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市民社会内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桂斌 《求索》2005,(4):184-187
研究市民社会理论,首先必须明确其内涵。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多种内涵:市民社会的最初涵义是指与野蛮社会相区别的文明社会;在近代自由主义思想家那里,市民社会是指外在于国家的社会组织;在黑格尔、马克思那里,市民社会是社会经济关系领域;而当代思想家则把市民社会的研究指向了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2.
公共领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相关学者的极大关注。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转型的研究为我们探讨公共领域理论提供了蓝本。抛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基础,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从而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共领域的现实问题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张蕾蕾 《求索》2012,(9):211-213
从领域划分的空间维度上考察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逻辑,人类历史演进历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不断排列组合的历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零和"博弈导致政治认同走向失衡与异化。如何促进权力与权利的"非零和"博弈,使得公私领域达成合理互动与和谐,是政治认同建构的空间轴心逻辑和重建当今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也是全球化时代重塑政治认同的必要考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维护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实践中,其"平等""包容"的价值诉求、"交往""商谈"的实践特质和"批判""整合"的思维取向,契合了我国文化建设中"多元治理"的改革诉求和时代趋势。本文提出在打破"全能政府"和"超级保姆"的同时,构建"政府—社会—市场"三元文化治理主体格局,以保持三者权力结构与作用边界的动态平衡;并以协商民主的"宪政体制"框架、"双轨制"机制和"公共理性"原则为导向,以控制政府权力、培育社会组织、规范市场力量三大维度为切入点,界定各治理主体的外在权力作用边界和内在职责担当,最终实现"强公共领域""弱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提升文化治理的整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5.
"公共领域"具有主体涵盖面广泛、内容极具批判性、媒介功能强大、公共舆论作用效果明显等特点。中国市民社会与网络公共领域存在双向互动、相互依赖关系。网络公共领域在促使信息传播的民主化、培养民众的批判精神和民主意识、为市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新场域三方面促进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健康生长和发展。而市民社会的不断成熟也为网络公共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主体资源,使网络公共舆论走向理性和成熟。市民社会的日趋成熟会最终把网络公共领域纳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张一 《求索》2012,(10):92-94
"公共领域"这个概念并非哈贝马斯首创,但是得益于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独到的分析,这个概念后来曾风靡一时。文章从公共领域产生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基础以及公共领域嬗变的线索等方面来分析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理论上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7.
邵卿 《传承》2013,(8):142-143
"公共领域首先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它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在这个领域中作为私人的人们聚集到一起,他们在理性辩论的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对国家获得活动民主的控制。"就哈贝马斯的观点,他认为公共领域不仅包括了狭义的政治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文化领域。只要这些领域进入公众讨论的范围之内,它就可能是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8.
公共领域是处于公共权力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的一个公共话语领域,它是形成公众舆论、凝聚公共理性并从政治之外规制政治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成长与公众自由对话的交往媒介息息相关。以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克服了面对面交流的局限,但由于其内含的"赋权"力量,使公共领域在权力和商业因素的裹挟下发生了"再封建化"和"殖民化"的变异而走向衰落。网络媒介的兴起再度引起了交往方式的变革,并以其非控制性和强交互性的特征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媒体,政治和商业因素操控公共领域的局面被打破,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中实现了较高程度的去"再封建化"和"殖民化",从而迎来了复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唐爱芳 《理论月刊》2007,3(12):144-146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先前"只闻国家,不见社会"的政治模式现正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转变,阳光政务、法治国家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都为公共领域的孕育和繁衍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公共领域的生成和提升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它完善了对政治权力的批判和监督功能,促进良性循环的政治稳定的形成,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非公"经济领域是中国共产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阵地.同时,这个领域也是当前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积极开发组织资源、拓展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是"非公"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的根本和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公共领域的现代生长,促成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化.与西方不同,我国公共领域的生长是以现代化、全球化和网络化为背景的.公私域界限明晰化、公共权力运作规范化和社会舆情力量增强是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生长特征.公共领域的茁壮生长固然可喜,但是,目前出现的私人领域公共化和公共领域私密化的倾向不得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2.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周永康特意在批阅时把"刑侦"两字改为"公安"。这句话就变成了"警犬技术要为公安工作服务。"杜一超深有感触地说,这样一改,"警犬技术工作的思路一下就打开了。"  相似文献   

13.
谢征 《求索》2012,(10):98-100
"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本身就与媒体有着天然的联系,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过程中曾阐述其与媒体的关系。在媒体发展的历程中,各个时期的不同媒体都为构筑公共领域提供过条件。新媒体作为新世纪以来最受关注和影响逐渐增大的媒体形式,在公共领域的构筑上,同样日渐显现出重要功能。新媒体的不同应用,以及新媒体终端的不同特征,都使受众参与形式和参与结果面临更多变化,个体间的交流和公众意见的形成面临更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文化运动在迎拒与选择过程中喊出了欢迎“模拉尔小姐”、“穆勒尔姑娘”(Miss moral)的口号,提出了建立中国新的道德文化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启蒙思想家们在道德文化领域发掘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人,并从个体人、政治人、社会人的层面为其构建了全新道德价值标准,从而促进了道德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系列标志着司法活动由国家领域进入公共领域的"公共法律案件"使得我国法理学研究有了新的标本。揭示这一类案件的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透过司法过程总结我国当代转型时期法律和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主流代表即先秦儒家所力倡的"崇公"观念在规范个体行为、维系良好的社会政治秩序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然而,从现代公共性的视角来看,其存在"公而不公"的内在缺陷,其长期流变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公共领域的形成、民众公共意识的形成和公共精神的培育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从现代公共性视角对先秦儒家的"崇公"观念进行扬弃,首先要在理念层面进行"私的官"与"公的民"的双重价值调适,其次要在实践层面培育独立、成熟与理性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之系谱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  申恒胜 《学习与实践》2007,(11):143-148
"公共领域"肇始于汉娜·阿伦特,继而由哈贝马斯作系统阐述,然后扩散至全球。海外汉学界曾借此概念探讨中国社会尤其是晚期帝国的历史,受此影响,国内学者也拾起这个时髦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的解读。时至今日,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概念、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以及一种独特的理论派别。但由于具体语境不同,学术旨归各异,公共领域的概念、类型、结构功能以及变迁脉络也展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同时其概念的模糊性、内容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诸多混乱,引发了不少争议。为使该领域的理论价值得以彰显,同时避免对已有思想的误读和对这一概念的滥用,本文拟以系谱学的视野来全面审视"公共领域"的传承和演变,即从公共领域的历史发展的纵深脉络中,对其进行全面的系谱学式的梳理,并尝试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振娥  李华 《人民论坛》2012,(36):56-57
消费领域耗能主要集中在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上。目前,建筑耗能和交通耗能增长迅速,与工业耗能并称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由于建筑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机动车保有量增加等原因,城市建筑与交通领域耗能与排放情况不容乐观,实施城市消费领域节能减排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冯道军 《求索》2014,(8):112-117
在哈贝马斯眼中,"公共领域"理论的载体依托于公共利益,通过休闲吧、图书馆、学术沙龙等为载体形式将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建构一种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权力领域之间的公共交往与公共舆论空间及话语平台,探究如何维护和实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及公共利益的生成。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当中牵涉到公民社会建构的重大工程,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所彰显的对公共权力合法性批判的精神特质,为公民社会所需公民精神之涵养以及民主意识之化育提供渠道。基于此,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当代论域及其归宿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必将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大力表彰在公安教育训练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经郭声琨部长批准,公安部政治部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评选工作。经评选推荐和网上公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靳高风等100名教师被评为"全国公安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