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桃花源     
少时诵读《桃花源记》,神往陶公笔下那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没曾想到,桃源就在家乡,就在身边。据国学大师陈寅恪研究考证:真正的桃花源应在今豫西南至商洛,河南南阳内乡正属此间。  相似文献   

2.
今日挑花源     
鲁钊 《党政论坛》2008,(18):21-21
少时诵读《桃花源记》,神往陶公笔下那个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没曾想到,桃源就在家乡,就在身边。据国学大师陈寅恪研究考证:真正的桃花源应在今豫西南至商洛,河南南阳内乡正属此间。  相似文献   

3.
研究汉魏六朝文学的人,每苦于资料的零散和舛乱。明嘉靖年间冯惟讷搜集隋以前歌诗谣谚,辑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远比唐代的《文馆词林》、宋代的《文苑英华》等书收罗弘富,但考证上颇欠功夫,以致误收了唐以后人的作品,成为艺林的笑噱。近人丁福保在《古诗纪》基础上,删芟繁芜,酌加辨正,编成《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五十四卷,流播广泛。然而丁书的缺点,一是不收先秦的歌谣  相似文献   

4.
伊晓 《瞭望》1987,(2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千百年来传诵不绝。其实陶老夫子设计的“桃花源”,并非真正的人间乐园,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社会缩影,是封建时代的理想国。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我们的农村建设,却总是突不破自然经济的束缚。“左”的影响严重时,我们就象  相似文献   

5.
谣谚和民意     
伏琛 《瞭望》1988,(46)
闲时翻读清乾隆年间学人洪稚存(礼吉)的《拟两晋南北史乐府》,此册系大开本、毛边纸线装,是光绪三年授经堂刻本,印制精雅。说是“拟古乐府”,其实是作者“取两晋南北史事”之可以记取者加以发挥的读史杂诗。其好处是:诗中颇引述了史书中记录的谣谚,保存了一定的社会史料。 譬如,南朝弃武帝宠信舍人綦母珍之等人,珍之每有所求,帝无不应允。于是属下群吏相互传告:“宁拒至尊敕,莫违舍人命。”也就是说,对“至尊”的敕旨不妨阳奉阴违,而对舍人綦母珍之的命令却违抗不得,否则必招大祸。这谚语是总结了小吏们“不怕官只怕管”的心态的。此外,如苻坚宠信慕容冲与姊清和公主,当时  相似文献   

6.
从探讨魏收之史学、崔浩国史案,至20世纪80年代对魏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特点的把握、南北朝史学异同的分析,周一良先生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研究经历了由个案式向全面考察的融会贯通历程,体现了他立足史料、实事求是,视野开阔、气度恢宏,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和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治学特点;其相关成果多有突破前人之处,反映了他循风气之先的卓越史识,有启迪后学、开辟蹊径之功。  相似文献   

7.
辛旗 《瞭望》1995,(13)
台湾民众的衣食住行(上)辛旗编者按:作者辛旗是中国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台湾研究会理事,主编过《转型期的台湾政治》、《台湾宪政改革剖析》等书,著有过《黑白魂》、《诸神的争吵──国际冲突的宗教根源》和《中国思想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等著作。他曾于...  相似文献   

8.
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五代史略》,初版于1985年,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的陶懋炳先生。五代十国,与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一样,是中国的又一次分裂割据时期,头绪多而局势混乱,治史者多不愿问津,因而向无专书,  相似文献   

9.
张秀平 《民主》2010,(2):39-42
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五代史略》,初版于1985年,作者是湖南师范大学的陶懋炳先生。五代十国,与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一样,是中国的又一次分裂割据时期,头绪多而局势混乱,治史者多不愿问津,因而向无专书,  相似文献   

10.
编余琐记     
编余琐记叶芝余何林天教授寄来了他关于王勃之死的考证文章。要破解这个千古之谜,是颇费口舌的。长篇的考证文章,非“珍珠滩”这小小园地所能容纳,而且《望》的读者主要不是专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人。因此,只能删繁就简,把他的结论报告读者。明代农民义军首领刘七,...  相似文献   

