有三:一是领导“胸无点墨”,要靠秘书操刀代笔;二是领导“公款私用”,用来购买书号版权和印刷出版;三是明令或者暗示下属代销包售。笔者觉得舆论一边倒得离奇,似乎领导一出书反倒显得没有素质,就是沽名钓誉、借机敛财,就是完完全全的腐败行为呢?舆论有失偏颇,完全是由于诸…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等三个法规文件。其中《任期规定》要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为5年,在同一职务上只能担任两届,而担任同一层次领导职务最多15年。《任期规定》被看作是重中之重,直指地方官员在任期内频繁调动、任职时间过短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像病菌抗药性一样,一些贪官的“抗反腐”伎俩在升级,官员贪腐的花样不断出现新的变相,不仅有送名贵字画和艺术品的“雅贿”现象,还有一些可以称之为“雅腐”的行为,比如这些年的官员出书热现象。2012年新年伊始,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镇宏被“双规”。此人具有理学博士、教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头衔,是个爱出书的学者型“雅腐”贪官。周镇宏的落马,引发了群众对“雅腐”官员爱出书乱象的担忧和抨击。  相似文献   

7.
辛其马 《创造》2010,(8):70-71
"官员作为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主体,应该还权力以公共性、开放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执掌权力主体的心理也变得更加‘阳光'一些;让权力运行具有更多的合作性,减少暗箱操作和不透明,有利于官员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政治的清明。"  相似文献   

8.
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是一种危害深广的丑恶现象,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政府官员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因此,抑制贪污腐败的思路,就在于制约和监督权力,使之无法用来谋取私利。对权力的制约,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至少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手段,即以法制权、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以法制权,就是制定严密的法律,规范权力的运作程序,控制官员的用权行为;以权制权,就是通过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实行对权力的监督和控制;以民制权,就是让社会和公民发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作用。这三种手段,以法制权是关键,以权制权和以民制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秦汉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各级官员皆由国家任命,由于荐举征辟和籍贯回避的规则,中央的官员多从地方选拔举荐,地方的官员多从其他郡国选调。这样一来,无论是当京朝官还是当地方官,大多存在为本人及随任家属解决住房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国家为官员在任期内提供住房的官邸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兔年春节刚过,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因“涉嫌严重违纪”成为2011年第一个落马的部级官员。据悉,8年铁道部长任期内,每个春节他都深入基层,从未回家与家人过年。  相似文献   

11.
权力是联结政府官员与公众的一种特殊产品。因此具备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内在规定。公众是权力的所有者,政府官员是权力的行使人。政府官员行使权力类似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与代理关系。政府官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中充当理性经济人和权力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腐败正是双重角色冲突围绕成本—收益的比较而作出的理性选择。建立成本-收益的均衡统一是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要提高廉洁行为的收益,以建立一支执法严明的司法队伍、从严惩处腐败分子、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措施来提高腐败行为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宪法小常识     
《新东方》2004,(3):41-41
规定国家元首任期最长与最短的宪法:最长为法国宪法,7年;最短为圣马力诺宪法,规定国家元首由两个权力同等的执政官共同担任,任期只有半年,每年4、10月各改选一次。  相似文献   

13.
《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第一次专门对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正职的任期作出明确规定,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建设不断走向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任期制的实质在于通过政治权力配置在时间上的等长分割,明确权力配置的时间单位,一方面规范权力授予者的行为,另一方面引导和约束权力的实际执掌者的具体施政行为。它使我国在政治权力的配置上因明确配置的时间单位而保证从权力的授受到权力的实际运行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政治权力问题,所谓政治制度,即在明确权力归属基础上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和运行方式。在这里,有两个要素,一是权…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政治中的政治家与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制度之下的"短期行为",不排除其是为了在任期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自己的仕途积攒政治资本"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是由于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仅仅可以用"干部道德"可以解释得了的。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些领导干部的"道德问题",也不是仅靠思想道德建设就能解决得了的,更为关键的是从体制上、  相似文献   

15.
<正> 近来,长三角民营经济发达之地,不断有官员辞职下海的报道,官员下海与商人从政两者并存应当说是件好事,彰显社会进步,形成两者良性互动更是走向成熟社会的必经之路。官员下海当有三戒。一戒权力期权化。领导干部辞职下海中不乏有一些人到自己曾经管辖过的地方的企业中去任职工作,这些地区党政领导、综合管理部门或者拥有特定审批权的官员选择自己管辖过的地方或企业工作,不排除其将权力期权化的可能性。一些官员认为“当官时是不能接受钱财礼物的,因为这是明摆着受贿,但辞职以后上边就管不着了”;所以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很早就为自己留了“后路”,一旦辞职或者提前退休后到企业,就算啥事不干,也照样可以拿到几十  相似文献   

16.
论权力寻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军  王爱芳 《前沿》2003,(2):64-66
文章从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入手 ,探析了行政领域内存在的权力寻租的原因 ,并根据其原因从制度层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减少、优化政府干预行为 ;官员公开选任制 ;引入竞争机制 ;实行严刑重罚等。  相似文献   

17.
腐败生成、腐败传染与腐败遏制:一种博弈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本文力求用博弈论作为一种解释途径。文章认为 ,腐败实际上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单个权力拥有者的行为 ,而往往是公共权力的授予者 (以监督者为代表 )与权力执行者 (以官员为代表 )之间 ,以及权力执行者 (官员 )之间的一次或多次博弈的结果。要遏制腐败 ,一方面要强化对监督者的监督以免使监督者“打盹”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上加大对各博弈方的奖惩力度 ,改变官员策略选择的收益值 ,形成新的“纳什均衡”解 ,这样就从腐败生成与腐败传染两个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非权力影响力是由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等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力。我国古人就很重视官员的非权力影响力,陕西西安碑林刻有一则明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段话从官员的公正廉明角度谈到了领  相似文献   

19.
法制短讯     
铜鼓县公安局实行股、所、队长任期目标管理制,民警辞退制,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切实走好“三步棋”: 走好管住“梯口”棋,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股、所、队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单位工作任期内必须连年达标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年评为优秀;单位硬件建设有明显改善,离任无旧欠;任期内必须杜绝违纪案件。经考评优秀的,单位领导立功受奖  相似文献   

20.
亮晒权力、公示权力清单是简政放权,推行政务公开的有效措施。发布权力清单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仅在于限制公权力滥用、遏制腐败,还在于规范权力督责政府,让官员尽职尽责,方便问责监督,以提高行政效率,塑造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和权力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