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他是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之一,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林清玄,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囊括当时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25年的创作生涯中,林清玄出版作品逾百部,他的散文多次被选人中小学华语课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创下台湾150版的热卖记录。  相似文献   

2.
“韩寒现象”与成人社会的尴尬韩寒,17岁,上海某重点高中学生。初二时开始发表小说,之后连续获得第一、二届全国中学生“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少年作家”;同时,因7门功课不及格而休学。现靠50万元版税,脱离父母,独居祖宅中,欲以文为生。对此,韩寒的表述是:“7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一个人越全面发展越是庸才。”“思想品格不合格,总比没有思想好。”其反叛与狂傲震惊四座。韩寒之事,于2000年11月-2月间被各大媒体炒作,成为引人注目的“韩寒现象”,使成…  相似文献   

3.
一行 《新东方》2000,(6):14-16
一行禅师于1926年生于越南中部,十六岁出家,1966年访关。后到欧洲,定居法国。一行禅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实践家和活动家,同时他还是一位诗人、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已用越南语、英语和法语写过八十多本书。他的书由于关注人类的存在状况,关注人类心灵的苦难和疗救,被译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欧关畅销书排行榜中曾两度进入前十名,在这些书中,它是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这在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4.
人物志     
韩寒“80后”作家韩寒卷入了一场舆论的漩涡,源自《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清华大学教授肖鹰的一篇文章,作者直斥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猥琐”,许称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针对今年暑期档热门的“郭(郭敬明)韩粉丝影战”大加抨击。  相似文献   

5.
阳淼 《民主与法制》2011,(15):31-31
今年“3.15”期间,包括贾平凹、刘心武、阎连科、韩寒、郭敬明、李承鹏等近50位中国作家联合发表讨百度书,称百度文库收录了上述作家几乎全部的作品,并对用户免费开放,但却没有取得任何人的授权。随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出版人沈浩波、路金波、华楠以及作家慕容雪村、香港导演彭浩翔六人作为首批著作权人谈判代表,于3月24日下午在京与百度公司代表就百度文库涉嫌侵权盗版一事进行了谈判。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13日。为期3天的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订货码洋为24.5亿元。与去年23.9亿元的成交额基本持平。作为中国三大图书盛会之首。北京图书订货会历来有出版风向标之说。很多人会通过订货会推测当年哪些图书会成为畅销书、哪种类型的图书会纵横全年、哪些作家会成为当年的明星作家。据悉《百家讲坛》系列依然是2007年的出版热点;韩寒、郭敬明“振臂”领跑青春文学;沉寂了几年的名人们“摩拳擦掌”。不仅撒贝宁、白岩松、王小丫要推出新书。宋丹丹也要交出自己的传记;比较尴尬的是那些文坛大腕们。莫言、贾平凹等人都没有新作问世。  相似文献   

7.
瞿雄章 《台声》2002,(12):43-44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作家,放着赚钱的题材不写,甘冒不被出版或出版后赔本的风险,写一部与流行的“畅销书”无缘的书,这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他图的又是什么?金秋10月的一天,当我从原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省作家协会会员郑启幕手中接过散发书香的长篇小说《台湾少年》时,我真的感动了,从心底里祝贺他终于出版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新书。我与郑教授一同坐在省府5号省台盟会议室促膝长谈,伴随着他指尖飘散的屡屡烟云,我仿佛看到了一段被尘封了60余年的历史,心中的疑问终得解答。1938年,一批充满稚气且爱国、爱乡的台湾少年…  相似文献   

8.
在一次午餐时,我的一个中国朋友让我看了一则北京的报纸刊登的有关日本畅销书作家乙武洋匡的短文(乙武洋匡有着非常严重的生理残疾)。文章写道:生下来就没有四肢并没有妨碍乙  相似文献   

9.
伪币犯     
法国作家纪德曾写过《从苏联归来》,中国读者对他敢说真话的勇气并不陌生。他自称他早期的作品是“傻剧”、“故事”;唯有56岁时写的《伪币犯》这一部,才称之为小说。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直指制造假币的罪犯;另一个是曲折地指斥那些以胡编代替虚构,以假大空冒充革命浪漫主义,专门炮制伪劣作品的作家。我国确有“没有著名作品的著名作家”,有文革中大红大紫受到江青龙眼器任的作家。他们不是罪犯。但他们炮制的虚假作品以及告密行为,对人民对文学界对后代造成的精神损害,决不在伪币犯之下。例如──我们还是举洋人例子更为稳妥:…  相似文献   

10.
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69.00元"瓷器就是中国,瓷器就是前往中国的路。"如今司空见惯的瓷器,历史上却是连接中西世界的强大媒介。本书通过瓷器自中国传入欧洲数百年间发展演变的恢弘历史,讲述了独一无二的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的史诗故事。作者是世界级陶瓷艺术家与畅销书作家,他从中国开始,深入探访"发明和再造"了瓷器的  相似文献   

