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文化视角阐明文化同腐败的关联,已成为腐败理论解释中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人情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从人情这一中国本土化概念的解释脉络切入,在对中国日常生活世界的人情化特质给予解析的基础上,聚焦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并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在反腐倡廉中的干扰问题,对此加以文化透视与分析,从微观层面上剖析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能够为新时期中国腐败问题的研究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转变成陌生人社会,人们行动的环境也呈现出熟人圈、混合圈和陌生人圈并存的状态。由于不同环境下的交易成本不同,行动主体在熟人圈中倾向于采用人情关系机制而在陌生人圈中采用市场机制,从而在中国社会形成了资源配置的“双规制”状态,但是这是一种过渡的状态。人情关系包括情感性部分、工具性部分和规范性部分,随着现实社会的转型,人情关系的现实形式也发生了变化,人情关系会逐渐褪去资源配置机制的色彩而情感性和规范性功能会保留下来。腐败的发生是因为外部势力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干扰,并且这种势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了行动主体无法有效的通过人情关系机制和市场机制获得需要的资源。之所以容易将人情关系与腐败联系起来是因为,人情关系与腐败存在一些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在腐败发生的路径分析后认为,腐败与人情关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针对腐败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概念,并将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是党的建设和政权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表明了我们党对反腐倡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涵、拓展了党的建设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坤 《求实》2017,(5):55-65
腐败历来是世界性难题,虽然各国始终严厉打击腐败,但腐败依然屡禁不绝。腐败的成因除了制度漏洞与市场经济诱因等一般因素以外,还有基于各国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心理结构所形成的特殊因素。人情因素是中国腐败的重要诱因,人情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不对人情进行适当的矫正,那么即使形成了不敢腐和不能腐的局面,也很难进一步构建不想腐的健康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7)
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腐败问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多不良影响,严重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反腐倡廉必须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大预防力度,构建"三位一体"的反腐倡廉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的地位,这是党在新形势下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表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现实条件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路径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贯彻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高校反腐倡廉的形势仍然严峻,并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高校腐败产生的原因,从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等多个方面,力求探索建设高校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人情关系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情关系是贯穿传统和当代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产生和发展于传统社会特定条件下的人情自有其初始的内在属性、价值意蕴与外在表征。经历现代化变革的人情关系表现出对其本真的变异,并产生与社会发展相背的消极影响。这其中既有传统人情的内在缺陷,也有现代化变革中的种种外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传统人情关系的变异与其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腐败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因此,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有效地遏制形形色色的腐败.我们应当切实地将和谐社会建设与反腐倡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辨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宗法族制历史传统的国家。以亲情、人情为纽带形成的血缘、乡缘、学缘、业缘这四个“圈子”、四重关系,构成了“人情开道”这样一种特有的观念文化现象。这种观念文化,成为“思想觉悟”、“制度漏洞”等原因之外的另一个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朱新博 《先锋队》2013,(18):10-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作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重视发挥机关文化的作用,文章首先对机关文化的内涵及外延作出阐述,再从机关文化视角分析了腐败是一种消极的机关文化现象,最后提出机关文化是反腐倡廉建设中一种无形的、潜在的重大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是一场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文化斗争。腐败行为产生腐败文化,腐败文化进一步滋生腐败现象。从文化视角检视反腐倡廉建设,是从根基上巩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文化反腐的基本内涵是弘扬廉政文化、摒弃腐朽文化;文化反腐的文化特性决定其历史性和长期性;文化反腐的着力点是借文化之力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推进文化反腐实践,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廉政文化资源建设,加强廉政文化的传播与劣性文化的阻止,大力营造崇尚廉洁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既深刻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又明确指出了反腐倡廉建设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应对新形势、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我们要常存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反腐倡廉建设新发展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具有同构性,二者都是以“私序”来维持“公序”。在市场化的冲击下,维系人情关系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共同信念出现了解体,在乡村社会中则表现为人情关系的“脱嵌”以及对乡村社会秩序重建的需求。在区分了市场化带来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后,认为市场化是乡村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过程,最后从共同信念的树立、乡村社会组织建设以及行为规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重建乡村社会秩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腐败人情说     
王春 《廉政瞭望》2012,(7):20-21
2010年11月.湖南某大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人情与腐败”的辩论会。在开篇立论阶段.正方一辩从官场、学术、商业等各个层面的腐败展开论述,认为过度泛滥的人情正无孔不人地渗透社会形态的各个领域.成为滋生腐败的蛀虫;而反方一辩则澄清了人情的概念,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纯粹、美好、质朴的情感。而沦为“腐败幌子”的人情所附带的种种消极属性已然扭曲了人情的原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正方坚持反对过用人情.尤其打着人情的幌子行腐败之实;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3,(9):26-29
当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时,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高层次人才。被称为“第六代”的优秀留学人才,能为国家开启何种新气象,备受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19.
马振华 《学习论坛》2004,20(4):38-40
20 0 3年 ,党和政府领导的反腐倡廉工作 ,抓重点、攻热点、破难点 ,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文君 《廉政瞭望》2007,(10):47-47
"门槛效应"——拒腐防变要慎初慎微"门槛效应"揭示了这样一个原理:一个人一旦接受了第一个较低层次的要求,往往容易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反,若拒绝第一个要求,也往往会拒绝第二个要求,这种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如果将此原理应用在反腐倡廉上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