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0年10月,西班牙佛朗哥政府为一名长枪党党员申请办理去英国的许可证,谎称是考察研究一下战时英国的童子军。接到这一报告,英国通过潜伏在西班牙的间谍了解到,这位长枪党党员是德国纳粹的间谍,此行目的是侦察英国的军事防御力量。 对于这位身负特殊使命的“考察者”,英国外交部不但没有拒绝他入境,反而痛快地回答对方说:“行,来吧!”就这样,这个敌国间谍非常顺利地进入英国,并受到英国童子军军官的迎接。但是,这位长枪党党员不知道,到机场迎接他的童子军官员,就是反间谍人员装扮的。  相似文献   

2.
台湾新领导人5月20日宣誓就职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天。迄今,由于这位新领导人不愿意接受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1992年关于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的共识,两岸关系仍陷于僵局。期间,这位新领导人在6月27日接见美国亚洲基金会会长傅勒一行人时,他为了像所宣称的“使美国满意”,突然声称,“新政府”愿意接受“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据当时参加会见的亚洲基金会负责香港和中国计划主任艾伦邱特  相似文献   

3.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发表了题为《台湾站起来 ,迎接向上提升的新时代》的讲话 ,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 ,表明他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开始由“明独”走向“暗独”。宣扬“台湾与中国的对等地位” ,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台湾新领导人的讲话篇幅不过4500字 ,但从标题起 ,4次强调“台湾站起来” ,40次提到“台湾” ,只有一次提及“中国” ,并且是把一个中国作为“未来问题”而提出的。讲话提出“中国”与“台湾”都曾受到帝国主义强权的欺凌 ,应该相互谅解 ,其用意是将“台湾”与“中国”并…  相似文献   

4.
毕松 《台声》2002,(2):1-1
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上台之初曾经口口声声要让台湾百姓“放心”,并作出了“不会宣布台独”等承诺。这说明,台湾当局领导人心里明白,广大台湾民众希望安定、希望和平,反对“台独”,担心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会挑起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然而,一年多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是怎样遵守当初的“承诺”的?又是如何让台湾百姓“放心”的呢?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的大会上公开宣布,他已批准在台湾居民的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字样,并且声称这是给FAPA“最好的礼物”。此言一出,舆论…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6,(2):83-8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今年元旦讲话中。通盘围绕“国家认同”的台独理念与“军事准备”的对抗方针.强调“2007年新宪公投”。  相似文献   

6.
谢文 《两岸关系》2000,(8):28-35
6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表示,由于台湾新领导人已经放弃了1992年海协、海基两会共识,不再对统一有所承诺,导致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共识正在瓦解”。 何汉理说,从台湾新领导人处理两岸事务的方式及其就职演说中,“我看到台湾与大陆的一  相似文献   

7.
丁小 《两岸关系》2001,(9):22-23
临渴掘井回顾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台湾经济“插水式”下滑,已成为台湾当局一个摆不脱的噩梦。今年5月,台湾当局领导人发表就职周年演说,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并提出了召开“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的设想。台湾当局领导人说“朝野”的团结与和谐,是解决经济问题的第一要素,呼吁超越党派歧见,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一起为台湾经济发展拼下去。“经发会”就是台湾当局领导人为“拼经  相似文献   

8.
化青 《台声》2000,(5):4-5
台湾新领导人产生后 ,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 ,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台湾新领导人将“听其言 ,观其行” ,对其何去何从拭目以待。同时 ,海内外中国人高度关注台湾新领导人的动向 ,纷纷以各种方式敦促台湾的“新人新政”改弦易辙 ,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首先是拿出实际行动 ,认真、严肃地在一个中国的大框架内改善两岸关系。必须“明白当前形势”香港《联合早报》载文指出 ,岛内选举结果表明 ,60 %多的选民对台湾新领导人的两岸政策和他上台后的两岸关系不放心 ,不支持他的“台独”立场 ,而他的支持者大…  相似文献   

9.
6月13日至15日,朝鲜与韩国的首脑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这是朝鲜半岛分裂半个多世纪以来,朝韩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赞扬。6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借赞扬朝韩首脑会晤之机,鼓吹台湾海峡两岸领导人“不拘形式、不限地点、也不设前提”地“坐下来”,“握手言和”。这是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第一次公开鼓吹将所谓的  相似文献   

