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在全世界本应团结起来共同抗疫之时,美国政府却意欲对华发动“新冷战”,这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破坏。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1979年建交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他呼吁中美关系“能够重回正轨,真正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邀约5位国际知名学者撰文,全面阐释国际社会呼吁美国摒弃冷战思维,在相互对话的基础上发展双边关系,并致力于人类团结的观点。学者们认为,任何形式的“新冷战”都完全违背人类的利益,全世界要反对“新冷战”,并在共同抗击疫情、反对战争、应对气候变化、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主义、共同促进经济和平发展等方面更加团结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先是希望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为基础构建欧洲安全框架,后又期望借助与北约形成制度性框架安排,以维持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恢复和崛起步伐的加快,面对北约东扩特别是美国积极推动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体系所带来的强大压力,俄罗斯酝酿并明确提出了全新的欧洲安全框架构想,以图增强在欧洲安全议题上的话语权。在种种结构性因素制约之下,未来欧洲将长期维持俄罗斯、北约、欧盟三极并存的力量格局并形成动态的三边安全格局,其中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将更具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3.
韩中关系在建交后的20年在取得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两国应审时度势,提防没有根据的乐观论,管理和防范韩中关系中可能会出现的严重问题,尤其应该从八个层面(历史,经贸,规范,朝鲜核问题,韩美同盟,管辖海域,韩半岛统一,互相认知)考虑韩中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的一些问题。总之,为了共同迎接21世纪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必须摆脱所谓"受捆心态",并且韩国也该摆脱"小国心态"。两国此后更须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及人文纽带从而扩大利益和价值的聚集带。并且,两国要更加努力,跨越"求同存异"从而达到"求同缩异"。  相似文献   

4.
5.
6.
俄罗斯的强制外交:作为权力来源的能源、网络和海洋政策莱恩·马内斯、布兰登,瓦莱里亚诺著Palgrave Macmillan UK,2015本书分八个章节,介绍普京时代俄罗斯强制外交的新形式、俄罗斯外交的政策选择和强制外交的实际应用,同时以美俄关系从全球对抗到地区性冲突为例,分析双方对抗的持久性,进而对俄罗斯网络空间,苏联时期的强制能源外交,以及从议题、偏好和冲突调解方面对俄罗斯北极外交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冷战后俄罗斯强制外交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南洋问题研究》2022,(1):F0004-F0004
《南洋问题研究》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与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刊载国内外有关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华侨华人、历史、社会、文化、教育、文学、国际关系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8.
9.
10.
11.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截至2015年3月,国内外关于"一带一路"构想的研究主要涉及背景与缘由、意义、前景和建议四个方面。当前,国内的相关成果明显比国外丰富,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外对"一带一路"构想的认识并不清晰,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以来,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长达十年的强劲扩张,并成功抵制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快恢复到正常发展的轨道,拉美经济增长的不俗表现在国际上引起“拉美热”。《拉丁美洲经济:从衰退走向繁荣》一文探究了其中的奥妙。文章认为,除了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社会对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苏联到俄罗斯:民族区域自治问题研究左凤荣刘显忠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该成果详尽系统地研究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就资料、文献的丰富性和研究视野的开阔与研究内容的全面性而言,该成果超越了目前国内已出版的所有同类研究成果,将国内的苏联及俄罗斯民族问题研究推到了一个新水平。书中根据苏联的教训提出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标志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确立为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和奋斗目标。为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意义,本刊编辑部特邀请五位学者以笔谈方式,分别讨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内涵、理论创新以及对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和"大国命运共同体"的深入思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东北亚论坛》2020,(6):129-129
2020年选题参考1.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与周边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全球治理研究;3.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区域一体化前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5.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研究;6.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研究;7.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8.东北亚热点问题研究;9.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10.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东北亚论坛》为加快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从2015年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欢迎关注《东北亚论坛》微信公众平台。关注方法:1.微信公众平台名称:吉林大学东北亚论坛;2.微信公众号:dbylt2015;3.扫描《东北亚论坛》封面左下角二维码,添加《东北亚论坛》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