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2.
女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大于男研究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女研究生独立意识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女研究生与雇主双方选择的冲突、女研究生个人选择与家庭选择的冲突。应对这些困境,女研究生个体通常采取的方法是更加刻苦地提高各种能力、更加努力地寻找就业机会;女研究生群体就业困境的形成主要不是源于个体原因,而是源于社会原因,因此,要走出困境不能只靠个人的努力,社会整体环境必须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3.
付佳琪 《学理论》2014,(3):144-145
辛亥革命时期先进女性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转变,女性突破了维新时期女性角色的定位,有了质的变化,从而迈入了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并为五四时期女性角色的进一步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应看到,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社会转型的长期性决定了女性角色现代化的长期性,女性新的角色定位并不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和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人们一直看好的研究生就业也出现了难题,其中女研究生就业更难。女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一,学历层次高。多  相似文献   

5.
章雪 《学理论》2011,(35):77-78
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女性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面对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困境,在探究其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高校、个体三个层面提出了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旨在帮助毕业生尤其是女大学毕业生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6.
卞洁新 《学理论》2012,(20):69-70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女研究生人数的增长,又出现了女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80后尤其是85后、90后新一代独生女研究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义务等是造成她们就业难的新原因,文化观念是探索解决女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入手点。  相似文献   

7.
女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的知识女性,其角色定位对其他女性群体的影响举足轻重。然而在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却逐渐向传统角色回归。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寻求帮助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期望和价值观的措施,以促进女大学生发挥其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传统社会讲究"男女有别"而又有合作,基本上"男主外,女主内",故而男女不存在职业之竞争。现代社会一方面忽视女性生而为女之自然乃至心理差别,另一方面缘于现代社会的平等权利,女性因此享有了男性化的教育机会。而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的职业配置基本是以男性劳动力为标准,结果自然招致女性受教育者的就业歧视。化解之道在于重估家庭价值以及教育以及社会职业配置,以重建其应有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女研究生是我国高校中特殊的女性群体,作为高学历的优秀知识女性,她们的婚恋心理引起了学界的较多关注,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特点着手,分析了其婚恋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定位不明确、婚姻市场规律的影响、社会性别角色定位这三大原因,最后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未婚女研究生正常的婚恋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9)
目的:调查和了解军校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的特点和状况,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122名女性学员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社会支持在年级、独生子女等的分布差异,并与军人常模和中国人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女学员社会支持程度高于全国女性,低于部队;在年级上和家庭排行中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未来的军校教育将不断了解女性身心特点,实施适合军校女性发展的教学策略,帮助女学员培养现代女性意识安心于部队,奉献于部队。  相似文献   

11.
变革环境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伴随社会经济的变革,大学生分配也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由此而来的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此,要在了解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制约女大学生就业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真正体现女性在就业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娜 《学理论》2012,(18):34-3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不断变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已成为一个严重且不可忽略的问题,社会各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以黑龙江省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厘清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揭示了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状,在广泛借鉴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揭示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并探索合理的建议措施,以解决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甘士艳 《学理论》2013,(3):157-158
文章分别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并揭露了女主人公康妮的悲剧成因。结果发现,康妮的悲剧既来自于男性对女性的忽视和压制,也来自于其他女性的排挤和女性角色自身的被动。文章将为从女性群体自身的弱点来寻找女性悲剧的动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文明社会中,角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男女角色分工则是人类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分工之一。其决定性的原因就在于它规定了男女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家庭中的角色模式和职能分工的不同。令人意料不到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高等学府。一近两三年内出现的女大学生角色家庭化提前的问题,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文化层次中的女性主体(指女大学生),在各种外因的影响下,基于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和角色模式的特点,过早地表现出女性的家庭角色特点,过快地实行和执行家庭角色职能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执政六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实现了由革命党的地位向执政党的地位的转变,而且在理念、结构和功能方面逐渐实现由革命党角色向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即党的意识形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渐实现从神圣性向世俗性,从斗争性到包容性,从封闭性到开放性的转变;党与国家、社会的权力结构逐渐实现从高度集权的一元化领导体制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转变;党对社会的功能由逐渐由冲突的力量向整合的工具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艳  王瑞新 《学理论》2013,(14):78-79
女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由于自身生理特征等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地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只有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共同努力,用人单位及时转变观念,才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具体策略是:创建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用人单位及时更新观念;女大学生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家长合理调整期望。  相似文献   

17.
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通过与男大学生进行比较对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 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同时对女性自身的职业范围有着较高的限制; 男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更甚于女性的自我限制; 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 造成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 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8)
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文科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基于现代社会数学在社会科学、科技、经济、信息安全密码学等领域的基础和先导地位益显重要的背景,从文科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文科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精选课程教学的内容,不以过多的公式推导和习题演练为主体,以提高师范院校硕士研究生文科数学的素养、立足培养服务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使师范院校文科硕士研究生具备更广泛的就业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姚敏  刘玉 《学理论》2013,(29):228-230
清代为黑龙江移民史上的重要时期,在探讨黑龙江移民或流寓人口等问题时,广大流寓女性却被冷落一隅。从人物、婚姻、礼教观念、生活等方面对清代黑龙江流寓女性试做考察,得出清末民初,在民主解放的浪潮影响下,一些知识女性开始谋求社会角色的自我转变,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8-2009年在北京、武汉、石家庄、广州四城市的1102位年龄在18-65岁的女性作为调查样本,探讨了多重角色对现代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根据角色替代理论、角色互补理论和角色组合紧张理论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检验了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居住情况和生育子女四个变量的特定组合对现代女性健康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研究还进一步检验了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同健康的关系,以及年龄和工作类型的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