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探索正确的知识分子观,对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过诸多的探讨,并最终凝结于三个历史决议中。历史决议文本中“知识分子”的词频和叙述变化反映了从革命时期的早期探索,逐步过渡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团结、改造和使用”,到改革开放后的逐渐成熟,以至到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历史演变。第三个历史决议基于前两个历史决议的精神更突出对人才和创新的需求。三个历史决议中的知识分子观充分展示了党对知识分子始终坚持信任和尊重的基本态度、坚持团结和使用的工作原则,以及知识分子自觉肩负传承文化和引领创新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总结我们党80年来历史经验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所作的重要论述。从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大局出发,高层建瓴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的科学继承和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一)“三个代…  相似文献   

3.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一般以为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三过程。阶级“三过程”.虽然高度概括了阶级全过程,但是却对阶级“发展”以前的历史以“发生”一言以蔽之,不能更全面的反映这段历史。阶级“发生”到阶级“发展”是一个相当漫长岁月,根据考古新发现,这中间有个“阶级”的“形成”阶段。而红山文化时期是中华最早的阶级形成阶段。阶级全过程是发生、形成、发展和消亡四个阶段。阶级形成则国家形成,红山文化社会是中华最早的古国。  相似文献   

4.
“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如何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深刻思考,是党中央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新要求、新告诫。“三个务必”的提出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在理论逻辑上,“三个务必”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对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在现实逻辑上,“三个务必”是党对如何应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所作出的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5.
自我和国家──一份关于南非黑人与白人大学生的研究报告理查德·布朗加特[英]玛格丽特·布朗加特[英]朱可亮编译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南非在社会和政治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深恶痛绝的种族隔离制度终于划上了句号。在此期间,南非社会受到了政治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社会规律观的创立是历史观上的大革命,它在三个方面实现了革命性变革。第一个变革是批判了“历史无规律论”和“先验规律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个变革是否定了“外在规律论”,揭示了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内在联系;第三个变革是否定了“机械决定论”和“历史预定论”,阐明了社会规律的丰富内涵和辩证性质。既强调了历史必然性,又肯定了人的主体性;既阐明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又指出了社会规律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因而它决不是现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歪曲的那种“机械的历史决定论”,和“历史宿命论”,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理论联系实际之方法包括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两个方面。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言,“实际”表现为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的发展实际、世界的变化实际、历史的演进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实际。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联系”,教师欲将“联系”的大文章做好,须做到“有的放矢”和“实事求是”,但二者在教学过程中又须依据不同情形的需要而有所侧重。教师只有一方面练好对理论的研究与思辨之功,另一方面练好对实际的调查与研究之功,才能把握好理论联系实际之法两个方面的度。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在美国学术界,围绕中国明清尤其是近代历史的评价问题,出现了“西方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观”的不同观点。“西方中心论”认为,世界发展的中心在欧洲,中国社会则长期以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来突破传统框架并向近代社会演进。“中国中心观”则主张在中国发现中国的历史,认为至少在18世纪以前,人类发展的中心在亚洲特别是在中国。美国学术界形成的这两个针锋相对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术研究的时代环境条件的变化所致;二是学者占有文献资料的侧重点不同或各人理解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党制度经过“五个历史环节”的结构转型、“四个历史阶段”的平台升级,正朝着“一个历史趋向”实现模式创新,在百年演进中展现出不同于西方的历史逻辑。这就是,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通过结构转型实现政治力量同向整合,通过平台升级走上新的政治发展道路,并将通过模式创新促进中国的政治文明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历史”的概念,从理解“历史”概念的前提条件出发,强调物质生活、人类满足自身需要时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社会关系这三者是我们理解“历史”概念的三个方面;马克思的历史观始终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为基础的,而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与现实个人的关系方面来理解“历史”;最后,随着世界生产和交往的扩大,“历史”并不是停滞不前,不向外扩展的,历史会向全世界历史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法宝,“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党在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要以“三个务必”作为行动纲领,坚决践行“四个必须”、正确处理“四对关系”、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的新期待,更好体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要求,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2.
工会要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有适应形势发展、适应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颁布的新《工会法》及以后山东省人大制定的“两个法规”,适应了当时我国、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对于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却反映出了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滞后性,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工会法》及“两个法规”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3.
2011官员思想新变化新特点 领导干部的思想每年都有大变化,每年都有新特点,如果概括2011年的思想变化,可以用四个字来表示,那就是重视“人民权利”。从重视“民生”到重视“民权”,以“民生”巩固“民权”,以“民权”促进“民生”,“民生”与“民权”并驾齐驱,携手并进,共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其中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梳理总结“十六个成就”“三个历史性胜利”和“四个里程碑意义”,多维阐释这一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二是把“十三个方面成就”同“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一起纳入思想范畴,提出贯穿其中的“六个坚持”,科学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三是概括提出“两个行”等重大论断,进一步阐发“两个结合”的内涵,深刻揭示这一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和根本途径;四是精辟阐述“五个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重大问题,深入回答这一思想的三个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破解“赶考”命题、实现长期执政的崭新叙事和科学回答。“三个务必”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镜鉴历史过往的科学总结,也是回应大党独有难题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时代和人民所赋予使命任务的历史自觉。“三个务必”内涵丰富,蕴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鲜明底色和制胜法宝、精神气质和策略方法。全面落实“三个务必”,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在汲取思想伟力中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人民至上,在厚植为民情怀中践行初心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战胜风险挑战;发扬斗争精神,在锤炼斗争本领中把握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拒腐防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历经了三个历史时期的四个发展阶段,留下了不断探索、砥砺前行的足迹。建国初期法制创立阶段的“运动反腐”,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再建阶段的“对策反腐”和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制度反腐”,有效保障了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以党的十八大为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转变,不仅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且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唤大胸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密码。“坚持胸怀天下”不仅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三个务必”。“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有其科学内涵,不仅体现了对于“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展,也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特质。深刻领悟“三个务必”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和时代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认为,只有加强和改善党内学习,才能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才能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在学习内容上,他认为首先要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其次要通晓现代经济学知识,再次还必须具有法律、科学技术和历史知识的素养。在学风建设上,江泽民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学风建设总原则,他还号召全党发扬“挤”和“钻”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国两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地位以及国体、政体、职能的重要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是继“一国一制”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进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文章认为“一国两制”下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人民的范围更加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香港特区民主政治体制既有天然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并阐述了国家对内职能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