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草地风云     
十二、坚持南下 张国焘密电陈昌浩 张国焘花了三天时间,从噶曲河畔返回到刷金寺后,等着徐向前、陈昌浩南返的消息,不料等着的是毛泽东等七人促他北上的电报。他撇下电报,颇为生气地对参谋长黄超说:“毛泽东和这些留俄派真是顽固,一天就是讲北上!北上!也不看看当前的环境与条件,我这个总政委的话,没有谁听,还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毛泽东就喜欢独裁,喜欢独断专行,发号施令。不行!马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抓扣"建议张国焘违反中央决议,直接下令右路军南下,令陈昌浩大吃一惊。他找徐向前商量。徐向前看过电报,长久不语。他注意到电报中没有提及转呈中央,觉得不妥,说:"这样重大的事情,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前敌总指挥部设在潘州(明置  相似文献   

3.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志政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壬席陈昌浩,系湖北省汉阳县(今武汉市蔡甸区)人。他究竟四军出生,观音的材料有多种说法:地的少年同啬好友刘爱秀说,陈昌活生于1903氏;另两位同窗好友王少清\立航某则说,陈昌浩生于19O4年。他的堂弟陈昌盛说,陈昌活的元配夫人刘秀珍生于1905牙(乙己,属蛇),三日法同龄。他的胞弟陈俊(陈昌港,原词更省军区副参谋长)说,“自己生于1917年,昌活大地13乡。”他的元配夫人刘秀修说,“皇法手我同年,农历九日十八日生”。陈昌浩在自唐和…  相似文献   

4.
正百丈,南下的拐点分手时,毛泽东与张国焘把话都说得决绝。张国焘预言:红一、红三军团单独北上,"将成无止境的逃跑","不拖死也会饿死"。毛泽东断言:"南下是绝路!"当时,多数人不相信毛泽东的话,特别是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指战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傅钟为两军合而后分感到担忧,私下问陈昌浩:"究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  相似文献   

5.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2):11-21
距离陕北越近,张国焘心情越是忐忑。1936年10月10日.他致电中央,提出尽早与毛泽东见面,询问会面地点。当时,毛泽东和中央机关驻在保安,路途较远,彭德怀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前敌指挥部驻打拉池,距会宁仅两日路程。中央决定先派彭德怀代表红一方面军主动去会宁会晤张国焘、朱德,然后再派周恩来代表中央从保安前往迎接。  相似文献   

6.
《党史天地》2007,(8):71-72
毛泽东和陈昌浩、徐向前商量:派一个团带马匹、粮食去接济 陈昌浩问:如果左路军北上不成,大家是否可以考虑南下 包座一战后,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的右路军各部散布于上、下包座附近地区,一边休整,一边等张国焘、朱德、刘伯承的左路军向班佑地区集中,然而左等右等,未见左路军动静。已是8月底了,毛泽东非常着急,与徐向前、陈昌浩商量后研究如何使张国焘带军北上。兵贵神速,继续耽误,敌以险设防,则会大大增加北上难度。  相似文献   

7.
1927年7月29日,正当南昌起义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准备之际,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突然收到张国焘自九江发来的两封密电。张国焘在密电中说:“暴动宜慎重,无论如何候我到再决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南昌起义的酝酿和决策说起——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1,(4)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何畏向张闻天发难就在张国焘停留毛儿盖期间,又发生了一起极为严重的事件:四方面军的几位高级将领群起围攻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事情的开端是,陈昌浩将四方面军驻扎在毛儿盖的几位将领召到右路军指挥部,商量好以后,然后派人去请张闻天,说有重要事情向他反映。张闻天来后,陈昌…  相似文献   

9.
张国焘花了三天时间,从噶曲河畔返回到刷金寺后,等着徐向前、陈昌浩南返的消息,不料等着的是毛泽东等7人促他北上的电报。他撇下电报,颇为生气地对参谋长黄超说:“毛泽东和这些留俄派真是顽固,一天就是讲北上!北上!也不看看当前的环境与条件,我这个总政委的话,没有谁听,还是毛泽东一人说了算。不行!马上给他  相似文献   

10.
风波迭起 洛甫著文激怒陈昌浩 松潘战役,由于准备不足,加之胡宗南大部云集松潘,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又率部策应,使得先机之利为敌所获,红军的战役计划未能最终贯彻。 其间,张国焘又频催中央解决所谓组织问题,无非是争个人的权力,使得中央难以统一指挥红军,延缓了四方  相似文献   

11.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给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发去密电,令其裹挟党中央南下,如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不从,则以武力解决。值此危急关头,叶剑英将电报偷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连夜率中央机关先行北上脱离险区。在这场拯救党和红军的惊险斗争中,叶剑英功莫大焉。但还有一位红军悍将,以对革命的无比忠贞,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护卫了...  相似文献   

