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守龙 《传承》2009,(2):40-41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轨迹包括空想、科学和向空想复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新村"和"工读"思想,其内容和实现途径都是一种空想。在第二阶段毛泽东指出了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找到了实现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基本制度和方针政策,它们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因而具有科学性。第三阶段,毛泽东无论在和谐社会目标的设计方面还是实现途径方面,都脱离了实际。  相似文献   

2.
孙元峰 《前沿》2006,2(3):153-155
奴隶、封建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不能构成"和谐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和谐制度"的观点,马克思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得以实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各个方面批判的同时,逐步提出了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思想。研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九江  韩琳 《理论月刊》2007,5(2):29-31
怎样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十分关注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调动积极因素的重要思想,在调动积极因素的对象、机制、动力、途径诸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认真研究两位领袖关于调动积极因素的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新阶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方面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其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土地革命、延安整风、党的七大三个历史阶段;其核心内容在于阐明"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作用、根本原则、方法途径、工作重点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领悟其精髓要义并将之创造性地运用于当前党的建设实践,对提升党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共同富裕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将共同富裕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通过现实论证使其由空想走向科学。前苏联未能准确领会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精神实质,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走错了路。中国探索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邓小平在吸取毛泽东探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共同富裕纳入到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视野当中,形成了逻辑严密,现实可行的理论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共同富裕理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实践基点、实践内涵和实践理念等方面深化了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归宿。  相似文献   

7.
耿庆彪 《桂海论丛》2003,19(6):60-62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与邓小平在现代化的内涵阐释、发展战略、实现途径、依靠力量诸方面都勾画出了宏伟蓝图。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由于受历史的限制 ,有一定局限性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基础上 ,对现代化的一系列问题加以丰富、完善、发展。他们的现代化思想 ,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张守龙 《前沿》2006,27(11):3-6
毛泽东、邓小平都有着丰富的政治参与思想。毛泽东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政治参与的原则;在实践中,他创建了基本的参与制度,并以群众性的大民主作为实现政治参与的途径。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政治参与思想的积极成分,主要是政治参与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制度;同时又在多方面超越了毛泽东的政治参与思想,主要是:发展政治参与时把稳定作为前提条件、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法制加以保障。邓小平的政治参与思想更符合政治参与发展规律,应予以坚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重要的内容.毛泽东科学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毛泽东以马克思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宏伟的中国革命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子"尚贤"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之际,平民思想家墨子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想.他认为要实现和谐社会局面就必须"尚贤",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是实现"尚贤"的基本途径.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道家和法家法律思想中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道家法律思想所追求的基本目标,"无为"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老庄思想中,减少干预、减轻剥削、法律宽和、司法公正及顺应自然等均表达了"无为"的含义,也都体现了某种和谐精神.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均强调只有法治才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国家富强的基本途径,他们对法治作用的重视,特别是他们强调实施法治要求君主与各级官员必须带头守法、秉公执法、信赏必罚、司法严明、谨守公平原则,并要求严格治吏、循名责实,把官员守法与社会和谐密切结合,对我们通过法治手段建设和谐社会都有参考价值.道家、法家与儒家一样,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均是高度和谐的社会,只是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实现而设计的途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科学分析和判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社会的矛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重要论述具有理想与现实意蕴。美好生活是自古以来人民的生活向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家都有对美好生活的描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赋予美好生活共产主义理想意蕴,并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指出了美好生活理想的实现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理想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而不至于成为空想,包括物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五个方面的现实意蕴。人民美好生活的认识和实现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学会"弹钢琴"的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毛泽东"弹钢琴"思想的提出及其凝结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发展,并指出了这一思想对于当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吕新云 《前沿》2010,(16):30-34
文章把空想社会主义分为感性空想的社会主义、理性批判的社会主义、理想试验的社会主义三个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演化进步的客观历史过程,并分别从时代特点、思想内容、语言表述方式和社会历史影响等方面对感性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批判社会主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群众思想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转变的重要基础。空想社会主义站在唯心史观的基本立场上,以资产阶级利益代表的身份出现,以人的理性为判断标准,来阐释其群众思想,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所有人的解放,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群众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运用历史的、实践的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界定群众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揭示了群众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征,赋予了群众在历史发展和解放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和"目的性"价值,从而立足于"人的历史",发现并创立了唯物史观,立足于"人的劳动",发现并揭露了"剩余价值"及其秘密,立足于"群众的世界",建构了"人的解放"理论,遵循着"群众的世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路径,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找到了真正的历史主体。  相似文献   

18.
苗国强 《前沿》2010,(14):44-4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仅从理论上论证教育农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在实践中积极领导和组织对农民的思想、文化、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教育,保障了我国各项事业的伟大胜利,同时对于我国目前的农村文化建设、新型农民培育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等目标的实现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覃晓茜 《传承》2007,(6):33-34
毛泽东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渗透着许多和谐社会的思想。本文尝试分析这些思想的来源,论述其所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德求“真”,是指和谐社会的道德发展要符合“真”,即道德要符合当代的社会生活实际,符合人们的思想文化实际,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道德目标就是和谐社会在道德上的要求,它是对当今中国的道德国情所做的一种优化和发展。道德求“真”是实现和谐社会道德目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