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公民就是培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责权主体.它代表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身份,使每一个人做有尊严的公共生活主体.然而由于历史的惯性和现实的制约,培育现代公民进而构建公民社会尚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培育现代公民应该从树立公民意识、拓展公共传媒领域、培育企业公民和NGO发展及学校公民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吴光芸 《理论探讨》2008,(2):146-150
协商民主所体现的平等、公民参与、宽容、互动等理念表明公共领域与市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实行的基础.而我国公共领域发展缓慢、市民参与不足将制约着协商民主的施行.因此,在我国推行协商民主的首要条件是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公共领域,为民众营造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的相对独立的广阔空间.具体而言,政府要为培育和规范公共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培育健全的市民社会,培养公民的公共领域主体意识,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建立公共领域的讨论平台.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民主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调节国家和社会(市民社会)的独立领域。公民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公共舆论进而和公共权力相抗衡。作为公共领域的主体,公民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对公共领域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公共领域要注重通过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制度建设和健全大众媒介组织加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实现二者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虽然是一个舶来词,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现实性存在。从社会政治功能来看,公共领域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培养了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参与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公共精神等公民意识。因此,培育和壮大公共领域是建设民主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公民公共精神与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芸 《理论探索》2008,(1):115-117
在一个追求高度民主的国家,较强的公民公共精神对该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公民公共精神还较弱,如公民的主体意识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公共责任缺失,这种状况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不利.因此,应大力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如发展公共领域、培育公民社会、提高公民素质,以此来培植和增强公民的参与、合作、团结、责任等意识,从而不断累积民主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龚晓珺 《学理论》2012,(12):18-20
基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论视角,从公民社会的培育和高校政治学教学改革的正相关性出发,探讨高校政治学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公民社会培育的现实契合,基于民主、平等参与、自由讨论等公民社会理念基础上的教学改革,及育人目标——公共精神和公共理性的高扬等,意在表达一种颇具现实关怀的教学和政治之间的合法性互动关系,以及体现在教学中的民主政治旨趣。  相似文献   

7.
关于和谐社会进程中社会组织发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将社会组织引入公共管理领域,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当前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针对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拓宽社会组织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空间;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相关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实行对社会组织活动的依法监督.  相似文献   

8.
公共治理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公共治理的实践面临着来自公民社会、文化理念、授权的领域和程度、合作及协同以及发展的持续性等的挑战。社区营造是近年由下而上蓬勃发展起来的基层治理实践,它具有地域性特点,以社区最易激励民众参与的务实领域为切入口继而拓展,无论是在培育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文化建设方面,还是在创新工作方法、构建协同共治体系以及汇集资源创造价值等方面,都做出了符合国情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将社区营造作为公共治理实践的落地抓手,可以有效应对其面临的挑战、促进治理能力的提升并构建出公共治理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9)
公共精神是现代社会有效治理的重要因素。受传统社会文化及治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社会缺乏公共精神自然生长的条件,这也直接阻碍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从而导致了社会治理困难重重。培育我国社会的公共精神措施有:发展公共领域;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社团组织;发挥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公共话语就是公众在公共领域里就公共事务自由公开的对话、讨论或意见表达,它与公共领域、公民文化密切相关.当代中国已经基本具备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要件,这就为公共话语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公共空间,也为社会各阶层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培育了良好的生态语境.与西方发展不同,我国社会中的公共话语应该更多的是可协调的离散型公共话语,归宿是共识型公共话语.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连接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作为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社会正式和非正式的团体和网络,对于协商民主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社会资本在增进信任、促进互惠合作及参与网络的实现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够引导、整合不同利益、增进矛盾各方的信任、化解各方面的冲突.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社会资本,能够很好沟通、平衡和发展协商民主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团体、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合作与协商.因此,社会资本是连接公民社会与协商民主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增强公民间信任关系;构建协商民主的公共领域,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培育第三部门和民众自组织网络,构建公民参与网络的新载体,从而为协商提供良好的社会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三虎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55-62,94-95
就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不仅直接强化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在其涉及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网络伦理等问题方面又显现出了对科技发展的公共价值的相应反思。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公共领域来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关系问题。科技进步无疑推动了公共领域的兴起和发展,但科技发展及其生态和社会效应本身也可以作为公共问题在公共领域层面获得政治伦理考量。也就是说,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建构科技公共交往机制,确保公众最大程度地参与科技发展的公共决策,进而推动权力、资本和知识精英围绕着科技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问题,提出适合公共利益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13.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服务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有力抓手。借助访谈、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运用单案例研究法呈现社区服务购买现状,并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之下,深入剖析社区服务购买的合同管理、监督评估、社工意愿、居民参与方面的堵点,提出疏解策略。研究发现,堵点表现为合同管理欠缺规范性,实际履行随意性强;全程性监督评估弱,信息公开程度低;社会组织缺乏自主性,激励机制滞后;居民参与程度不高,购买服务质量打折。针对上述问题,从提升政府合同管理能力、构建全程监督评估体系、培育社会组织服务意愿以及唤醒社区公众参与意识四个维度给出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政府购买服务迈向新阶段提供具有启示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万朝珠 《行政论坛》2012,19(4):61-64
日益频发的公共危机需要政府作出有效的决策,因此公共危机决策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先导和主要手段,一切危机管理都离不开危机决策。而公民的有序参与是科学、民主与合法地进行公共危机决策的重要保证。但是,现阶段我国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还存在许多困境:危机信息的传播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不高,公民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公民之间缺乏良性互动,公民参与危机决策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政府危机决策的组织基础薄弱。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危机信息公开化,提高公民参与能力,培育公民参与的主动精神,建立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治理机制,加强公民参与的法治化和制度化建设,培育和发展社会自治性组织,以促进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决策并及时有效地消除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2017年12月,民政部印发的《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指出,要"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社  相似文献   

16.
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是政府公共管理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需要,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使政府的社会服务更具有可选择性和向"公共服务"的治理理念转变。网络技术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导致辨别网络政治参与信息真伪的困难性、非理性化发展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和培育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等民间组织,转变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形成与公民政治参与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仁忠 《理论探讨》2006,46(3):30-33
“公共领域”是一个理念性、实体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的概念,其最根本最具特色的功能是它的宪政民主价值,即理念层面上的公共领域为现代宪政民主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实存层面上的公共领域则构筑了现代宪政民主赖以存在的深厚社会根基,而价值性层面的公共领域则为现代宪政民主提供着有力的价值支持。公共领域的培育、完善和发展是完善民主、力行法治和保障人权的社会前提。因此,可以说公共领域理论既是宪政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宪政民主实践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它对于当代中国的宪政民主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变革,而是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参与乡村事务,改变乡村公共权力配置的新的制度安排。其政治基础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经济成分多样化带来的政治结构多元化;乡村社会治理的再组织化;发展基层民主所创造的公共空间以及培育公民意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街政流程为线索,具体分析了街政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新公民资格培育、拓殖社区参与公共领域等五条加强公民参与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深度渗透、社会流动频繁等原因,农村自然共同体趋于解体。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村社共同体是建立在组织化政治参与和理性化的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村社共同体。本文从"难点村"治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扩大村民自治中组织化政治参与,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文化和公共精神,培育社区文化认同等问题,从而建构"难点村"治理的村社共同体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