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的确,长期以来有关日本华侨华人研究,无论在研究队伍的阵容,抑或相关的研究成果方面都无法与东南亚华侨华人研究相提并论。这也就意味着在日本华侨、华人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然而近年来,在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由朱慧玲博士撰著的《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一书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以下简称《变迁》)一书是作者于2001年9月提交答辩并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为厦门大学南洋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复兴、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是侨务资源大国,华侨华人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融入优势和长久优势,已成为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当前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缺乏顶层设计,面临战略和协同机制缺位、主体定位模糊、华侨华人主体形象亟须提升等诸多问题.未来侨务公共外交如能“基于华社,超越华社”,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华侨华人影响住在国国会、智库和媒体,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文化的力量,夯实侨务公共外交的价值观基础,必将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一贯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安倍政府再次上台后,对东盟公共外交在机制、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通过高层公共外交强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以政府开发援助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基础丰富了对东盟公共外交内容,以妇女、青年和意见领袖为抓手拓展人脉网络。安倍所采取的系列公共外交举措成效明显,增强了日本在东盟的存在,也优化了其在东盟的舆论环境。面对日本东盟公共外交的迅猛发展,中国应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进一步优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华人在推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绩效的功能角色主要有:扮演中马文化交流的信使和中国外交理念及国家形象的代言人,成为架起中马双边经济合作的桥梁。不过,马来西亚华人在中国对马公共外交方面也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如华人群体对南海等涉及两国核心利益的刚性矛盾的无能为力、其政治及社会影响力受到种族意识的干扰、对“中国”法统问题存在认知差异以及马华社会长期出现的分裂现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紧张的政治关系被认为是中国对日公共外交不畅的症结.作为中国公共外交的代表,孔子学院在日本也曾遭遇阻力,但最终成功存续.本文以立命馆孔子学院为例研究中日政治关系逆境中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第一,中日关系逆境并不必然导致公共外交失败,通过与日方伙伴构筑稳固的合作关系,公共外交可以克服中日关系逆境成功存续;第二,推进对日公共外交应当注重对日方合作伙伴的筛选,避免由政府强力推进;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孔子学院,采取支持或退出机制并用的举措激发日方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经历文革和近年来片面强调经济优先发展,传统文化和基本信仰有所失落。无论是传统价值观或革命价值观,均面临其他价值观的严重挑战。中华传统文化却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得到更多的推崇和光大。华侨华人在保持传统文化优秀因子的同时,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因子,形成兼具中西文化特质的华侨华人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很大程度上具有普世价值,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柬埔寨华侨华人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移居柬埔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柬埔寨是华侨华人较多的国家。目前,除土生土长及从海外返柬的华人外,还有90年代以来从一些国家涌入柬埔寨的华人,在柬华人数量已超过30万。特别是在金边可体验到华人的无处不在。他们仍然以经商为主,开办的商店都较大,主要经营布匹、钟表、电器、手机零配件等。1998年柬埔寨第二次大选后,中国去柬开办公司的人数大大增加。 由于柬埔寨的政策宽松,办理入境签证较为容易,加之还可以办落地签证,所以这几年去柬的华人中鱼目混珠,既有去做生意的,也有极少数坏人混入,给柬埔寨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与人类共同利益密切相连的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日益受到各国的关注。公共外交以政府主导、面向公众、公开性、真实性为主要特征,以塑造国家形象为最终目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广泛的施展空间。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实现政治大国的手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它通过公共外交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国际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但其传统外交的制约及外交政策的功利性也使日本公共外交失色不少。日本公共外交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对我国的指导意义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体系,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9.
时值2018年中国进入新时代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历史转机。在新时代和重大历史新起点上,中日都需要对彼此有新的认识,而中国的对日新认识和新视角则蕴含在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对日外交思想的宏大战略运筹中。通过对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不仅可以对近十年来的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从中国的立场出发加以总结,而且将中日关系放到习近平的对日外交思想这一宏大框架中加以展望,对认识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也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开展对日舆论斗争体现出公共外交的诸多新特征。在中日关系当前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国际环境下,舆论斗争将成为中日政治斗争的重要战场。要处理好中日之间的相关矛盾,就必须处理好法理问题和话语权问题。中国的对日舆论斗争要从抢先定调、大量发声向议题设置的新阶段转变,利用公共外交营造有利局面,维护核心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1.
唐翀 《东南亚》2011,(1):28-31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在分析日本和东盟的外交关系时,大多从经济、政治或军事方面人手,而对于双方的文化关系,以及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的论述还相对缺乏。本文主要分析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全面了解日本的东盟外交战略,并探讨其对日本和东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析日本对柬埔寨的援助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楠 《东南亚纵横》2003,(12):77-79,83
一、援助外交是日本对柬发展外交关系的重要手段援助外交是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能力薄弱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外交手法。由于历史的原因 ,日本在与亚洲国家的交往中 ,难以得到信任 ,援助外交便成为战后日本外交的显著特征。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曾表示 ,经济援助是“日本外交的重要手段” ,对维持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作用巨大”①。在争当政治大国的进程中 ,通过加强经济援助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对于不行使军事影响力和出口武器的日本来说 ,对其推动国家战略转换 ,改变自身国际形象 ,特别是在亚洲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外交理念中具有鲜明的机会主义性格,主要特征表现为原则性的缺失与利益至上、"变色龙"式的投机性格和务实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日本外交及时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随风转向推行于己有利的举措,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ttached
increasing importance to public diplomacy. The United States has made public diplomacy a constant subject in foreign policy mak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U.S. values and ideas throughout the world has become one of the two pillars of the Strategic Plan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 Germany,  相似文献   

17.
The term "public diplomacy" was first used in 1965 by the Dean of the 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 of Tufts University. The term has no fixed definition no matter in China or other countries. Scholars agree on some points but disagree on some others. The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erms compil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in 1987 illustrates that public diplomacy refers to government-sponsored programs intended to understand, inform or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 in other "countries, reduce foreign governments' and public's misperceptions on the United States, enhance the image and influ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verseas public and promote national interest;  相似文献   

18.
拓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公共外交一词由美国人在1965年首先提出。关于它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共识也存在不少争议。美国国务院1987年编撰的《国际关系词典》给出的基本定义是:"由政府发起交流项目,利用电台等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和影响其他国家的舆论,减少其他国家政府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中国公共外交的指导理论、沟通理论和价值观理论,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必须从中国外交理论出发,吸收国外理论的精华,针对中匡的战略目标,构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