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勤文  孙月平 《唯实》2012,(3):46-54
在江苏省1990-2009年的宏观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江苏省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及与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间的关系以及目前出现的矛盾,指出政府行为在调整二者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政府应调整其行为作用方向,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缺口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省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即第三产业对第一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不足所致。所以,通过多种途径挖掘第三产业就业潜力,应该是辽宁省降低第一产业产业结构缺口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始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全国的蔓延,我国劳动力成本呈加速上涨之势。基于2004—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得出,劳动力成本每增加1%,非农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下降16.21%,这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演进产生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涂永红 《前线》2011,(4):38-39
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令西方发达国家陷入全面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发展也受到严重冲击。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首都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国际金融危机给首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就业形势也面临严峻考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北京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转移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劳动力转移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正确引导劳动力转移,构建合理的就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前线》2010,(8):47-49
<正>北京市围绕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稳定就业、扩大就业为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优化就业结构,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长期来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与国际资本流动相辅相成的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配置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垂直的专业化分工,即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低附加值的中、低端产业则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创造我国经济发展史上辉煌成就的同时,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地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并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主要依靠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问题中国“十五”计划已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十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在进入21世纪之际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与国内经济新的发展和变化实际分不开,而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来看,则是对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回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的资源配置及经济活动跨越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边界,而组成了以全球多样性分工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和以资本全球性流动为表现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全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过程。它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传统的国际分工正在演变为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一个新的国际网络分工…  相似文献   

9.
10.
周居霞 《实践》2013,(4):11-13
巴特尔主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在自治区"两会"期间引发了与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内蒙古尽管有GDP增速连续  相似文献   

11.
兵团经济增长一直受制于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在整个GDP中所占比例偏小,二三产业增长缓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基于兵团制度、组织及技术创新与推动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和重要影响分析,提出创新是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源泉,可以全面促进兵团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一平 《唯实》2014,(6):8-9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也是李克强总理部署2014年政府重点工作的明确要求。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江苏是工业大省,总量大,基础好。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持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保持提质增效升级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徐兵 《理论导报》2012,(10):20-21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苦干意j酚)已经出台,赣州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全市918万人民群众欢欣鼓舞。战略决定方向,定位决定地位。作为赣州“资源宝库”和“旅游休闲后花园”的崇义,自换届以来,借助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东风,不等不靠,积极推进“工业强县、林业立县、旅游热县、生态扬县”战略,围绕打造“全国钨产业深加工基地”“全省竹木精深加工基地”“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长珠闽地区健身养生的绿色后花园”发展目标,致力于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促进了一批成长快、潜力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突破了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链条不长、科技水平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短板”。  相似文献   

14.
对于“欠发达”与“欠开发”贵州省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无论是从学术界、政界还是从实践来看,都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怀有赶超心里,主张发展高科技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贵州的跨越式发展;另一种主张把有限的资金优先发展部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积累一定的资金技术人才后,才实时实现贵州省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H-O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与贵州的实际情况结合,进行较为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贵州省的省情进行了分析,得出贵州更适合后一种情况,文章最后找出贵州省的比较优势产业,对贵州省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十五”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将经济结构调整列为我国“十五”经济发展的主线,并强调指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这就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方向。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和新特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适应性调整,而是新技术革命带动的,对经济的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不是局部的调整,而是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在内的,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面调整。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6.
从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判断,福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化工业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与工业化中期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时期,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福建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战略选择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双轮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将工业化进程由以工业资本的形成、产业规模的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推进到以产业生态文明的建设、产业技术的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姚莉 《学习月刊》2013,(17):37-38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存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省产业结构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充分暴露.迫切需要加快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既是我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省争创新优势、赢得新机遇、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7,(8):40-42
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实施并纵深推进自治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决策部署的重要历史时期。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实现预期目标,关系着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真正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和谐之路。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陈涤平 《唯实》2003,(11):81-83
我国高校直接投资兴办产业 ,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历史、也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化历史上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 ,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深入研究其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特点 ,对 2 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和校办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欣 《学习月刊》2010,(17):49-49
产业整合不应以行政区域整合为基础.而应该以市场为基础。比如在产品结构上有互补性,你生产钢板多,我这里钢管多,他那里线材多.三家一起配套做大做强。现在有点像是不管是骡子是马,一起变成马,国企与国企合并.把民企也合进来,甚至用亏损国企兼并盈利民企.这都不是真正的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