10.
3月1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领导人以及南联盟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领导人在联盟政府大厦就两个共和国未来关系签署了历史性协议,同意建立一个名称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松散的联合国家。自此,“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的正式名称将从地图上消失。一、协议的基本内容新协议规定,将由5名部长组成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1.
5月20日,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发表了所谓“就职”讲话,宣布了内外政策。这篇讲话涉及台湾对于多种政策的基本态度和两岸关系未来走向,岛内各界表示高度关注,并作出解读不一的反应。党派:反应不一,褒贬参半 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讲话发表后,岛内各主要政党基于各自立场,均对此表明态度。 亲民党表示,讲话“失之消极、不够宏观”。该党主席宋楚瑜指出,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新领导人5月20日发表的讲话 ,引人注目 ,因为台湾新领导人的动向 ,事关祖国和平统一之路能不能走下去 ,事关两岸关系能不能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顺利发展。这篇讲话提到“不会宣布独立”等“四不”、“二没有” ,使一些人松了一口气 ,认为没有明明白白宣称“台独” ,就可以避免武力。有报刊说 ,“两岸战云暂消”、“至少明天打不起来”。还有一些人认为 ,讲了几个“不” ,就是表现“善意” ,是“善意诚话” ,“不再是过去硬碰硬喊台独”的形象 ,不当“麻烦的制造者” ,而要当“善意的制造者”。然而 ,台湾一些有识之士指出 ,台湾新领导人…  相似文献   

13.
陈斌华 《台声》2000,(7):16-17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己经正式就任。从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发表的讲话 ,及其近一段时间内的若干言行看 ,台湾当局在处理“后李登辉时代”的两岸关系上 ,仍将延续“李登辉路线” ,一方面继续回避甚至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拖延与大陆对话谈判 ,抗拒统一 ;另一方面 ,打着“四不”、“民主”、“人权”的幌子 ,以隐蔽的手段搞实质“台独”。因此 ,在一段时期内 ,两岸关系将是曲折、复杂、多变和相对脆弱的。台湾当局将“以拖待变 ,抗统渐独”台湾新领导人在讲话中 ,一方面声称在任期内不会宣布“台独”、不变更“国号”、不举行“统独公投”、…  相似文献   

14.
钱文华  谢琳琳 《群众》2020,(9):50-51
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时指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并就抗疫国际合作提出4点倡议,即“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5.
“走读官”,这个未见词典,却在一些老百姓中流行的新称呼,是指眼下一部分乡镇领导人,在某乡工作,却在某城镇或某县城居住,每日车接车送,当日来当日走。像个学校的“走读生”。“走读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而“走读官”,“蜻蜓点水”,工作作风飘浮,往  相似文献   

16.
杨毅周 《台声》2000,(11):1-1
最近,台湾有两个指数十分引人注目:一个是台湾的股市,一个是台湾新领导人的“民意调查支持率”。自从台湾新领导人上台以来,台湾的股市就持续下跌,从 8000多点跌到最近的 5000多点。尽管台湾当局动用各种基金进场护盘,但仍挡不住股价的下滑。与此相对应的是,台湾新领导人的“民意调查支持率”也从上台时的 70%左右,下跌到如今的 40%左右。虽然股市的行情时涨时跌本为常情,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如此快的速度“狂泻”则是罕见的,它实际上是台湾民众对台湾新领导人缺乏信心的重要指标。“民意调查支持率”的迅速下降,更表明了台湾…  相似文献   

17.
任华 《台声》2001,(7):12-13
5月 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   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然而,岛内各在野势力和舆论界对“新五不政策”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海外发表不少言论,“玩弄词藻,蛊惑民心,但是掩盖不…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新当选的领导人陈水扁先生已正式宣布就职了。由于他是主张“台独”的民进党的重要成员,又是国民党主政台湾50多年来第一次变更政权所出现的新领导人,因而备受各方瞩目是很自然的。这里,我们想结合他的“就职演说”,试谈一下他主政台湾以后的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自科索沃战争爆发和北约新“战略概念”出台后,一种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帜、以武力打击为手段、介入别国内部事务的国际关系理论和思潮———“新干涉主义”日益成为学界及政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且经西方国家领导人如布莱尔、克林顿等一再加以阐发,此种理论渐有主导西方国家外交政策之势。英国现政府作为“新干涉主义”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其在科索沃战争及其他国际事务中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在“新干涉主义”理论尚未最终成型、而其鼓吹最力者———英国工党政府的外交政策也正处于探索之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就极具理论和现实意…  相似文献   

20.
《人大建设》2010,(6):54-55
《学习时报》近日刊发沈宝祥的文章指出,在一些媒体上,凡是主要领导人的讲话,总是说某某作了“重要讲话”。将各级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领导人的各次讲话,其重要程度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每一次讲话都那么重要。其实,把主要领导人的讲话称之为“重要讲话”,并非从来如此。1957年3月3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的大标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