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谁为本的问题,也就是说以谁的利益和要求为价值标准的问题,这是党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也是为官为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应该说,这个问题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民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在新的形势下,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以人民为本的有关论述,从而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解决为政以谁为本的问题。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深刻领会邓小平同志以民为本有关论述的精神,端正为政…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电子政务正在建立和发展阶段,确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在电子政务所追求的监管和服务这两个目标上,监管也是为了服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才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叶帆 《实事求是》2005,(3):26-27
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5.
《探索》2017,(1)
资本主义制度绝不是人类社会制度的终结者,超越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引世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社会制度中国方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发展完善。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其次,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国亮 《理论建设》2011,(2):105-108,48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以宗法为本位,以道德为主导,以事功为要求,以和谐为理想的价值观念体系,它先后经历了从原始社会至夏商周三代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孕育,最终在汉代经由民间文化整合与官方制度推崇双重合力的作用而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6,(8)
正【语境】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解读】"中国方案"最早提出主要是运用在外交领域,表达中国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和使命担当,传递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的意愿。而"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提法尚  相似文献   

8.
全面深化改革是"两个关键一招"的发展延续,是新时代破解矛盾难题、应对重大考验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的耦合。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民为本,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人民立场和为民情怀。坚持以民为本,核心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本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本质是实现人民的美好愿望,基本要求是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根本保证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9.
正孟子、司马迁都认为六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所作,孔子也自诩:"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春秋》乃人主之学,孔子之后解释《春秋》的流派有多家,著名者如《春秋》左氏学、《春秋》公羊学、《春秋》谷梁学等。《春秋》治政大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得以诠释,但《春秋》诸学中以民为本的仁政阐释始终是其主流,特别是左氏学、公羊学,对我国古代的仁政传统的生成、传播与深化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政德建设也有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厉以宁指出,加入世贸以后,中国与国际接轨是经济运行方式的接轨,不是社会制度的接轨。金融、企业、人才等方面的挑战至关重要。他认为,入世对中国无论中长期还是短期,都是利大于弊。从宏观上看,一是能促进中国的改革步伐,以改革促发展;二是能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世贸组织的规  相似文献   

11.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自治权的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设置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思想和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这要求政府政策在制定与执行中要考虑到保障普通居民的利益,而社会中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要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防止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就要对目前政府运行机制进行改革,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我国人大制度,发展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让公众能更多的参与到政府政策的决策与实施中,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变革的一些方面和环节,是导致社会矛盾突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改革是消除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解读"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确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前提的人本观,在当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理解以人为本,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当前落实以人为本,重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18.
张莉 《实事求是》2006,46(3):5-7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倡导的一个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所遵循的执政理念,其中的“人”既不是人道主义所指的抽象意义的人,也不是人本主义所提出的生物意义的人,更不是民本主义所理解的仅仅作为手段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具有创造性、实现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的人口学研究视角,从中国青年失业问题来研究和养老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首先对中国失业青年的数量进行了估计,然后是针对这部分群体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中资金、观念、代际、自身、同代之间的影响和冲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人民群众历史观的本质要求,决定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