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改变了传统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对党的领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中,广州市委充分尊重基层党组织的首创精神,坚持区域化党建工作、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改革社区治理模式的三位一体的推进路径,形成了广州特色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必须健全完善区域内党组织的结构功能,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方式科学化水平,赋予区域化党建新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静安区“同心家园”区域化党建模式,其核心理念和创新点是把原本停留在社区(街道)层面的区域化党建理念延伸到居民区,把单位、区域、行业党建互联、互补、互动新格局的构建落在了最基层,同时,切实有效地搭建各种工作载体,尤其是理顺社区(街道)、居民区相关体制机制。这些做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开拓意义,为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群众自治的工作格局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城市基层党建模式经历了从以单位党建为主,到单位党建与社区党建双轨运行,再到区域化党建的发展阶段。为了破解当前区域化党建模式的瓶颈问题,响应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正致力于探索整体格局的重塑。这一格局重塑着眼于区域化党建、行业系统党建、两新组织党建的分进和联动,通过条块结合及任务分工来弥补盲点,凸显出整合、驱动与覆盖的实践逻辑,在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开放性、联动性的同时,也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建设,这是目前中央正在推进的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社区党建工作的区域化,是基层党建紧扣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唯实》2012,(1):88-94
南京市华侨路街道推行的"公民社区"建设是当前以"区域化党建"带动城市社区发展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蕴含了以"公民"价值的感召为纽带联系社区成员、以公共责任的分担为基础设计社区组织结构、以行政与自治的衔接为手段动员社会力量和以利益的共享为目标满足民生需求的四大特点。在以"区域化党建"推动"公民社区"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关注政党的双重属性,保持政党的政府性与社会性的平衡,以及通过区域化党建增强执政党的社会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3):44-45
区域化大党建模式,是在社区党建基础上的新发展和新完善,是以街道、社区区域为网格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具有地域性、网络性、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更有利于面向全社会,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其创新之处在于:  相似文献   

7.
王久龙 《湘潮》2016,(1):31-33
创新党建模式要以社区或街道的实际情况来探索创新途径,区域党建思路可以开放性拓展,在区域内凝聚人心,树立党建理念,形成集成效应,区域化党建工作可以通过创设党建主题,开启创新探索新模式。区域化党建创新模式的价值是打破资源壁垒,推进党建工作社会化,通过项目化推动提高各成员组织融合度,依靠文化力支撑,形成区域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8.
李方裕 《湘潮》2015,(1):26-27
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关健是要形成区域化党建的核心主体。高校与驻地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合作、共建共享、社区志愿服务等起步较早,成效、经验与教训均较丰富。文章立足推进区域化党建,以高校及其驻地社区党组织为重点,从形成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最大公约数,掌控好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原则,注重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实际效果三个角度,阐述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来,区域化党建的热度持续上升.其机制模式不断创新完善。从最初区域化党建概念的提出,走过了街道社区与辖区单位开展党建联席会、共驻共建、组建联合党委等路子。绵阳市在抓区域化党建工作中,推行街道(社区)区域化大工委(大党委)制,着力为区域化党建给出了规范的“模板”。  相似文献   

10.
李兰  刘春旭 《当代贵州》2013,(11):60-60
探索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看到社区越来越和谐,有大家的付出,也让大家受益。相信通过共同努力,社区未来会更美好!"观山湖区逸景社区居民李支芬的房屋纠纷在社区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后,在感激和热情中,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如何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增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逸景社区将党建工作融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社工服务水平;融入网格化管理,努力提高居民幸福指数;融入社区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文明和谐意境,  相似文献   

11.
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提出来的一个党建新理念,其渊源于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植根于城镇化、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流动性及其引发的新问题,依托于基层党建实践与探索创新,对基层党建科学化具有推动和启示意义。成都市青羊区、龙泉驿区、温江区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引入区域化党建理念和做法,在引领新型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报告在对上述三区实践探索进行考察基础上,分析提出了区域化党建对新型社区建设的价值引领、资源整合、机制保障三大作用,并从宏观意义上进一步提出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党史与党建》2014,(8):F0002-F0002
<正>近年来,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中不断探索实践,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工作合力,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大党建"格局。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深化服务,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社区建设统筹推进,开创"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一是建章立制,突破"单位党建"传统模式共和新社区(街道)党工委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共确定成员单位74家,包括:12家政府机关、26家企事业单位、4所院校、1个部队、7家"两新"组织以及24个居民区;并建立完善了相关联席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区域化党建,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本文以上海市徐汇区虹梅社区为个案,梳理区域化党建的实践经验、基本格局,剖析其促进辖区资源共享的机制,探究其促进区域内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区域化党建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横向联合合作的组织平台,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整合党建资源的有力抓手,也是实现社区治理主体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保障。"社区复合共治"模式下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必须抓住"共同利益"这个核心,必须抓住"双向服务"这个关键,必须抓住"互动活动"这个根本。  相似文献   

15.
鄢汉生 《学习月刊》2012,(4):144-144
近年来.襄阳市樊城区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五个基本”、“七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在城市社区扎实开展“和谐家园”创建活动.注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完善机制.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 一、建立社区“大党委”,搭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6.
《学习月刊》2011,(24):154-154
近年来,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不断加大区域化党建力度,在建设区域化组织、联管区域化队伍、联建区域化制度、联办区域化活动、联筹区域化保障的基础上.以项目建设为平台.以党建活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共建共享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正按照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工作要求,结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委具体工作部署,门头沟区全面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三大工程",不断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管理,积极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创新,将区域化党建做实、做细、做活、做深,形成了具有本区特色、适合本地情况的区域化党建新模式——"社会领域全域党建模式"。坚持以社会领域全域党建统领社会建设门头沟区位于北京西部,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区,常住人口31万人。近年来,门头沟区坚持生态  相似文献   

18.
推进区域化党建是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是夯实党在社会建设中的领导基础的实际需要。武汉市江汉区从2005年开始探索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模式,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注重以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和服务功能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区域化党建被称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创新。自2004年首提区域性大党建以来,学术界和众多党务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就区域化党建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在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特征、提出背景、重大意义、推进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上海是全国最早探索实施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城市之一,在区域化党建实践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上海区域化党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社区党建“1+3”领导体制在实践中并未发挥预想的作用、区域化党建组织的建立依赖于区县党委推动等等。要通过提升区域化党建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加强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的适应性,增强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共建的“内动力”等举措提升区域化党建共建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