11.
杨斗 《学理论》2009,(17):192-193
魏晋年间,中国诗坛被玄言诗垄断,是他,在诗坛吹起一阵清新的风,开一代田园诗派;他,挣扎在入仁与出世的矛盾中,最终与黑暗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他,在儒家与道家的思想中游弋,将儒、道的思想寓于自然的语句中;他,以平淡自然之语,成就了千古佳句;他,把金刚怒目的情怀深藏于那颗壮志成空的心中……他,就是陶渊明,爱酒、爱菊、爱书,安贫、固穷、乐道,悠闲于南山采菊的他,却将满腔的政治理想写在了《桃花源记》中,这就是充满矛盾的陶渊明,中国诗史上开宗立派的陶渊明,为后世诗人敬仰称道的陶渊明。作此文,只是想通过陶渊明的诗、陶渊明的经历找寻一些隐藏于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了解一下他诗中的自然平淡与胸中的慷慨忧愤。  相似文献   

12.
罗马帝国的《民法大全》中除了在私权方面的规定蜚声中外、影响深远之外,关于兵役制度的设置亦足以称道。《民法大全》从兵员构成、服役内容、军人权利等方面为军队提供优秀的士兵,保障稳定的兵源,从而维持兵役制度的良性运转。与之对应的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对兵役制度的设置、维护、执行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规定。不同兵役制度生成或强或弱的军队战斗力,进而对军人地位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许骥 《党政论坛》2010,(22):8-8
中国历史上最具创新精神的时代有三:一是春秋战国,一是魏晋南北朝,一是民国。春秋时代百家争鸣自不消说,魏晋时期出现过最好的书法《兰亭序》、最好的文论《文心雕龙》、最好的文选《昭明太子文选》、最好的数学家祖冲之,民国年间则是贯通中西的大师辈出。细细琢磨这三个时代,我们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一统”格局,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1,(6)
"五礼"制度是《周礼》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不同于前代礼仪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是一个不断丰富、逐步成型的新制度体系,为后代隋唐的五礼制度成型奠定了基础。嘉礼涉及婚、冠、庆、册立、典礼等,其所用服饰也形色各异,随着时代的变化嘉礼也在因时损益,但其"亲万民"的核心始终不变。  相似文献   

15.
丁聪  东耳 《瞭望》1988,(11)
此刘禹锡《乌衣巷》诗句也。“乌衣巷”在今南京,六朝时为高门士族聚居之地,王、谢二族,皆豪门也。此联以豪门衰败之况,寄世事沧桑之慨,传诵千古。音乐艺术,亦昔时高门之禁脔也,今钢琴、电子琴日益普及,以“旧时王谢堂前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3,(12):49-49
<正>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九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7%。华姓起源华姓来源有三:1.出自子姓。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古今姓氏书辨证》、《广韵》及《辞源》所载,宋戴公子正考父,正考父之子督,字华父,为宋太宰,杀其君殇公及其大夫孔父,厚赂齐、秦、鲁、郑四国,不能讨,使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古未有生而赐族者,唯督以一时之妄,自立姓氏,后世因之。一说督父正考父食采于华(故城在今河南新郑北),其后以邑为氏。2.出自姒姓。  相似文献   

17.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农家乐土的情形,寄托了一代文豪对富庶的乡村美景的幻想。时隔五、六百年的今天,农业生产早已脱离了刀耕火种的原始方  相似文献   

18.
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主官为首的利益集团,对中央集权体制构成了严重威胁。唐代中期以后的藩镇割据及五代的军将专权,更是造成了不断的政局动荡和贪腐之风的肆虐。宋代吸取前代教训,重视地方政府权力制衡机制的建构,在州县之上设置分权独立、互相制衡的路级行政机构,限制地方政府权力;提高地方监察机  相似文献   

19.
舒展 《民主》2006,(12):42-42
文学鉴赏是一门大学问。对于作家来说,他的鉴赏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他创作的艺术水平。谨以陶渊明来说吧:朱光潜说:“陶渊明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诗论》)鲁迅却说:在后人的心目中,陶渊明实在飘逸太久了,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他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的另一面,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鉴赏一个作家,要顾及全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题未定草》六)。梁启超、陈寅恪、朱自清……近现代的大师们有许多鉴赏陶渊明的高论名著。限于篇幅,恕不…  相似文献   

20.
浅论吴起     
刘海晴  耿雪 《学理论》2013,(15):151-152
秦统一前之中国处于春秋战国纷争战乱之状,各国为强兵富国纷纷进行适时之调整与改革,吴起便是这极少的出类拔萃的改革家之一。吴起横能彰显于世、纵能千古扬名,可说是不可多得之人才。但对于每一历史人物,无论是举世无双的才子,抑或是蝇头蝼蚁之人,都有其生活之道与存在之价值。古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每个人都会以自己不同的视角去评述他人。吾今将以己之观点对吴起其人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