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欧洲工作了多年,接触过不少欧洲官方人士,也和许多老百姓打过交道,总的感觉是,欧洲公众普遍对中国怀有一种“神秘感”,有些人甚至对中国存有不少误解。  相似文献   

2.
滴答 《侨园》2014,(2):67-68
随着出国留学的走热,欧洲国家也纷纷向中国学子抛出了橄榄枝,而欧洲国家最吸引人的优势莫过于免收学费,这给不少工薪家庭孩子带来了福音。下面一起来看看留学欧洲还有哪些国家提供免学费留学呢?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欧洲不少媒体评出的2006年年度新闻与中国不沾边。这到底意味着西方人对中国的关注度有限,还是意味着中国已不再是他们眼中的"洪水猛兽"了呢?"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美联社评出的年度十大新闻是伊拉克局势、美国中期选举、核谈判僵  相似文献   

4.
七个半世纪以来,欧洲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理解和认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塑造着不同的中国法律形象.对它的研究不仅仅要关注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种种不同的形象,还要关注隐藏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形象背后的欧洲社会文化本身.前人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角度和范围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去年冬天,我随广州幼儿教育学会赴洲欧考察。短短的十几天,途径英、法、德和意大利等国家,可谓浮光掠影。带着对欧洲的许许多多的问号,我被欧洲的古老文明得以很好地保持所震撼,也为中国日益进步,在某些方面并不逊色而自豪。客观比较中发现,我们与欧洲还是有相当的距离。至少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上,在不遗余力地保留本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上,在公民素质及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上,在对受教育者的权益保护和教育资源利用开发的观念与水平上,欧洲确实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之处。  相似文献   

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写下了大量讨论中国政治、法律问题的文字,随着该书的广为传播,对当时的法国以及欧洲思想界发生了重大影响.他对中国的专制政体下的大逆罪和"子罪父坐"进行了批评,对中国统治者区分刑罚轻重、法律与道德融合、执行勤俭国策的做法表示赞赏.他提出的不少问题,至今仍不失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6,(Z1)
正欧洲近几年,各传统移民国或抬高门槛、或收紧移民政策,但仍然无法控制申请人激增的趋势,面对与日俱增的移民需求,不少欧洲国家纷纷伸出橄榄枝。欧洲不仅是旅游度假胜地,同时也是通往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跳板,更是求学和投资的天堂,因此它吸引了不少投资移民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与欧洲的关系,在欧盟出台对华长期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得以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彼此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交往的内容更加广泛。 近来欧洲国家继续扩大对华政策的调整幅度,这一方面是由于整个西方对中国及其亚洲进行了冷战后较为全面的战略审视,另一方面也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高温不下的经济发展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客观上也为欧洲国家对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欧洲不少国家社会党在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力量和影响削弱、下降了。它们正采取措施以扭转局面。  相似文献   

10.
电影<哈里波特>,中那些美丽的古城堡,曾令无数人心驰神往,对不少人来说能拥有一座这样的私人城堡,无疑是个瑰丽梦想.然而今天,一批大胆的中国富翁却将这介"遥不可及"的梦变成了现实.拥有一座数百年来象征着欧洲贵族身份的古城堡,与王室成员、国际明星或体育冠军作邻居,他们的异国休闲及商务生活,十分另类、新奇!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从 弱肉强食转变到平等互利, 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当今,在亚欧大陆的东部,中国正在稳步发展。在亚欧大陆的西部,欧洲各国正在联合成一支强大的力量。在新的世纪里,作为两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中国和欧洲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负有重大的使命。 中国是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对人类的进步做出过不朽的贡献,不仅在东亚和东南亚,而且在全世界,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而欧洲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发祥地,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文明的基础,没有蒸汽机就不会有工业革命。欧洲人对人类…  相似文献   

12.
"欧洲是中国人眼中典型的西方,而中国又是欧洲人眼中真正的东方",相互审视了几百年,彼此经历了"羡慕与轻视、掠夺与憎恶、合作与交流"等几次浪潮。近几十年来,欧洲在以比较复杂的心态看中国:一方面看  相似文献   

13.
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陈宝生认为在世界格局大发展和大调整过程中,欧洲对中国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陈校长在完成为期一周的欧洲访问之前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表达了中欧战略互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巴黎中国城是中国在欧洲投资的最大项目。它将成为中圉在欧洲的窗口,展示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建设成就,并将广泛开展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要客观评估英国脱欧给中国带来的风险,除了经济因素外,应从国际战略角度去重新审视。英国脱欧加剧了欧盟内部原本就已失衡的权力结构,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洲正在形成,"德国的欧洲"将考验中国的对欧战略。英国脱欧之后,要警惕欧盟衰落和不自信的国际政治后果。一个失去自信、在对外经济中走向封闭、在战略上加速倒向美国的欧洲,是中国不愿看到的,中国需要一个繁荣而自信的欧洲。欧盟成员国的结构性改革能否向前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能否继续走向深入,这两个因素是观察和衡量欧盟发展前景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鸣涧 《瞭望》2004,(20)
温家宝总理对欧洲5国6方的访问取得很大成功,显示中国与欧洲同为当前世界影响日益上升的两大力量,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日益成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月·外媒     
《侨园》2012,(4):7
欧洲“中国控”热衷学汉语孔子学院搭建沟通平台 近年来,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凝聚并形成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文以及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孔子学院为这些“中国控”搭起了桥梁,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最好的出口产品之一. 据奥地利当地媒体报道,中国文化浪潮不但流向了法国、英国等欧洲大国,同时流入了诸如奥地利、瑞士这些欧洲小国家.自去年年底孔子学院在瑞士日内瓦揭牌后还计划将在苏黎世、伯尔尼开设学院.除邻国瑞士外,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以及工业城市格拉茨也分别设有两所孔子学院.——[法国《耿洲时报》]  相似文献   

18.
签证移民     
《侨园》2013,(10):56-59
<正>欧洲移民政策类型分析近两年,随着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传统移民国家政策全面趋紧,欧洲国家为解决欧债危机,纷纷推出以买房、买债券获得移民身份的方式,向投资者提供了一条快捷通道,成为国内众多移民群体的新选择。但国外媒体报道称,此前,南欧许多国家开出买房、投资获居留政策,获大量中国人追捧,但也有不少当地华人表示,看似宽松的移民政策其实存在很多限制条件,有分析指出,这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是要吸引人才、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则在尽可能地降低政府在移民身上的费用。  相似文献   

19.
付敬 《党政论坛》2010,(18):4-4
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陈宝生认为在世界格局大发展和大调整过程中,欧洲对中国既有期待,也有疑虑。陈校长在完成为期一周的欧洲访问之前接受《中国日报》独家专访时表达了中欧战略互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留学之窗     
《侨园》2013,(2):52-55
欧洲国家留学优势专业解析随着欧元的持续走低,近年来欧洲留学成本大幅下降,欧洲留学也日渐升温。欧洲多国凭借留学费用低、教学质量高等诸多优点受到众多中国学生青睐。据留学专家介绍,欧洲各大学拥有一些可谓国宝级的特色专业,"钱"景看好,非常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