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俭德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节俭的德性。传统的俭德标准有三类,即基本生活标准、量入为出标准、节俭助人标准。在当代社会,基本生活标准忽视了人的娱乐和自我发展需要,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量入为出标准如果片面或狭隘地理解了"入",也可能会延误应有的发展机会;节俭助人是一种值得大力培养的俭德,但是层次较高,常人做到有一定困难。基于传统标准与当代现实的差距,文章从俭德的形成过程、产生的不同效果、反映的不同境界,提出了符合大学生所处时代发展的当代标准:过程性标准、效果性标准和层次性标准。在这些标准的运用中,分清客观性运用和主观性运用,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生俭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翻阅史籍,随处可见古人对俭德的称道。中国人历来重节俭,以前人们从小就要诵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俭被推崇,第一要义是让人吃穿无虞。但若俭的意义仅限于此,也就称不上俭德了,俭被中国人推崇,更有其他原因。古人认为,俭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礼记》云:“君子恭俭以求役仁”,又说:“俭近仁”。“仁”乃封建社会推崇的最高道德境界,“俭”则被视为求“仁”之途。封建社会的有志之士们多注重俭德,信奉俭德也是历史上清官廉吏的主要特征。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一生…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大多从家庭视角或消费文化视角探讨节俭行为的塑造过程,却忽略了传统与当代文化话语互动的作用。文章通过对16位“抠组”青年的半结构式访谈,借助“工具箱”理论对文化话语在“抠组”青年建构节俭理解及行为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传统节俭话语与当代多元文化话语共同作为文化资源,参与到“抠组”青年节俭消费的建构过程中。传统与当代话语间存在着融合与背离两种关系,不同关系塑造了不同的节俭理解和行为。研究也为进一步理解转型社会中消费行为的变迁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6,(2)
正党中央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调要尚俭戒奢,这不仅特别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尚俭戒奢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修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向来是中国一以贯之的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认为俭善奢恶 ,主张黜奢崇俭 ,节制消费。这种适合于自然经济的节俭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评价奢俭、消费合理与否的标准应是个人目标、经济制度规范、社会规范的有机统一 ;提倡合理的消费支出 ,鼓励和引导消费 ,鼓励把储蓄转化为投资 ,能增大整个经济体系的经济收益 ,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一个社会的伦理体系,是支撑该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建设节约型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也须与之同步。我国是一个富于节俭传统的国度,节俭朴素、克勤克俭,历来被炎黄子孙奉为基本的伦理原则,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国的节俭伦理可谓源远流长。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传统的节俭伦理仍然是一笔值得我们珍惜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过去时代所形成的节俭伦理,包括节俭的观念意识、行为规范以及道德习惯,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必须经由思想理论的创新和价值转换,构建出与现代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万义文 《新重庆》2007,(2):48-48
我们中国人曾经历过很长时间的苦日子,不少人苦怕了。于是,在已经富裕或还不很富裕的人群中,有一些人奢侈起来,早就忘记了节俭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似乎节俭已经过时,不需要了。对于"俭",古人有很多论述。司马光为了训导儿子司马康,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不意却成了警示人们崇俭的范文而历代相传。司马光在文章引用了春秋时期鲁  相似文献   

8.
张君  李薇 《民主与法制》2020,(12):50-52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耳熟能详的人生格言出自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它的意思是,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司马光也以此训诫子孙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9.
议“奢”     
墨子有言云:节俭则昌,淫佚败亡。细而品味,颇具哲理,昌,乃盛世兴室,续递龙业;亡则反其道而行之,灭族戮民,万年遗臭。节俭达昌,淫佚至亡,放之四海而皆准。“以俭立名,以侈自败”传古佳言,其旨未限。浏览成名立事,裴声中外者,往往视俭为本。毛泽东乃党的领袖,在延安时,一件旧棉衣穿了四个年头,几经拆洗,已变成灰白色,胳膊肘、袖口、领口补过好几回,但总是舍不得丢掉。为国内外人士所崇拜的周恩来,在朴素节俭方面,他那条细针密线缝补了十四个补  相似文献   

10.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志士仁人关于为政者戒奢以俭的名言不胜枚举.不少至今依然耳熟能详。古代宝贵的思想资源固然要继承。但我们更要从现代文明的高度看节俭。充分认识节俭的时代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指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庆 《人民论坛》2013,(10):32-34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存智慧的总结.领导干部节俭意识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重大的当代价值,领导干部养成节俭意识是我国当前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强化国情教育、强化自律意识、强化制度约束,是养成领导干部节俭意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严复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奢俭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国弱民穷的近代中国的严复,从东西方对奢俭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揭露了中国传统黜奢崇俭观的保守性.在对中国传统"黜奢崇俭"伦理观和中国近代"黜俭崇奢"思潮的反思与批判中,严复提出了全新的奢俭观.严复的奢俭观不但在近代社会具有重要启蒙作用,在当代中国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0,(9):52-52
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政府领导人特别注意洁身自好,清白做人。在其垂范作用下,诚信不仅是新加坡公共服务的核心价值,也是普罗大众坚守的原则。同时,在新加坡节俭的政风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开始崇尚、践行戒奢以俭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健 《中国民政》2009,(10):11-14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特点与要求 (一)现代民政的基本内涵现代民政是基于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组织功能、体制特征、管理方法和总体运行机制等因素,相对于传统民政而言。传统民政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现代民政是与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行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深刻影响着国人的道德品格塑造,至今仍是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弘扬雷锋精神已成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内涵丰富,包括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扶危济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憎分明的社会公德,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忠于职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他"别开一种冲决网罗之学",①思想学术中颇多看似偏激却能够发人深省之处.②如谭嗣同提出迥异于正统观念的"黜俭崇奢"说.一方面辨正"奢俭"名实,批判"崇俭"的谬误;一方面论证"崇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一"破"一"立",识见非凡,令人耳目一新.本文试就谭嗣同"黜俭崇奢"思想的内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与现代对话中的“修己安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蓉 《求索》2011,(5):101-103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使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在现代有了新的落脚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转型汲取传统思想精髓的借用平台。本文在阐释孔子的"修己安人"思想的内涵及体系基础上,评析了孔子的"修己安人"传统管理哲学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指出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借助人性本善及人性可塑理论,赋予人力资源管理以"成就人之道德善性"的力量,从而借此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而在传统与现代对话中,推进人与社会组织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20,(13)
正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家德,她不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每个家庭教育的智慧体现,良好的家风家德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家风家德是两岸血脉相连的历史传统,也是两岸共同的价值观传承。两岸家庭的和谐,直接影响到两岸关系的稳定;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因缘,成就两岸家庭"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核心内涵,这个群体也是"两岸一家亲"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成由勤俭败由奢",很多国家都把节俭作为美德,把浪费视为可耻。在英国,人们认为"节俭是致富的秘诀",瑞士谚语则称"奢侈乃德义之灭亡"。崇尚节俭,反对浪费之所以成为很多国家和社会都秉持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因为奢侈浪费会降低国民福祉,严重玷污政府形象,还有可能使政府丧失合法性和公信力。虽然许多国家都有公务接待,但大都禁止和反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总体上说,国外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实现了对公务接待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