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韩非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总集。全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除个别文章外,《韩非子》的各篇之名均表示该篇主旨。另外,关于这本书的创作由来,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该书不仅是韩非在逆境中不屈精神的象征,还饱含着他大量的心血与智慧。《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他认为"法""势""术"是治理国家最重要  相似文献   

2.
潘乃樾先生所著《韩非子与现代管理》,用意之一似乎是要帮助人们从“竞争谋略上走出误区”。但读罢全书,我们不能不遗憾地说,恰恰是潘先生的《韩非子与现代管理》会误导人们陷入市场竞争谋略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贪官见扁鹊     
秋名医扁鹊因发明“望色、听声、写(观)形”,开创中医号脉诊病之先河而千古留名。韩非子在《扁鹊见齐桓公》一文中用如椽大笔盛赞了他,扁鹊的名气因此更大了。  相似文献   

4.
公仪休,生卒年代不详。战国鲁穆公时为相,生平事迹亦不详。但其拒礼不受的廉洁轶事和一心为民着想的生活小事曾被多部古书所记载(如《韩非子》《、淮南子》《、韩诗外传》《、史记》等),深得后人称赞,亦使今人得知其深谋远虑、廉洁清正、严于律己、爱民为民的优良品行。  相似文献   

5.
经典语录     
正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官之至难者,令也。(明代·海瑞《令箴》)  相似文献   

6.
一、行政决策的涵义与类型《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韩信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但是作为一门学术术语首先由美国学者提出。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程序就是全部的管理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我国行政学界认为,行政决策是指掌管国家行政权力的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行政目标,履行行政职能,而制定与选择行政方案,作出决定的过程。这一涵义更侧重从  相似文献   

7.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9):59
《荀子》二则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韩非子》二则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有度》)  相似文献   

8.
《实践》2020,(7)
正【原文】"法与时转则治。"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20年第12期发表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出处】出自《韩非子·心度》原文: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  相似文献   

9.
尽人之智──成功的用人之道杨海,张中莉韩非子在《八经》中曾云:"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意思是说,只会用自己力量的人,是下等君子,能用别人力量的人,是普通君子,而善于激发部下智慧的人,才算得上高明君子。韩非子的用人哲学对现代的人事...  相似文献   

10.
韩非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它又是按照怎样的一个线索展开的呢 ?一、韩非政治思想的起点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正如有人早已指出的 ,韩非继承了他老师荀卿的人性论主张 ,并把它发展到极端 :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本性都是唯利是图的。我们首先看看没有血缘的君臣关系是靠什么来维系的。韩非在《韩非子·饰邪》(以下凡出自《韩非子》的引文 ,只写篇名 )中指出 :“故君臣异心 ,君以计畜臣 ,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 ,计也。害身而利国 ,臣弗为也 ;害国而利臣 ,君不为也。臣之情 ,害身无利 ;君之情 …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行政学说源远流长,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沿革与发展,有史可寻,亦有经典可读,更有大智可取.新时代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反思与重建,需要吸收我国本土成长起来的行政思想,以更智慧、更有成效地解决中国公共管理问题.以愚之见,中国人写的中国古代行政学说史,主要体现在"十通""四书"《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18部书...  相似文献   

12.
《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典故:商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见到之后十分担忧和害怕。箕子认为,商纣王既然已使用了象牙筷子,那么必然不会用陶土烧制的器皿盛汤,一定会用犀牛角或玉石做的杯子,而玉石杯子盛的、象牙筷子夹的,一定不会是豆类、野菜这样  相似文献   

13.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一书中征引手法的运用方式丰富多样。征引,可以把材料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上升到某种高度,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韩非通过征引这种辞格的使用,详细例举,多方立论,条分缕析,把事理阐述得一清二楚、透彻明了:或单项列论,针对某种问题,着重剖析,集中展现,达到深透的说理效果;或多面排比列论,既例举表现又分说原因,既条析危害又尽陈措施,说理论事,周全彻底,表现出应变不穷的思辩能力。在《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难一》、《难四》等篇中集中了大量的史实和传说,取材广泛。韩非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据事以…  相似文献   

15.
闲来读史,看到三个古人的故事,颇多感触。这三个都是眼光不凡、能知微见著的智者,其见识与眼界历久弥新,可穿越时空,给今天的我们不少有益的启迪。《韩非子·喻老》篇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相似文献   

16.
因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而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域。70年来,西方学者围绕《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进行了一些研究,呈现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研究视角的多维性、《论人民民主专政》生成逻辑的多重性、《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域"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西方学者对待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矛盾心态,即肯定与否定交叉、正确阐释与曲解误读交织。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最后一鸣,也是最有力的一鸣。它以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先秦诸子尤其是对先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而成为法家思想的代表作。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于中国封建统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喻老》中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贵为一国之君的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就让身为三贤之一的太师箕子感到恐怖,原因在于,箕子害怕的不是象牙筷子本身,而是由象牙筷子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相似文献   

19.
少时从历史课本中知道了《黄帝内经》,脑子里的印象仅止于这是一部古代医学名著。前不久从—位学者手中借得一本《黄帝内经》,依然没读懂这部“天书”。“大学时我也没读懂。”借给我书的这位中医学院毕业的学者告诉我。然而,就是这位当初没有读懂《内经》的大学生,如今成了专事《内经》研究、且成果斐然的学者。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传教士们的翻译活动开启了《孟子》西译的进程。传教士们翻译《孟子》的目的是为其传教服务,因而译本具有明显的宗教倾向。进入20世纪,《孟子》西译主要由外国学者完成。外国学者受本国文化传统和自身知识构成的制约,在翻译时通常会出现误读和理解偏差。华人学者对此深感忧虑,开始投身到典籍外译的工作中。与外国学者相比,华人学者翻译的《孟子》在准确性上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