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图书馆学会建设的几点思考张承宏图书馆学会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文化社会单元,是联系、团结广大图书馆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群众组织,通过学术研究和探讨,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在交往互励中客观知识的价值和自大的价值,实现精神世界更...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华文明摆脱了衰败厄运,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伟大建设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文明新气象,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造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了人类文明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进程,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践,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开创出来的,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性;坚持共同富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公平性;坚持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性;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规律性;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超越性、原则性、生成性和示范性,为21世纪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在丽江召开的一个有关东巴文化的座谈会上,我曾经就此谈过一些感想:“东巴文化有800年的历史,100年的研究史,为什么现在才受到人们的重视?我认为,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发展到某一阶级,开始迷失方向,需要回归本源,追根问底,寻找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甚至令人有无处着手之困惑。东巴文化虽然仍是人类文明之始一个待解的谜,但在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许多古老的文字和文化符号体系都消失了,而东巴文化作为人类早期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缩影,得以留存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核心提示 一个伟大思想体系的诞生从来不是凭空臆造的,而一定是充分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断汲取东西方文明的智慧成果,是一个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文明的历史,是从有了文字才开始的。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载体。那么,汉字经历了怎样发展和演化的历程呢?传说仓颉造字可令鬼神哭泣在中国,一直流传着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在宋代的时候,京都官府中许多管理文书的小官吏,到了秋季还会集体祭祀仓颉,把他尊为文字之神。据说仓颉是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国化的历史产物,是解决当代人类面临文明问题的时代产物,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产物。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系统阐发了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交往新理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文明问题,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不同文明如何和平共处”的“文明之问”。面向新的百年历史,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指导下,激发文明自觉,坚定文明自信,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筑文明交流互鉴平台以推进人类文明治理现代化,加强政党合作以共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崔乃文 《人民论坛》2023,(20):104-106
通过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长期交往,并在兼容并包、交流互鉴中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样态。中华文明也在器物、技艺、制度、思想等层面影响和促进其他文明及人类文明发展。古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表明,文明交流互鉴使各文明在交往中增强对自身文明与其他文明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理解、尊重、友好,助力维护世界和平;各文明间相互借鉴,互为启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军 《新东方》2005,(5):46-47
在重视人才战略的今天,如何选好人、用好人是摆在每一个单位和部门领导者面前的重要问题,而人事档案是一个领导者决定用人问题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对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方便快捷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高效率发挥人事档案的社会功能,是档案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档案作为一种对事物和人类活动的文字记载,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对劳动生产和气象变化的记录以及封建帝王册令诸侯、颁布法令等文字记载的过程中,就逐步形成了大量的文字档案,并委派专人负责管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档案种类逐渐增多,由综合档案逐步细化为气象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生与演进同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并重。从历史逻辑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生态文明的出场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要求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要求。在宏观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多维度构成均内含着生态文明意蕴:共同富裕与生态发展相互耦合形成了物质文明新形态;以人为本与生态发展相互关联创生了政治文明新形态;科学理论与传统文化相互衔接凸显着精神文明新形态;社会治理与生态发展相互协调昭示着社会文明新形态。与此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摒弃“资本生态逻辑”的发展样态、超越“生态帝国主义”的价值理念、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未来取向,具有宏阔的全球视野与发展旨趣。  相似文献   

12.
杨伊佳  龚六堂 《人民论坛》2023,(18):107-10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研究揭示了现代化的内在动因、一般趋势和基本特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观点。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的中国式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3.
创建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人类的生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以及人类文明的演替与转折进程,并针对中国工业化历程的分析,提出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创建中国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力量与源泉。妇女教育以妇女为受教育的主体,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与重要标尺。发展妇女教育,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保障和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是妇女解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鲁新明 《前沿》2014,(15):163-164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证明着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结构体系正在迅速发展和完善,此时读者对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与变化。各种媒介层出不穷致使图书馆发展机遇随之而来,此时图书馆在整体发展过程中应及时抓住发展机会,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图书馆应适时摒弃传统图书馆中的服务缺点和服务诟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当代读者需求进行全面且准确的了解。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发展现状和发展特点以及相应发展趋势等,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创新服务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程度。我国的民族政策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在创制新文字和改革旧文字时必须结合实际、慎重行事。双语言使用的现象,是许多民族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双语教学是学好民族文字和汉语文的重要手段,民族语文工作的开展,要大力培养本民族的专业人才。建立中央民族学院民语系的实践证明中央决策的正确。论文在许多方面结合了贵州的实际,如新文字问题谈到了布依文和苗文,老字问题谈到了彝文;双语现象联系了伦佬语和土家语等。论文谈到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的现状,呼吁台湾有关科研部门,应大力抢救这些母语的材料,并尽早地解决他们的文字问题。这一问题的提出,具有实现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21世纪的图书馆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本文探讨了图书馆信息化为传统图书馆在文献载体、服务手段、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带来的种种改变及信息化在带来主流效应的同时,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探索出的现代化新道路,既有人类现代化的基本共性,也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个性。中国式现代化所彰显出的基本特征,既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向往和追求,也将给世界的和平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独特的贡献。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给世界提供超大规模市场,中国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带动各国共同发展进步,中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将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推动世界绿色低碳转型,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汉字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1):35-37
文字是人类由蒙昧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历史上,各大古代文明都曾创造自己的文字系统,如古埃及圣书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和玛雅图形文字等,但是除了汉字以外,绝大多数古文字后来都没有延续下来。汉字是世界上唯一在古代就已出现、留存至今并被广泛使用的文字。汉字作为文化载体,不仅记录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本身也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