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中共三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第一次合作。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国际和苏联在帮助中国革命确定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方面是起了重要作用的。它不仅推动了南方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同时在北方推动了冯玉祥加入国共统一战线,使国民军走上了援助北伐战争的道路。冯玉祥原是北洋军中的一位将领,但具有一定的爱国民主精神。辛亥革命后,冯玉祥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在带军进驻  相似文献   

3.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逻辑发展,探讨这次合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深刻理解国民革命的发展及失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问题的纲领文件及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统一战线策略的相关指示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直接理论渊源;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与社会民主党的党外联合实践、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同伊斯兰教联盟的互相加入经验、以及英国共产党与英国工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典范共同构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鲜活实践依据;中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的世情、国民党大圈子需要新鲜血液的国情和中共尚处幼年的党情则是这次合作绕不开的现实背景.理论渊源、实践依据和现实背景共同成就了国共两党首次合作.  相似文献   

4.
自由批评是共产国际同意中共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主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共在联合战线中保持独立的条件之一。中共公开批评国民党及其领袖关于国民革命的错误观念和言行,在引导和影响国民党政策、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同时,也引起国民党方面的严重不满乃至抗议,甚至采取"整理党务案"等办法来解决。中共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国民党的压力下,不断调整批评国民党的策略,在北伐战争开始后逐渐减少对国民党的批评。因此,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的批评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明显呈现出由激烈到和缓,再由和缓到激烈,最终又回复到和缓的变化路径。这种结局是与联合战线由中共和国民党联合向中共和国民党左派联合的策略变化相联系的,也是国共两党争夺国民革命领导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共产国际放弃了中共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共产国际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国民党和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等的革命性估计过高,而对中国工人阶级、农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作用估计不足,实质是反对中共对革命的领导。 共产国际要求中共帮助国民党“成功一个民众党”。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向孙中山建议:改组国民党,联合社会各阶级,尤其是工农大众;创办军官学校,为建立革命武装打基础;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他还说:“中国的真正革命者的首要职务,就是实现国民革命”,因此必须宣传、引导农民、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党內合作”形式,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作用。积极作用:一、加快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促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迅速到来。因为孙中山是反对“党外合作”形式的,他要求中共在国民党旗帜下进行民主革命。中共若拒绝孙和共产国际提出的“党內合作”形式,国共合作时间必然推迟。二、共产党员置身于国民党组织,一定时间内有利于扩大政治影响,有利于壮大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孤立、打击右派。三、向中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国共合作抗战实现后,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对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继续进行了较多论述、指导和帮助,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出过重要政策指示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实践运用。季米特洛夫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期维持和发展看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将其置于共产国际当时关于中国政治问题的首要地位。他多次预估到国民党内的反共投降危险,提出的诸多政策性看法和建议对中共采取正确应对策略,回击国民党内部反共投降派,维护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历史紧要关头,他力避抗战统一战线破裂,中共对其意见和建议择善而施,对维系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性建议和指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建党到三大,中共在同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问题上,党内一直争论不休,与共产国际在国共合作方式上存在着分歧.虽然最终确立实行"党内合作"的方针,但实际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国共合作以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渐趋反动,中共转为提议退出国民党,改"党内合作"为"党外联盟",因共产国际坚持中共留在国民党内的方针而未果.大革命的失败,引发人们对"党内合作"的争议,至今仍是一个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前,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的宣传,主要是由<今日中国>承担的.以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和<八一宣言>的发表为界,该刊对统一战线思想的诠释,经历了从下层路线向全民族团结合作的主张的转变.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改变,为上述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空前严重,是促成...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7,(1)
党内合作方式的最终确立是共产国际、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博弈的结果,陈独秀作为当时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在对国共合作的形式的认同和推动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言好,走向合作。而在建立和维护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采取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因此,结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策略的剖析,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合作双方实行妥协的必要性,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巧妙结合来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独立自主原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本文仅就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试作探讨。 一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其内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蒋介石国民党企图通过限制、削弱等途径来最终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在统一战线外部,共产国际出于“武装保卫苏联”的需要,要共产党一昧迁就、一切服从国民党。同时,在共产党内部和抗战阵营里又出现了右倾和投降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一、应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反映历史国共两党合作的问题,是大革命时期革命历史的主题。但是,恰恰在这个历史主题的研究上存在一个空白点,这就是从中共成立到中共二大一年间的国共两党关系问题。国外的历史学者,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问题的传统看法是;共产国际先通过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会议,以后又通过马林(有人称之为斯尼夫利特战略)把统一战线和国共合作的思想策略从外部加给了中国共产党,才开始了国共合作的行动。在此以前,中共既没有统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伊始,对国民党内部反对"合作"者的态度不坚决,与共产党"合作"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思想,又选择了影响两党关系健康发展的非平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且其政治纲领与中共的政治主张存在一定的分歧。孙中山的这些个人因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柯友朝 《党史文苑》2005,4(1):66-6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国共两党曾两度握手言好,走向合作.而在建立和维护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采取了不同的合作策略,因此,结果也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共建立和维护两次国共合作策略的剖析,阐明了建立统一战线,合作双方实行妥协的必要性,以及在合作过程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活性巧妙结合来维护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统一战线采取了“党内合作”的方式: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分加入中国国民党,中共的一些负责人参加国民党中央的领导工作,部分省、市的国民党地方党部由共产党员主持,同时保持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政治上的独立性。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伊始,时国民党内部反对"合作"者的态度不坚决,与共产党"合作"具有强烈的利己主义思想,又选择了影响两党关系健康发展的非平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且其政治纲领与中共的政治主张存在一定的分歧.孙中山的这些个人因素,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对国民党与张作霖、段祺瑞的合作持反对态度,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国共合作后,中共继续揭露军阀的本质,反对国民党与军阀周旋,批评其北伐政策,呼吁依靠民众力量。对于1924年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也不赞同。这些做法,体现出中共彻底、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且,中共妥善地处理了在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的关系,在复杂的形势下,推动了革命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