11.
袁浩 《人大论坛》2013,(5):45-45
4月21日,山东省金乡县鸡黍镇25岁女镇长韩寒辞职,同日,其父济宁市组织部副部长韩东亚也辞去现职。而在此前,有网友发帖称,韩寒自2010年毕业后,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从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科员升职到金乡县鸡黍镇镇长。网帖还列举了韩寒的简历,并称“其升迁得益于父亲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韩东亚。”  相似文献   

12.
成商  蒋庆 《乡音》2008,(11)
继获尤利西斯报告文学奖之后,作家周勍最近又以报告文学《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在日本获得期待畅销书银奖。  相似文献   

13.
康大寿从小的理想是当作家,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研究史学,且以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外关系史见长。康大寿的这种选择,跟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他16岁时上山下乡,24岁开始在煤矿摸爬滚打,而立之年才进入四川师范学院(原南充师院)历史系读书,之后留校任教。与共和国同龄的康大寿在经历了年少的坎坎坷坷之后终于决定研究中国历史,他说他希望用历史的真实告诉人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经过几番起起落落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每个人都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上来。康大寿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在他的生活中,似乎…  相似文献   

14.
康大寿从小的理想是当作家,然而他最终选择了研究史学且以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中外关系见长,跟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他16岁时上山下乡,24岁开始在煤矿摸爬滚打,而立之年才进入四川师范学院(原南充师院)历史系读书,之后留校任教。与共和国同龄的康大寿在经历了年少时的坎坎坷坷之后终于决定研究中国历史,他说他希望用历史的真实告诉人们,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经过几番起起落落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每个人都应该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上来。康大寿就是一个惜时如金的人。在他的生活中,似乎从来就没有星…  相似文献   

15.
舒展 《北京观察》2009,(4):58-62
1924年,老舍24岁时赴英国,在伦敦东方学院教汉语,想要教好汉语,必须下功夫学英语,于是,在教学之余他开始了刻苦攻读,但丁是他特别崇敬的作家,老舍成了一个“但丁迷”,  相似文献   

16.
谁养活谁     
牧惠 《北京观察》1999,(2):56-57
我住一次会议上对畅销书说了几句不敬的话,马上遭到一位畅销书作家的驳斥。我诚恳地接受批评,纠正自己这种不全面的说法。畅销书最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迎合某些人的低级趣味因而畅销的,一类却是反映了人们的心声,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而洛阳纸贵的。有人告诉我,《思痛录》出版后,人们奔走相告,有的人一买就是一二十本,分别寄送亲友。出版社再版、三版、四版,仍有人写信或打电话来诉说买不着的苦恼,使我十分感动。在这类畅销书作者中,有一位戴煌。一年左右时间,他先后出版了《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九死一生》和《直面人生》。光是第一本书,头一次印刷就达十五万册,可见一斑。前两本书我收到后都拜读了,如今正在读他顺道送来的第三本——《直面人生》。  相似文献   

17.
领悟     
胡柯 《小康》2013,(6):94
《街头智慧:罗杰斯的投资与人生》作者:(美)吉姆·罗杰斯出版时间:2013-05-01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作者简介:吉姆·罗杰斯,前量子基金合伙人,37岁退休。此后,他曾在哥伦比亚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讲授"金融"课程。也曾在电视节目上担任财经评论员。2007年,他践行其坚信的21世纪将属于亚洲的预测,举家搬到新加坡。罗杰斯同时也是畅销书作家,曾先后出版《投资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3,(3):61-61
2月14日凌晨,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71岁。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说:“他的诗歌一直和中国时代、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说出了人民的心声,也是对我们时代的讴歌,所以在广大读者中有很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据说邓小平在闲暇时,也爱翻看武侠小说。因为翻来看去总是港台武侠小说,便问秘书,有没有内地作家写武侠小说呀?回答是肯定的。这样,张宝瑞的武侠小说就放到了邓小平的案头。看了张宝瑞的作品,邓公连声说好。毕竟,祖国大陆是武侠小说的发源地,不乏承袭渊源并发扬光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张宝瑞,1952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采编室主任,高级记者。初次接触地的人,凭第一印象会觉得他是个高高大大、谈吐斯文、学识渊博的小伙子,但绝不会想到46岁的他已是著作累累的人物!如果你留心去打听…  相似文献   

20.
走出柯云路的误区深圳市委办公厅黄琪近年来,著名作家柯云路7究气功和特异功能得出的见解,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柯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述著,接连数印,仍不失为畅销书,这对作为作家的柯先生来说,应该是成功的。但是,探索人类生命科学,需要有一种严谨、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