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理论创新思想。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境域中分析,科学发展观在主体性上表征为主体的生命活动过程,本质上展现给我们的是立足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的理论,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上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斯密,在伦理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二理悖反长期以来是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的症结。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生活哲学)的视角,对斯密难题进行审查和廓清,以求其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客观力量和人类自身主体力量的矛盾。任何把全球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割裂开来的理论观点,都最终无法把握到全球社会发展问题的全景和实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围绕阶级和现实利益的冲突来谈全球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产与消费、公平与效率、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等具体问题,才能展现唯物史观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的历史性的双重镜像。  相似文献   

4.
张汉麟 《理论前沿》2005,(20):29-3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在具体的社会历史中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得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决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正确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断,“美好生活”成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语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探析美好生活,对于把握“美好生活”这一命题提出的现实背景、理解和认知其深刻内涵等,无疑十分重要和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识美好生活的时代价值、探索美好生活的追寻路径,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意蕴深远,对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文化民生是以全体人民的文化幸福为中心的民生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也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对文化民生及其建设具有重要的阐释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和本质要求作出了一系列深刻阐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方法,深入阐释这一重大论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贯穿着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主线。不以牺牲人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来推进现代化,构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最本质区别。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以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人类文明新形态与马克思设想的未来社会相一致,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扬弃与超越,因而是一个与伟大的社会革命逻辑相一致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明晰发展问题、发展观、历史观各范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阐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主体性维度的一致性。并通过对人道主义、集体主义传统认识的主体性反思,指出唯物史观传统陈述方式的客体性思维偏蔽,旨在两种思维向度的比较中揭示唯物史观的人学本质。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社会思潮之一,它体现为文化思潮与政治思潮的杂糅,把握历史虚无主义问题必须明确其政治指向,并抓住其与资本逻辑兴起之间的关联。而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必须仰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样既能够遏制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负面效果,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价值与道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西藏民主改革推翻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启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西藏民主改革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历史进程具有艰难曲折性,不断巩固民主改革成果契合历史发展规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巩固民主改革成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高度统一的,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价值目标,这使它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有内在紧密的关联,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论胡锦涛的社会公平正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代表,胡锦涛继承经典作家思想理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并对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在初级阶段的实现作了深刻的理论阐发,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总范畴和总概念,它是以唯物史观为其哲学基础的。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种“现实的人”或者说“以人为本”的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在唯物史观的“现实的人”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发展观上陷入误区,如果偏离科学发展观,必然会导致错误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政法形态、系统形态和经验形态,分别以张文显、公丕祥和朱苏力为代表,三个形态的分野并不具有严格的时间上的承继关系,而是学术上的流派差别。中国历史唯物主义法理学的新形态应当是法哲学与法社会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并借此展开了对“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科学解剖。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思维方式,马克思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并深刻回应了困扰人类已久的“历史之谜”。由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才堪称“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家”的称号也才名副其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立足“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事实”为逻辑起点;解释“中国道路”,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理论任务;体现“中国特色”,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原则;服务“中国人民”,以引领“时代潮流”为责任担当。以此为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晚年时代背景有了新的变化。时代背景的变化需要理论的自我完善,因此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阐发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这些思想对我国推进指导思想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信念,以三大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状态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最深厚的基础在于利益均衡与社会公平。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发展和变革,出现了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使辩证法走向历史的深处,以实践观更新了以往哲学家观察历史和现实的方式,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对中国知识界的思想启蒙,更新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形成了百余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动图景。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形成了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自觉。推动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必须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观及其中国化进程,形成与当今中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气象,这是推动中国改革的实际需要,也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写《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世界革命的中心还在德国,而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已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孕育着的革命程度,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大些,解决这样的革命任务,需要正确的革命理论来指导。《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怎么办?》、《我们的纲领》等重要著作,就是列宁在这一时期撰写的。通过这些著作,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了正确的阐述,为解决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唯物史观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 ,标志着历史科学的真正确立。它虽然把人的自由和解放当作历史发展的理想 ,但是 ,却远远超出了康德等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因为它所提出的共产主义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一种应当 ,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规律的现实的历史目标。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而且是对康德式的历史目的论思维方式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