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是农村稳定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没有经历过启蒙运动和完整的资本主义阶段等原因,中国农村还没有形成能够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财富伦理。加强农村财富伦理建设必须认清农村财富伦理建设的认知、情感、信仰、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特殊环境,从理论宣传、制度架构、社会生活引导三个层次上着力,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培育新型财富伦理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伦理基础,因为其威力在于人心向背,道义支撑。如果失去伦理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道义支撑也会随之消失,其威力也无从发挥。所谓伦理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伦理基础之上,反映政治利益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如果说计划经济的经济伦理是奉献型伦理的话,那么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就是功利型伦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基础应该是包容法律限度内功利追求的主张奉献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具体而言,这个伦理基础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核心内容: 第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原则和目标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应当用“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的个人”,而共产主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伦理基础,因为其威力在于人心向背,道义支撑.如果失去伦理基础,思想政治工作的道义支撑也会随之消失,其威力也无从发挥.所谓伦理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伦理基础之上,反映政治利益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如果说计划经济的经济伦理是奉献型伦理的话,那么市场经济的经济伦理就是功利型伦理,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伦理基础应该是包容法律限度内功利追求的主张奉献的价值判断标准体系.具体而言,这个伦理基础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崔大华 《学习论坛》2008,24(2):58-60
全球伦理应被界定为在不同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最低限度的、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共识和规范.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中,有三个基本的思想观念或道德命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禽之辨"和"义利之辨"、"民胞物与",可以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的、能构成周延的道德界限,因而可称为"儒家道德底线三原则".此三项道德原则与西方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三个现存的最主要的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基本道德观念具有相容性,这是儒学贡献给全球伦理的主要资源.  相似文献   

5.
浅论当代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伦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现实地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消费方式。网络消费中消费异化、消费盲目、消费道德缺失等问题的日益凸显,需要对现有的网络消费理念进行伦理反思。"适度""慎独""诚信"等消费伦理准则的提出,不仅可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而且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闽南文化是福建的地域文化,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富集区、核心区,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要将这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推动泉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效益,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客观评价,而且需要有创意、高新技术与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方式等为支撑。正确认识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关系,提供闽南泉州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更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泉州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要求,盘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富矿”优势,提升贫困地区党员干部群众...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梳理全球化背景中环境伦理与普遍伦理的价值旨趣,探讨了环境伦理成为普遍伦理的可能性以及在普遍伦理视野中如何建构环境伦理的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人类共主体形式的逐渐形成和底线伦理的规划,有可能使环境伦理成为具有全球意识的普遍伦理;反过来,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环境伦理则应该立足于人类共同的生活世界的基础,在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伦理规范中形成共识,努力建设属于中国自己的环境伦理,以回应全球性普遍伦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人口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虽然20世纪是有史以来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体到赤峰市地区,也存在着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资源破坏日益严重等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赤峰市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进程。因此,分析和研究赤峰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对实现赤峰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从日常生活伦理走向现代公共伦理--腐败的伦理根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俊 《求实》2006,(2):38-40
当前的腐败现象折射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我国的行政文化还处在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传统伦理和传统行政文化中的许多陋习仍旧在延续,日常生活方面的伦理习惯依旧极大地影响着现在的政府官员,而腐败的发生与这种陋习有很密切的关系。因而,要过渡到现代公共生活伦理、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必须逐渐培育官员内在的法制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建立一支职业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公务员队伍,形成一个具备现代公共意识、符合现代公共伦理要求的行政文化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腐败发生的频率和面积。  相似文献   

12.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国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社会伦理的转换,面临对旧伦理的突破与新伦理的建构。我们要吸取传统伦理的精华,借鉴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才能建立起民族伦理精神大厦。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政治制度的公正安排和权力主体对社会制度运作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正义是社会和谐的两个重要因素。只有权力主体具有良好的行政伦理修养,并充分发挥行政伦理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才能使社会生活诸要素融洽互动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信用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邛 《探索》2004,(5):63-65
信用不但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体系比较完善的外在标志。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信用就是指诚实守信、无欺、说话算数,能够自觉履行与他人约定的承诺而取得的信任。当前,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几乎涉及到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经济生活领域更甚,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全面推进和加强信用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工作应该如何进行,这是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制度是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和保障。任何制度设计与制定,都蕴涵着一定的伦理价值追求,制度的改革、创新与评价都建立在伦理价值观基础之上,这种价值或价值观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就是制度伦理要着力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度伦理不仅能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具有提高人们伦理意识与伦理素质的实践作用。将制度研究与伦理研究结合起来。在方法论上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贸交易方式,对传统的商贸方式发起了强大的冲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论城市化     
城市化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生产方式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转化,农业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人们的居住方式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动态过程。可见,城市化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产生联系和变化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生态化、产业化、法制化、市场化、现代化五个方面,就城市化基础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