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历了曲折、扑朔迷离和悲喜交加的艰难历程后,经济法制呈现出令人鼓舞的繁荣景象:1979—1992年国家共制订经济法律及有关决定135件,经济法规434件;地方人大制订的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达700多件,大大超过前30年经济立法总和。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新旧经济体制的摩擦日益尖锐并趋激化,建立在新旧双重经济体制“混合体”上的经济法制凸现令人担优的“瓶颈现象”——经济立法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长和扩大,而经济立法效益并未随着经济立法数量和规模的增长和扩大有效增长,相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突出。立法者的期望与法律实施效果之间巨大失衡使经济法制建设陷入进退维艰的矛盾狭谷之中,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经济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社会是人类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法制建设,其中经济法制通过协调私人与社会、市场与政府、效益与公平的矛盾,通过促进和维护市场公平自由竞争,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秩序,有效地促进、建设和实现着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国经济法制之兴起中国法制四十年,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经济法制建设的兴起与发展! 在我国,经济法这一概念,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熟悉的;经济法制建设这一使命,也同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为人们所重视的。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经济法制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战略性任务,其对政治、经济、法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巨大的考验和挑战。目前惟有大力加强经济法制建设,才能发展经济,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周菊 《政法学刊》2010,27(5):34-39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有统一、完善的法制作保障。国家统一的法制往往满足不了特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而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又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作用,且地方立法之间往往存在着冲突。借鉴美国的法制协调经验,构建我国的区域法制协调机制,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2012,(1):193
<正>西南政法大学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下称"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通过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而组建的专门致力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研究的机构。中心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业法基本理论、农产品质量法律制度、WTO农业规则与农产品贸易制度、城乡改革发展成果公平分享法律制度以及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等。2003年,中心被确定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原有的分片分块、各自为政的地方行政立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并阻碍了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构建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立法模式。在行政立法方面,我国上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下有地方规章,而中间的空隙似乎太大。对于经济区域内的共同事项,中央行政立法缺乏针对性,而地方规章的范围又过于局限。有必要在此中间层次上增加一个跨区划的区域行政立法形式。在法制统一的前提下,经授权由相关区划政府的有关人员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组成一个行政立法机构共同制定适用于该区域内各区划的区域性行政立法,这也是新时期条件下发挥地方行政立法积极性、主动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时代顺应。但是,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市场体制不成熟、行政区行政等诸多制度障碍,两者皆指向行政区不当行政,后者直接阻碍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也对区域协调发展构成直接的制约因素。因此,突破行政区经济藩篱、纠正行政区不当行政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区域府际合作,这是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制度障碍的最为重要的抓手,而加强区域利益法制协调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丁国卿 《法制与社会》2011,(22):14-14,18
本文从州际协定的宪政基础、法律地位和目的、作用三个方面介绍了美国的法治协调工具——州际协定,通过对州际协定正面和负面的客观分析,总结其经验为我国区域立法协调的制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徐元彪  周茜 《法学杂志》2007,28(4):41-43
经济法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为其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经济法的人文理念,是经济法人文理念指导下的新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法人文理念的重要内容,必须在完善经济法制的过程中建立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运行机制,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发展模式,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仁伟 《河北法学》2003,21(5):98-101
加入WTO使我国刚刚起步的法律援助事业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构建成为既 能适应WTO规则的要求,又切合我国的国情实际的人权法律保障制度,应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 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法律援助公职律师制度,并通过制定统一的《法律援助法》对法律援助的相 关问题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2.
行政征用是一种高现实操作频度的具体行政行为,关涉不同利益主体的平衡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以及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我国目前对行政征用的研究亟待深化。在立法层面上,有关行政征用的法律规范分散于各单行法律法规之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缺乏征用的正当程序,缺乏明确公平的补偿标准,继而诱发行政征用在实践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行政征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行政听证在我国立法中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听证作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 ,为现代各国广泛采用。我国目前已有立法、价格决策和行政处罚三种听证 ,但由于我国引入该制度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本文仅就行政听证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就其完善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陪审制度改革的前景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陪审制度与司法现代化既存在矛盾性,也存在相容性。矛盾性使其处境困难,而相容性则给其带来生机。陪审制度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其在现实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加以改革。当前的重点是限定陪审案件的范围,强中审员的权利,吸收专家型陪审员。而根本的出路则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贞 《中国司法》2007,(6):72-75
2006年底,《司法部关于法律援助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式下发,确定了未来几年法律援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些省、市也制定了地方法律援助“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到“十一五”时期末,或更长一个时期之后,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将达到一个  相似文献   

16.
区域环境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法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 《法学家》2007,20(2):132-13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超过其承载能力,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区域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7.
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沈敏荣 《现代法学》2000,22(4):26-32
经济法是处理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关系 ,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一种法律。在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即将加入WTO之际 ,这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能否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能否合理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8.
上海自贸区正式获准成立,这是中国法治转型中的重大创新。上海自贸区内通过临时性的授权调整,逐步推进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此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投资领域努力扩大服务业的投资开放、促进外商投资准入制的转轨、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法律体系;在贸易领域积极推动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在金融领域应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实现"在岸金融"与"离岸金融"的互动;并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公共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特点、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产生与经济建设直接联系是中国公共信息公开制度的显著特点。目前这一制度的主要问题为 :公开的观念尚未被社会普遍接受 ;公开的目的不明确 ,范围不确定 ;公开的非规范性 ;公开与否属行政裁量权 ,不接受司法审查 ,等等。为促进公共信息公开的发展 ,应当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明确公开的宪法基础并研究其法理基础 ;完善现行制度 ,为以后的立法积累经验 ;制定公共信息公开法 ,促进并规范公共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