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现行刑法增设了单位犯罪的规定,与旧刑法相比是一大进步。同时,在累犯制度中规定了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并采取混合制的立法模式。但是,现行刑法却将单位排除在累犯成立的主体要件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通过分析一般累犯成立的要件,笔者认为我国刑法应增设单位累犯,以便打击和预防单位再次犯罪。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国刑事政策以及刑罚适用所依据的理论不同,故而刑法上规定的累犯制度的类型也不尽一致。概括起来约有以下几种: (一)特别累犯制。刑法不设累犯制度的一般规定,仅规定对屡犯同一之罪或某种特定不同一之罪者,加重其刑。亦即除屡犯某些特定之罪者外,其他均不成立累犯。例如,波兰刑法规定,再犯同样之罪或同样目的之罪,是累犯。  相似文献   

3.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人,其社会危害性极大,故为各国刑法打击的重点之一。我国《刑法》上亦有对累犯“应当从重处罚”的规定。但由于对我国刑法中累犯制度从理论上把握不准,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本文拟就我国刑法中的累犯制度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论连累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有 12个罪名在犯罪构成上与其他犯罪存在连累关系。本文拟用“连累犯”对其进行概括 ,并提出其有独立性、连累性、事后性、故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赵廷光一、刑法中的情节概念(一)情节的语义情节作为一个刑法术语,是指刑法规定或认可的表明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是否具有人身危险性,以及社会危害和人身危险程度轻重的主客观事实情况。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情节是刑事案件中与行...  相似文献   

6.
一、各国累犯制度比较 (一)累犯制度的种类 各国刑法规定不尽一致,依照其构成要件的不同,可作如下划分: 1、根据对前罪刑罚是否执行完毕的要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刑法中的间接正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间接正犯是一个在我国刑法学界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从刑法理论上探讨间接正犯,对于司法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人不揣冒昧,结合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谈谈间接正犯的两个问题。一、间接正犯的概念及形式间接正犯,即把一定的人作为中介实施其犯罪行为,其所利用的中介由于具有某些情节而不负刑事责任或不发生共犯关系,间接正犯对于其通过中介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完全承担刑事责任。这种实施犯罪行为的间接性和承担刑事责任的直接性的统一就是间接正犯。  相似文献   

8.
共同正犯是共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对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某一犯罪行为的共犯现象的科学概括。勿庸讳言,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共同正犯的研究尚是一个薄弱领域,大多数刑法学论著都只是在共同犯罪的形式中简单地提及共同正犯(简单共犯),而未加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德法 《政法论丛》2012,(1):111-116
限制减刑是对死缓被告人缓期期满减刑后实际执行刑期的提前预设,是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死缓制度增加的一项全新的内容,尽管其在实质内容上属于减刑问题,但其性质应当属于死缓制度的范畴。刑法规定了该项刑罚制度的适用条件,最高法院对其适用的程序进行了必要的规定,但对限制减刑的最高期限则给法官留下了充分的自由裁量权,需要进行进一步规范,以发挥其对死缓罪犯特殊预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 罪过问题是刑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罪过,是指犯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所持有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状态。在我国古代的法制中,很早就出现了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并把其作为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但是,关于罪过的内容、形式、范围等问题,与现代刑法理论中的罪过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考证与探讨,以阐明古今罪过理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法中的计算机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出狭义和广义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依据犯罪构成理论分析我国刑法中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以及认定这两种犯罪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并根据其他计算机犯罪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其可能触犯刑法中的若干罪名。  相似文献   

12.
在刑法理论上,根据共同故意的形式,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全面共犯和片面共犯。所谓全面共犯又称为双方的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具有共同犯罪行为,在主观上具有全面的共同故意。而所谓片面共犯又称为一方的共犯,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虽然存在共同的犯罪行为,但主观上只具有片面的共同故意。例如:帮助犯明知实行犯在实行犯罪而故意地帮助实行犯,实行犯则并不知道帮助犯在暗中帮助自己实行犯罪。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帮助犯和实行犯之间,还发生在教唆犯和实行犯之间。因此,可以认为:全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典型形式,而片面共犯是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犯罪张正新金泽刚一、聚众犯罪的定义和特征何谓聚众犯罪?我国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聚众犯罪是指“聚集特定或不特定的多人实施犯罪,这些众多的人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实施犯罪,是由于其中的首要分子进行组织、策划或指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聚众犯罪是指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以聚集特定或不特定多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构成要件的犯罪。我国《刑法》共用11个条文规定了14个聚众犯罪,其中大多数聚众危害社会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少数是该罪的选择行为要件。聚众犯罪的主要特征有法定性、聚众进行、实施的是复数行为等。从犯罪形态上看,聚众为着手,实施具体违法犯罪活动为既遂。它与煽动犯罪、教唆犯、组织犯、首要分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组织犯部分交叉重合。聚众犯罪的一罪数罪标准在于行为个数、数行为之间是否牵连、牵连时定一罪是否能体现罪刑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定义和特征有学者认为,严格责任也称绝对责任,作为一项刑法制度,它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原则上排斥严格责任。①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严格责任的研讨不是很多,就我国刑法中有无严格责任的规定等问题,观点不尽一致。我们认为,分歧首先在于各家对刑法中严格责任的界定并不统一,并且由不同的定义引发出各异的结论。一种意见认为:“绝对责任就是法律许可对某些缺乏犯罪心态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绝对责任也就是无罪过责任。”②针对这一定义,有学者提出反对观点:“在当前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16.
结合犯是立法者基于特定目的而在刑法分则中将两个独立的具:有内在联系性的犯罪结合为另一个新的独立的犯罪的立法现象。我国的罪名创制模式是“罪名解释式模式”。而我国刑法是存在个结合犯:一是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是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结合;二是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第1款是拐卖妇女罪与强奸罪、强迫卖淫罪的结合;三是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第1款是组织他人卖淫罪、强迫他人卖淫罪与强奸罪的结合。应当把“包容犯”纳入到结合犯中。  相似文献   

17.
18.
<正> 在法典中直接规定以刑法方法保障民事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特色。这种立法例对保障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权的正常开启与运行、维护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刑法保护制度作一粗浅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一、民事诉讼中的犯罪现象作为社会范畴的犯罪,意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当然地存在着犯罪现象。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存在着犯罪  相似文献   

19.
高格 《法学研究》1985,(3):42-48
紧急避险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种,作为刑法制度同正当防卫一样,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正确贯彻实施刑法,处理好这方面的案件,对紧急避险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累犯就其含义而言,既指人又指一种社会消极现象,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累犯仅限于指人,即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条件下又犯故意罪的犯罪人。自我国刑法颁布以来,累犯制度已经运行九年多了。通过对它的运行实践的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我国累犯制度在打击和预防累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证明其存在价值和功利性效应;另一方面,累犯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