12.
1935年6月中旬,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的懋功会师。会师后,中共中央确定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月,两个方面军混编为左、右路军北上。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徐向前、陈昌浩等率中央机关和前敌指挥部随右路军行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等率红军总司令部随左路军行动。然而,张国焘对待北上方针是口头上拥护,实际上抵制。他不顾中央的一再劝告,顽固推行错误的南下方针,直至另立"中央",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13.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达维、懋功会师以后,党中央确定了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不久中革军委又决定,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指挥部,任命徐向前为总指挥,陈昌法为政治委员,叶剑英为参谋长,李特为副参谋长。部队经过调整后,我留在前敌指挥部地图科任油印员,并负责保管行军作战的军用地图。由于工作关系,我在长征途中时常可以见到叶剑英参谋长。那是1935年7月,叶剑英接到担任前敌指挥部参谋长的命令后,立即同李特等人从黑水出发,翻过冰封雪裹的大鼓山,向毛儿盖前进。一天下…  相似文献   

14.
搞阴谋,张国焘野心膨胀解危难,毛泽东力挽狂澜陈昌浩见徐向前拒绝派兵去追毛泽东等人,在无可奈何中,他就派右路军总指挥部副参谋长李特(留苏学生)带着他的信,率一队骑兵去追赶“劝说”中央和三军团,并特别叮嘱,一定要把红军大学追过来。红军大学是得到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动身出发的。  相似文献   

15.
漂泊异国十二载由于过度劳累,陈昌浩终于病倒了。首先是胃病复发,久治不愈。当时延安缺医少药,无法根本医治。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骑马时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中共中央于8月20日作出决定,送周恩来去苏联医治。同时毛泽东也批准陈昌浩可以携陈祖涛一同去苏联治病。8月27日,周恩来在邓颖超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登上飞机。同行的还有陈昌浩、李德以及周恩来养女孙维世、陈昌浩次子陈祖涛、高岗之子高毅与陈伯达之子陈小达。张琴秋也到机场为陈昌浩送行,两人依依惜别。飞机于当天飞抵兰州。一周后飞抵新疆首府迪化。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少华 《党史文苑》2014,(10):12-17
毛泽东拒绝彭德怀“抓扣”建议 张国焘违反中央决议,直接下令右路军南下,令陈昌浩大吃一惊。他找徐向前商量。  相似文献   

17.
1 1961年8、9月间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下山来到南昌。这一天,他抽空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视察,并对八一起义中的一些重大史实进行了回忆。关于前敌委员会的争论,周恩来回忆说:“当时的争论的确是很激烈。在我们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有的人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我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  相似文献   

18.
西路军兵败河西走廊,无疑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一生中的一个最大转折点。此后的陈昌浩不再是红军三个方面军中人数最多的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消失在红军著名将领的行列。西路军失败以后的陈昌浩的人生轨迹如何?这是不少人所关心的。在近年来荧屏上热播的电视剧《长征》中,对长征中这位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多有涉及,但均为陈昌浩追随张国焘的场面,而对陈昌浩后来在甘南勇敢地同张国焘决裂这一重要转变却未有反映。对于陈昌浩返回延安的坎坷经历,近来国内刊物上已有几篇文章谈及。但陈昌浩回到延安以后乃至后半生的情况怎样,却鲜有详细谈及的文章,《离开西路军以后的陈昌浩》一文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9.
肖青柳 《党史纵览》2004,(10):40-44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给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发去密电,令其裹挟党中央南下,如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不从,则以武力解决.值此危急关头,叶剑英将电报偷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连夜率中央机关先行北上脱离险区.在这场拯救党和红军的惊险斗争中,叶剑英功莫大焉.但还有一位红军悍将,以对革命的无比忠贞,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护卫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而且这些史实世人知之不多.这位忠心救难的良将,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  相似文献   

20.
1931年4月25日,顾顺章完成党中央交给他护送张国焘、陈昌浩自上海经武汉去鄂豫皖根据地的任务后,回到武汉竟违反组织纪律,私自逗留,并以“化广奇”的艺名登台表演魔术,被叛徒发现逮捕。当天审讯一开始,顾顺章就叛变投敌,供出了向忠发、周恩来、瞿秋白等中央领导人的住址及中央秘书处、特科机关所在地。顾顺章的供词使敌人大惊,于是发出急电,向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首脑徐恩曾报告,没料到恰逢徐恩曾去十里洋场的上海度周末去了,电报落在正在值班的徐恩曾的机要秘书、中共地下党员钱壮飞手中。收译急电后,钱壮飞心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