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斗争,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虽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五四运动爆发之后开始的。但作为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和建党学说,是在这场斗争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被接受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创办进步报刊与多种宣传形式的结合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传统大同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被认同的文化源动力;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经多次失败后迫切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工人阶级成长壮大,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五四运动的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加深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封建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改变了知识分子对工农群众及其自身地位的认识。而这一系列的改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主力军,所以加快了知识分子向革命者转变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的大讨论,此次论战是继“问题与主义”之争后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又一次思想交锋,通过这次论战初步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之间的界限,论证了在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以阶级斗争来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性,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自身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及高涨的爱国热情,使得五四时期的进步青年在诸多思潮的比较中选择并在实践中逐渐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无论对青年人自身还是对中国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程涵 《工会论坛》2011,17(1):161-162
工读主义是五四时期对青年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它的广泛传播成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但是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先进分子通过实践认识到工读主义的空想性,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前,西方不少学说、思潮已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特别是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引发较大争论、争鸣。科学社会主义在争论中越辩越明,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国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总结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原因,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和一定发展程度的工人运  相似文献   

10.
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渊源,孙中山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派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他赞成马克思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他的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和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3.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景荣 《理论前沿》2001,(15):12-13
"三个代表"中的"文化",应是与经济、政治相对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将其解读为"大文化",缺乏必要的依据.我们应该"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发展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靠运用"大文化"范畴,而是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历史发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侦查运动中的"己"与"彼"比较研究侦查与犯罪是一种联动行为,侦查是与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是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与犯罪和犯罪分子的一种较量,其斗争的双方是侦查机关、侦查人员--"己",和犯罪、犯罪分子--"彼"."已"与"彼"是互为对立的双方,从侦查角度来讲,对"己"与"彼"双方情况把握程度是决定侦查工作成败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法治社会中如何做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发生了剧烈的嬗变。嬗变中的伦理道德将走向何方 ?伦理道德是否具有通过调适实现自身绵延的可能 ,伦理道德应定位在多大的合理空间 ,中国将如何从伦理社会走向法治社会 ,在法治社会中做到“以德治国”。本文探讨并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江主席关于宗教问题的一次重要讲话,结合建国以来我国宗教工作的三个历史阶段,纵横交织地论述党和政府对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的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从认识论高度,阐述对宗教由简单化的"鸦片论",经过日益深化的不同发展阶段,达到了对宗教和我国宗教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从而实现了对中国宗教的认识与实践(宗教工作)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8.
浅析《红楼梦》中的“潜对话叙事”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对话叙事"手法并不是"先锋小说"独创、特有的叙事手法,在<红楼梦>的第三回中写王熙风出场时的一段,就有最成功的表现.运用"潜对话叙事"的手法,可以在叙述人物活动的过程中,制造出"空白点",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开联想,去填补和充实作品"空白点"的含蕴,进而达到领悟和体味小说作品深刻的内涵及把握人物性格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康之教授在其新著《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中,从探寻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演进规律出发,认为中国的行政伦理学研究亟需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来加以定位。笔者结合张康之教授在书中的相关论述,以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建设为主题,探讨中国行政伦理学的现实基点,论证行政伦理学建设中的“古今关系”和“中西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是我军初创时期的两次重要的改编,它们对我党军队的建设和发展、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此,对"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及军队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