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春,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未来得及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挥师南下。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形势下,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未能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南方的多发病却侵袭了部队,使百万四野大军在疫病的困扰中停止了脚步。  相似文献   

2.
1949年5月25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命令:第4兵团划归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对国民党军白崇德部队的作战。这时,全国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继被攻克,江南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林彪率领40万大军向中南挺进,准备从武汉地段横渡长江,把攻击矛头指向尚未受到大的触动的白崇德集团。6月22日,陈康和兵团副政委刘志坚前往南京,参加第二野战军前委召开的扩大会议。南京会议上传达了中央军委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歼敌方针,研究了第二野战军进军大西南的部署和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及后勤保障等问题。在这次部署…  相似文献   

3.
任晶晶 《湘潮》2014,(9):49-49
电影《难忘的战斗》曾让毛泽东流泪。这部电影的诞生与一个叫孙景瑞的入密切相关。孙景瑞1922年出生在河北省高碑店一个中农家庭。1949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随四野大部队进驻武汉。  相似文献   

4.
正1950年,从东北一路打到华南的第四野战军,其主要部队发展为两大军区:东北军区、中南军区。当时,全国分为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军区。高岗任司令员的东北军区是四野成长、发展的老家底,是发源地;林彪任司令员的中南军区,是打到华南的四野主力部队的落脚点。1955年春,全国六大军区调整为12个大军区,中南军区改称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治委员陶铸。20世纪60年代,也就是在"文革"爆发前后短短几年当中,广州军区军政大员纷纷奉召入京,并且云集总参,一时引人注目。首先,是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天佑被征召入京。其后,军区司令员黄永胜、副司令员温玉成、参谋长阎仲川,接踵而至,入京执掌总参大权……一时间,总参谋部几乎成了广州军区司令部的翻版。  相似文献   

5.
湘赣战役中的分歧1949年5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解放南昌后,部队在南昌、丰城、临川地区进行短期的整训。5月26日,中央军委根据新的形势,命令第四兵团归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指挥,参加对白崇禧的作战。这就是说,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在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领导下进行作战了。在战争年代,为了战事的需要,把一个建制的部队划归或者暂时划归另一个建制的部队指挥是很正常的情况。比如为了增加解放大西北的兵力,中央军委就将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十九兵团划归第一野  相似文献   

6.
明镜篇     
《湘潮》1990,(8)
罗荣桓病中退大车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从东北南下时,十几万辆骡马大车随行。谁知,这些骡马到南方后,因吃不惯南方的稻草,不服南方的水土,而大批的拉稀,甚至死亡。因重病正在北京养病的罗荣桓得知此情后,立即发电报给时任四野司令员的林彪,建议将十几万辆大车全部送还东北。他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解放大西南》的播映,让我不由想起当年——1949年10月至1951年初,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7军时,随部队为确保第二野战军顺利进军大西南,参加湘西剿匪的战斗岁月。时间过去60年了,当我找出当年的笔记和日记,当年在湘西剿匪的一幕幕场景,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宛如昨天。  相似文献   

8.
正1927年9月9日,震动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爆发了,起义部队在敌人的攻击下遭到了很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起义人员失散了,一部分不坚定分子离开了起义部队。毛泽东根据当时部队状况和敌强我弱的形势,认为占领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决定把革命工作的重点转到敌人统治势力薄弱的  相似文献   

9.
1949年 7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中路部队以军事的和政治的手段在湖南长沙正面紧锣密鼓地进行斗争之际,其东路部队第 48军则向赣西南地区展开了猛烈的追歼战。   早在同年 4月 26日,四野第 48军便在 15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贺晋年和政委陈仁麒的率领下,离开北平附近的通州地区开始南下。 6月下旬, 48军由小池江渡过长江,进驻江西九江; 7月上旬进抵南昌、高安一线。其时,四野司令部下令: 48军向赣南进击,解放赣南重镇赣州,切断被二野 4兵团解放南昌时击溃的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方天所部第 23军和第 70军及保安第 10旅向广东…  相似文献   

