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唯物史观还有它的生命力吗?这是近期有的文章和著作提出的问题。有的人公开提出要超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认为唯物史观已经无法指导史学的发展。也有的人径直以西方社会学方法来考察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状况,实际上超越了唯物史观的阶级观,而现实的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取消阶级的界限。结果引发出一些令社会公众感到一时难以接受的理论结论,比如说,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与运用西方社会学阶层分析方法所得出的较后排序,形成极其强烈的反差。这是否可以看作对唯物史观的一种事实上的挑战?唯物史观向来就面对着挑战,这是正常…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两个前提(出发点),即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历史前提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逻辑前提是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前提是逻辑前提的前提和基础,逻辑前提是历史前提的提炼和升华.二是辩证的、具体的统一,决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提出并阐述唯物史观的历史前提与逻辑前提的辩证统一是唯物史观超越一切旧历史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变革。马克思、恩格斯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基础上创立唯物史观的,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新历史观的关键环节。与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的解放看作现实的历史活动不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青年黑格尔派在其唯心史观的视角下把人的解放看作思想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也超越了包括青年黑格尔派在内的之前所有哲学家对人的理解,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阐述了人的解放的根本动力、主体力量、基本途径和最终实现,完成了人的解放思想的哲学变革。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群众价值观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民、爱民、裕民、从民、亲民和信民的"民本思想",提出以"一切为了群众"为核心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非李大钊莫属。他在中国语境中诠释唯物史观,使之深深打上中国化的印记。李大钊唯物史观第一道底色是传统哲学中的变易史观,第二道底色是中国近代思潮中的进化史观。他承接并超越变易史观和进化史观,以改造中国社会为目标,亮点在于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途径以及主力军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维意  杜萍 《探索》2007,3(6):185-188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超越了一般的历史观范畴,具有世界观的意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融人类社会发展史、自然发展史和思维发展史于一体,并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诠释了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原则,集中表达了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能够更好的说明马克思的杰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7.
骆奎 《世纪桥》2011,(1):51-5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分析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而唯物史观自创立开始就被误读为一种“经济决定论”。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以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别走了不同的道路;早期西马的超越逻辑主要体现了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哲学路径,而阿尔都塞的超越逻辑则体现了科学主义的哲学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决定论”的超越扩展了马克思哲学的讨论域,有利于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语境;而马克思的历史观并不是把一切现象都还原成经济作用的历史决定论,它本质上是主客体统一的社会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李凯林 《新视野》2004,2(3):8-10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毛泽东、戈尔巴乔夫、邓小平三人的改革思路,对唯物史观在应用中的得失及内涵意蕴作再认识。提出:唯物史观的应用,有唯心唯物之别、预成论或生成论之异;唯物史观的主题意义,应从单一革命论向革命与改革相兼论扩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意识,体现了中国先哲“弱者道之用”的智慧,实现了中国百多年来“中体西用”的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9.
李培锋 《唯实》2009,(7):8-12
包含着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唯物史观为后来者提供了具体观察自己国家、民族所处发展阶段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纪念这60年的历程,就是要把包含着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唯物史观和它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01,(8)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论纲》 作者:梁枫。1999年9月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2000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问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该书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以历史为基础,着重从逻辑上对与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密切相关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该书共列四章,分别论述了以下问题:中国为何能够接受唯物史观;中国为什么能够发展唯物史观;唯物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