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鲁丽 《团结》2004,(4):4-9
本次常委会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加强民革基层组织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民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各地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措施、新鲜经验和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民革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则和基本任务,大力推动民革基层组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安排在本次常委会上专门研究,这是民革十届六次中常会根据民革十大精神定下来的。为了解当前民革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状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民革中央自4月份起派出几个调研组,对吉林、山东等9个省级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童傅同…  相似文献   

2.
蔡永飞 《团结》2012,(6):29-31
民革党章明确提出:“本党以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工作重点。”但在参政议政工作实践中.民革在努力做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工作领域。这些年来,逐步形成了涉台、涉农和社会法制建设三个方面的参政议政工作重点。值得关注的是.民革涉农参政议政成为工作重点.是在民革中央自觉主动的努力下形成的。为什么能够形成这一工作重点?研究这一课题,不仅有助于了解民革履行参政党职能的情况.对于研究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规律.对于研究多党合作制度的运行方式和规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11日,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民革十余年来第一次举行参政议政工作表彰会。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在会议上指出,民革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的大局,围绕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宏伟目标,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以我们的工作实践和参政议政实绩,充分展示和证明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这是对民革十余年来参政议政实绩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4.
《团结》2004,(6):12-13
组织奖(17名)民革山西省委员会宣传处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宣传处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宣传处民革四川省委员会宣传处民革北京市宣武区工作委员会宣传工作委员会民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员会宣传处民革江苏省南京市委员会宣传处民革浙江省温州市委员会宣传处民革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宣传处民革贵州省遵义市委员会宣传处民革辽宁省沈阳市大东支部民革上海市松江区教卫支部民革山东省枣庄市滕州支部民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支部民革陕西省宝鸡市凤翔支部民革甘肃省直属机关支部民革青海省直属民和支部一等奖(5名)潘仰锋民革天津市津南区工作委员会王源鑫民…  相似文献   

5.
《团结》2005,(3):7-7
为不断推进民革宣传思想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树立参政党良好社会形象,进一步激励民革各级宣传工作部门干部大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工作中作出更多贡献,中央决定对近年来,特别是民革十大以来在工作中作出出色成绩的各地各级宣传干部进行表彰,授予民革北京市委会宣传处长龚秀生等101位同志民革全国优秀宣传干部称号。对过去的多年中为民革宣传思想工作作了大量奉献,现已不在宣传工作岗位上的民革上海市委会李玮颖等6位同志,授予民革全国优秀宣传干部纪念奖。中央希望,获奖同志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  相似文献   

6.
卢森 《团结》2007,(1):53-56
为了纪念民革成立60周年,《团结》杂志从去年开辟了“我与民革”的栏目。今年我们拟请一些民革的老前辈谈谈自己与民革的故事。本期,我们采访了民革中央原副主席,民革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主任李赣骝同志。  相似文献   

7.
李华超 《团结》2007,(1):24-25
民革深圳市委会(以下简称“市委会”)于1989年7月成立,至今已17年。这17年中,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自成立以来,市委会就始终思考如下问题:民革组织如何在特区建设中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民主党派如何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周铁农 《团结》2004,(2):11-16
今天, 我们在广州市召开民革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象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在民革中央领导下,在中共统战这是民革十大以来民革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宣传 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通过宣传部门的努力和广大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民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党员的积极参与、支持,民革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委员会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同志和宣传工作部门的负 绩和进展。这些成就和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责同志,有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团…  相似文献   

9.
张栋 《团结》2011,(6):26-29
2011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徐波 《团结》2010,(6):14-15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断巩固发展。民革作为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各地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献生 《团结》2007,(3):18-19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政党类型,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独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相似文献   

12.
周铁农 《团结》2012,(5):4-12
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对中共中央(89)14号文件发布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发布以来,民革自身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且对自身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十年来,特别是民革十一大以来,我们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为指导,开展自身建设,在实  相似文献   

13.
张怀西 《民主》2005,(4):10-11
中共中央最近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统一战线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共创民进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新时期我们党选人用人的总章程,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规矩,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铁纪律。组织部门要履行好选准用好干部把好关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学习好、执行好《干部任用条例》。  相似文献   

15.
<正>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张星炜、付建明教授合作编著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四川的实践》(专著),是2009年3月27日经请示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同志批示同意,由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立项、并委托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张星炜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四川的实践"课题的最终成果。于2009年9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与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晓渝 《团结》2006,(6):17-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一个最大的理论创新点是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概括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同时,《意见》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意见》关于两种民主形式的概括是对多党合作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对于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多党竞争的选举民主并非是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的本质是主权在民,即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如何实现主权在民…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12,(3):72-72
《光明日报》2012年3月12日刊登赵琦的文章指出,每年的两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得以实现的制度保证,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雷国春 《团结》2012,(5):23-25
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核心,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大任务,是民主党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础。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面对日益多样化的国内社会思想,面对愈加广泛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必须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  相似文献   

19.
慈元忠 《团结》2007,(2):25-26
《民革章程》规定,民革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既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在组织生活中,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能够使支部班子特别是支部主委更好地把握方向,更好地带领广大党员,  相似文献   

20.
《旧制度与大革命》在对法国君主专制的具体分析中,勾画出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一些共同特点:它以社会资源的某种"自由流动"、特别是小土地所有制为主要经济基础,以对"全能国家崇拜",以及民众的自私、精神"碎片化"为思想文化基础,以中央集权的官僚制为组织手段与制度要件,进而形成一种没有法律、制度等"正式约束"的君主集权。本书可谓一部研究专制集权制国家类型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