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有一天,我正在洛杉矶飞机场的旅行社上班。这时,总统理走进来问我,是否能为一名只会说法语的游客担任翻泽?我自然点头同意了。在接待处,我看到一位黑人。他穿着花花绿绿的衬衣,长得盖过了他的裤腰。他叫法朗西斯,来自非洲的马里。他在那里坐立小安,看上去很焦急。法朗西斯说,他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攒了这趟旅行所需的钱。而现在,由于他在机场的休息室打了个盹,小偷盗窃了他随身携带的行李。  相似文献   

2.
创新的秘诀     
工业园区内有一家日资食品厂,生产日式糕点和冷藏食品。一天,在包装车间,有一个刚进食品厂的工人一大早就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衫、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向他走来。中年人走到他的工作台边,问:你是刚进厂的吧?工人点点头。中年人问:我非常想知道,你第一次走进车间的时候,里面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包装食物时,哪些程序让你不舒服?工人新来乍到,不知他是谁。于是把自己觉得不妥之处全部说了。中年人听完,连连点头,连说感谢。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会议中,我认识了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李生。早就听说李生创业的传奇了,他很健谈,于是我便问起他的创业秘诀是什么。他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公司进了一套家具,标价是20万。可不知为什么,放了四个月,都没有一个人问过价。好不容易有一天,有个人一进来,就看中了这套家具,问了价格后,就一直想压低点,问李生,18万卖不卖。李生也很想把这套家具脱手,可是老板只给了他一万元钱的浮动权限,他只能降到19万。偏偏那顾客也固执,说18万不肯,就不买。僵持了好久,李生想打电话找老板请示一下,可老板去国外出差了,手机也关了,他找不到老板,不敢擅自作主,这笔生意就黄了。过了两天.老板回来,李生汇报了这件事。老板有些不悦,他说,你没看到现在这套家具已经很难脱手了?你应该知道我的心理,既然四个月没人问,就说明,这套家具已经没什么卖点了,应该越早脱手越好,越积压越贬值。别说18万,就是17万,你也应该咬着牙卖了,不然,下次连16万都恐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单做人与处事这个题目就够我们琢磨一辈子。我在机关工作了二十多年,分管的工作有一项是评职称。几年来,组织有关人员加班加点审阅了几万份材料,评审了几千名职称,其中高师上千人,眼见得评上职称的人们长了工资,分到了房子,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有位朋友突然笑着问我:“你是什么职称?”这一问把我问愣了,是啊,我整天忙活  相似文献   

5.
开心园地     
《工友》2007,(10)
微型小说修电脑根据江小我同名小说柒建华编绘笔记本电脑出问题了,于是我拿去修理。老板仔细检查了一番后说——电脑硬盘坏了,换个新的得600元。下午我回家拿了钱后多了个心眼,又转到了另一家维修店。老板左查右看后说——没大毛病,内存条坏了,换一个300元。我干脆又换了一家。一家比一家便宜,我倒想看看哪家最便宜。电脑中毒了,彻底杀毒只要50元。我又来到另一家维修店,老板是个老头。他检查时只用烙铁在电脑里点了一下,电脑居然就好了。掉了根线头,焊一下咋好意思收钱?坏了以还后来我找的你电。脑我很兴奋,连忙问多少钱?老板一副挺为难的…  相似文献   

6.
幽默长廊     
疼爱儿子问:“妈妈,你疼爱我吗?“母亲答道:“那当然!““那你为什么不跟爸爸离婚,而与那个卖糖果的人结婚?“保持新鲜在教堂里,牧师问一个男子“为什么在祷告时,求上帝赐给我们每日食粮,而不求他赐给我们两天、三天,甚至十天的食物?“这个男子想了想,答道:“那是为了要保持食物新鲜!“丈夫是头有人问一位怕老婆的男人:“圣经上说,丈夫是妻子的头,是这样吗?“妻子抢着回答说“是呀!我只是他的喉舌,凡事我负责开口说话,他负责点头!“  相似文献   

7.
心存善良     
一位男孩追求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姑娘,他很爱她,待她也很好,每天要赶一个多小时的路去看望她。男孩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大家都认为她应该会接受他的爱的。但是,她却拒绝了他。她的朋友们都感到大惑不解,问她你应该考虑成熟一些,他毕竟对你很好。  相似文献   

8.
智者     
叶美娟 《工友》2006,(2):33-33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智者:“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给别人带去愉快的人呢?”智者看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9.
新视点     
《工友》2004,(4)
不仅仅是温总理的遗憾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在记者会结束后温总理出门时,一位记者大声问:“总理为什么不多谈点三农问题?”总理说:“没有太多记者问,没有多谈,我很遗憾!”实际上,只有新华社的一位记者提问时涉及到“三农”问题,而他提的并不是“三农”问题,而是“怎么看群众上访的问题。”但温总理在回答第一个  相似文献   