10.
每次想起当年广州解放后大军入城的那一刻,我都充满豪情。50多年过去了,这种神圣的情怀始终如一。  1949年10月,南下大军入粤,我们粤赣湘边纵队一万余人挥戈南下,进抵虎门时,广州已解放。10月21日,我们第四团第一营调入广州担负警卫和护航任务。在广东与敌人战斗了几年,今天我们终于进了羊城,悠悠长梦一朝圆,战士们个个喜出望外,胜利的心情难以言表。  11月11日和12日两天举行了隆重的广州解放入城式。我们营作为南方部队的代表光荣参加了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入城式和阅兵游行。阅兵部队的先头部队是四野一个师。游行队伍…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15,(5)
<正>有研究者概括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集团军是一支"组建很晚,历史却很长,善与外敌作战,战果十分辉煌"的部队。而五十四军的将士们只说自己所在的部队是一支"铁军"——从1924年孙中山大总统府的铁甲车队叫起,一直到今天的重点建设部队。周恩来拍板:"就叫五十四军"朝鲜战争爆发后的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原第四野战  相似文献   

12.
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军,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野战部队”。第一、二、三、四野战军的功绩曾广泛见诸于报刊,特别是四大野战军的“王牌”部队更是广泛流传。而华北军区野战军的战绩,却如沙中埋宝,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我们在此文披露的正是华北军区“王牌”部队鲜为人知的往事和惊天动地的战绩。 华北军区野战军是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建和发展起来的。下辖第一、第二、第三兵团。共有1纵、2纵、3纵、4纵、6纵、7纵、8纵、13纵、14纵、15纵、原晋冀鲁豫第8纵等11个  相似文献   

13.
"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啊!枪杆子听从党指挥,暴风雨部队无坚不摧!"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四十军一一八师。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月16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蒙自机场,歼灭了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大部后,驻在开远、建水、石员一带的敌第八军犹如漏网之鱼,急急忙忙前元江方向逃窜。陈康司令员命令部队跟踪追击、穷追猛打,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他具体规定:逃过红河一线的第二十六军残部,由四野的两个兄弟师负责追歼;第三十七师和第三十八师协同在石屏、元江、墨江一带截击的卢汉起义部队和云南边纵部队追歼八军于元江东岸。猛烈的追击战又展开了。部队沿着铁路、公路和小路,昼夜不停,紧紧抓住敌人的主力不放。战士n梆很清楚,我KJ现在正和敌人赛…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6,(7)
1942年5月5日,根据日本陆军第552号命令,南方军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在今新加坡设立,这支部队的设立使其与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北京的一八五五部队、南京的一六四四部队、广州的八六〇四部队一样,成为日本细菌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军防疫给水部与七三一部队等细菌战部队彼此配合,开展了大规模鼠疫菌、炭疽菌的研制和实验,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期间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6.
1949年7、8月,四野大军压境湖南。在中共湖南省工委进行近1年的积极策反和中共中央进行直接争取的基础上,第四野战军派出和谈代表团与以程潜、陈明仁为代表的国民党湖南军政当局进行谈判,并取得成功。8月4日,程、陈领衔通电全国,率部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这是四野进军中南过程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次国民党军起义,大大加速了湖南全省的解放,并对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国民党军起义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0,(5)
<正>衡宝战役时,四野指战员从来自东北的火车皮上卸下了一块块淡黄色、散发着香气的东西……白崇禧的部队以为是什么秘密武器。正是这种东西,确保了作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1948年5月,父亲胡华纯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四团三营九连任通讯班长.1949年至1950年随部队解放了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五省. 父亲回忆起1949年解放广东,在部队过第一个国庆节时,总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1949年5月,中央军委命令二野四兵团协同四野主力对白崇禧集团作战,两只兵团像两只下山的猛虎,快速追歼国民党军残敌.  相似文献   

19.
刘亚楼司令员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他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指挥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率领的部队创下了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辉煌战绩。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任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转战南北,并亲自指挥了著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上,文艺工作团队通过艺术表现,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舞部队士气、教育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原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4军政治部文工团,就是这样一支文艺队伍,他们从战争中走来,留下许多感人肺腑的战斗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