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86,(1)
李光灿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简称《刑法论》,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刑法学论著。该书内容翔实,论证严密,资料丰富,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建国三十年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审判的基本经验,而且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对古今中外的刑法理论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对一些素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有益的见解。读后有令人耳目  相似文献   

2.
书讯     
<正> 李光灿同志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刑法论》)是十分出色的著作,它是具有开拓性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刑法学论著。《刑法论》是按照我国刑法总则、分则的结构体裁和顺序来论述的。全书分两编,上编为总则部分,下编为分则部分。全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原则,力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学体系。它在论证过程中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并且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我国司法实践的具体案例作为分析和论证问题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正> 李光灿、杨景凡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十论集》,已由西南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作为教学参考丛书,开始出单行本。《十论集》包括论孔子、论韩非、论秦始皇、论肖何、论曹操、论孔明、论唐太宗、论包拯、论朱元璋、论沈家本。今年内先出版《论秦始皇》、《论包拯》两书。李光灿、杨思翰的《论秦始皇》引用大量史料论证了秦始  相似文献   

4.
“罪犯生产说”是马克思的观点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信庄同志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法学家、南开大学法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李光灿教授推荐给本刊的。李老在《附后》中公开承认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论》一书中误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们的话当成马克思的话并予以肯定的疏忽。他这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科学态度,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法学》1986,(8)
本期发表的李光灿同志“从世界法律史的比较研究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文,是他为《唐律疏议·译注》写的序中的一节。该节主要从此较法律史和法制史的角度,指出《译注》的出版给攀登中华法系高一级的峰岳,创造了有利条件。该序全文一万多字,本刊将分期予以发表,以资治法制史和比较法研究者参酌。  相似文献   

6.
高铭暄同志主编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1949—1985)(以下简称《综述》),于1986年11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系统地总结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是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的好书。全书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言:《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概论》,阐述了刑法学研究的意义,勾勒了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的进程和概貌,发表了对我国刑法学今后如何发展的见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3,(5)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华东政法学院联合召开的法学理论讨论会于四月二十一日至廿九日在上海举行。自从本刊1982年11期发表编辑部文章《关于加强法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倡议》后,得到全国法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支持,著名法学家张友渔、陶希晋、陈守一、李光灿、潘念之等同志都先后著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比较刑法学是对世界各国的刑事立法、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科学,它是比较法学和刑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刑法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目前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对中外刑法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刑法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金凯同志编著的《比较刑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一书,很值得刑法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广大有志于学习了解刑法知识的同志们一读。通观全书,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的观点对社会主义刑法和资本主义刑法原则区别进行了较深刻的探讨。在我国,解放前就有了《比较刑法纲要》等,然而这些著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系教授高铭暄、王作富同志主编的《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不是对刑法规定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全面论述,而是选择刑法学中35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本书在刑法学研究最新成果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本装帧考究,兼具辞典工具、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多功能的刑法学巨著——《刑法学全书》在上海出版了。这本书出版以后,受到了广大法学教学、研究工作者、司法实践部门同志的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大学王作富教授看了该书后指出:“该书的确  相似文献   

11.
把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刑法理论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刑法学,是我国当前刑法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理论的几个重点问题,作抛砖引玉的介绍和论证。一、犯罪本质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一书,已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由著名法律思想史专家李光灿(已故)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吕世伦担任主编,公丕祥、赵长生副教授为副主编的一部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理论的专著,也是国家第一批博士点研究项目和高等学校法学研究生的试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刑法学》是政法院系法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对自学法学者来说,也是一门必修课。如何学好这门课程,这是许多自学刑法学者经常提及的问题。每个自学者的情况不同,对自学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我这里谈的如何自学刑法学的几点意见,仅供同志们参考。弄清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刑法是我们国家一个法律,全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中,有一门课程叫《刑法学》。那末,刑法与刑法学是两个概念,还是一个概念?如果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最近兴良先生出了本书,叫《规范刑法学》。按名索义,当是对刑法规范的诠释。刑法规范关涉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与刑法条文是隐在与外在、内核与承载的关系。对刑法规范的解释实际上是对刑法条文根据刑法条文的体系加以解读。按照兴良先生在扉页题记中的说法:阐述的是一种内在于法条、依附于法条的法理,从法条出发,并最终回归法条,对刑法理论进行规范的审视。因此,《规范刑法学》是一本解读法条,以刑法规范为文本的系统阐述刑法学的教科书,她与《本体刑法学》并立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刑法学文本。一周易中有句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  相似文献   

15.
刑法意义上的贿赂,是否包括非物质性的“其它不正当利益”,这是近年来刑法学界争论较大的问题,笔者曾在《法学研究》上发表了《关于赂贿罪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其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对此,杨再明同志发表了《贿赂不应包括非物质属性的“其它不  相似文献   

16.
《法学杂志》1983年第6期刊登了孙国华同志的《运用法律武器发挥专政职能》一文,读后受益匪浅,但对其中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某些论述,不敢苟同。现谈谈我们的看法,求教于孙国华同志。犯罪原因问题,是犯罪学最基本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高难度问题。在国家与法理论和刑法学中,只是揭示了犯罪的本质、产生犯罪的根源和一般原理、规律,并没有对各个历史阶段、各种社会制度下产生犯罪现象的原因作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犯罪问题的论述,为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它只能指导而不能代替对犯罪科学的具体研究。尤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犯罪现象,更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可是,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和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建国三十多年来,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学,仍然处于空白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括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上撰文《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指出,要整体地、大幅度地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我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别人,只要求刑法学者有基本的学术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学者如果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想象力,如果不构筑中国的研究范式,刑法学研究的前景堪忧。刑法学的发展和学者的主体性反恩能力和学术想象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犯罪体系论无疑是刑法学的基石。在完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尝试过程中,张明楷教授的犯罪体系论在悄然间经历着渐进的变革:在《刑法学(第二版)》将犯罪客体排除出构成要件之后,《刑法学(第三版)》又在实质层面将犯罪主体要件进行了分解,进而,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的关系问题便得以妥当处理。  相似文献   

19.
犯罪因果关系中一些问题,是刑法学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谈些个人看法,并与龚明礼同志商榷。(参见法学研究81年第5期,《论犯罪的因果关系》一文,以下简称龚文)  相似文献   

20.
法哲学是不是资产阶级法学的“独占品”?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如何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当前法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继文正邦同志《应当开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研究》(载于《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一文之后,傅季重同志又发表了《法律哲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任务》(载于《法学》1982年第3期)。这两位同志都明确否定法哲学为资产阶级法学所“独有”之说,阐发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体系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建立这门学科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国法哲学研究和其他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