10.
陌生人见面,互相问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您在哪儿高就?”可见,工作在某种情况下是一个人的身份,是一个人与社会维系在一起的纽带。一位朋友在某单位担任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但工资不高,而且常常受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夹板气,那份工作与他的才华并不是很相称,尽管如此,朋友仍然兢兢业业地尽职尽责。他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工作,于我是一份恩情,我为什么不热爱它呢!  相似文献   

11.
2002年底的一天下午,本刊记者 t 正在赶写一篇稿件,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拿起电话,一名年轻男子开口就问:“你是 t 记者吗?我是黑道上的混混!”因职业习惯,我礼貌地问遣“请问你有什么事吗?”“是这样,有人出钱要我揍你一顿。”“是吗?能告诉我是谁?”“你们《工友》曝了一家企业的光,老板觉得坏了他的形象,同时也因此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老板找我,叫我搞掉你一只手,看你还写什么写。后来他又说,你可能也很有背景,不要把  相似文献   

12.
生日的吻     
大卫是个画家,他有个5岁的小女儿,他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女儿。有一天,他却生了女儿的气,因为女儿撕烂了他刚画好的一幅画,说是要做一个纸盒子。大卫严厉地批评了女儿,女儿感到很委屈。第二天早上,女儿爬到了大卫的床上,吻了一下他说:“爸爸,生日快乐!”然后递给了他一个纸盒,正是用他那幅画糊的,外面还扎上了漂亮的绸带。大卫倒是把自己的生日忘记了,他紧紧搂住自己的女儿,对她说:“谢谢你,我的宝贝,我昨天晚上错怪你了。”  相似文献   

13.
“出卖大日本”阿部的消息真灵通,我们刚到东京,他就打来了电话,邀请我们三天后,即3月3日到他家做客。感谢之余,我顿生疑虑: 一是听人说,日本人家是很少“对外开放”的,很少邀请外人去其家里做客。二是为什么选在3月3日?这是个什么良辰吉日? 3日上午,阿部早早就开车来了,而我们同团3位中的另外两位,却因又有他约,不能去了。我只好全权代表了。阿部还不到40岁,是多数日本人  相似文献   

14.
会玩很重要     
徐俊霞 《工友》2012,(3):54-54
一位被视为工作狂人的朋友最近在家休起了病假,我拎了礼物去看他,问他哪里不舒服,他怨恨地说:“哪儿都舒服,就是心里不舒服。”  相似文献   

15.
我刚从超市中走出来,就被一个男人撞倒,然后我手里的东西稀里哗啦全掉了,其中最扎眼的就是那几包卫生巾,我刚想喊.那个男人却抬起头来说,对不起。到嘴边的话终于又咽下去,因为他的英俊。其实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好色的,我笑了一下说,干什么这么着急?超市里又没有周迅?他也笑了,露出极白的牙,在阳光下一闪说,可是有你啊。这么贫嘴的男人。我打了车,绝尘而去,如此的艳遇,对我不过是过眼烟云,因为家耀走后,我就看透了男人,他们不过是爱情世界的游戏者,大学里曾为我跳过楼的家耀,为了给我买一粒戒指竟然去卖过血,走的时候居然也是决绝,你说,我还能相信谁?公司里的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很多女孩子都辞职嫁人了,有人说,计算机业是男人的天下,女人在这里,不过是花瓶,工作的压力更让我感到爱情的虚无,虽然已经25岁,但是,却早已不相信爱情。  相似文献   

16.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享受劳动     
母亲住在农村老家。老家的东院住着一位大学农学系毕业、返乡养猪的大学生。前不久回乡省亲,恰遇这位大哥正在家中的猪舍内忙着给猪添饲料。特别是饲喂那些娇小可爱的猪仔时,他总是专注地看着小猪吃得肚皮溜圆才心满意足地离开,有一次我问他:“养猪很辛苦吧?”他微笑着平静地说:“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李小丢 《工友》2014,(1):50-51
正方文山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当自己。"如果你要问本书作者李沐泽他为何选择在三十岁的当口辞职去远行,他的答案大概就是想去真诚地面对自己。他说:"我并不害怕这个世界的边界,从一开始就不害怕。那些道理十年前我就知道,可我依旧懦弱而犹豫,在自己的世界边界里徘徊,无法突破。我花了太多时间与这个糟糕的时代一起劝慰自己该做怎么  相似文献   

19.
开心园地     
《工友》2011,(11):62-62
专家请假 某公司有位专家,一天,他去向领导要求请假一周,可是他垂头丧气地从领导办公室里走出来,同事们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说:"我请假一周,他却只同意给我三天。我说三天不够。他说:‘你是个能干的专家,别人需要七天办的事,你只要三天就能办好了’。”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2007,(4):42-43
问:我和老公结婚已五年,有一个四周岁的男孩,一切都很完美。我们感情一向非常和谐,互相间极为坦诚,他工作上的事情,同事之间的相处都会回来和我说。有一次他说单位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同事的老婆,表面开心,其实内心很苦。夫妻已经貌合神离,老公在外玩女人,伤了这女人的心,她很可怜,但表面很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