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3.
"人权"入宪表明我国人权宪法关系的完善.人权宪法关系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宪法关系,其构成要素也就包括一般宪法关系的三个要素,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法学教育作为传播和交流治国安邦之学的科学活动,承担着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使命.成人高等法学教育作为整个法学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宪法监督制度的不完备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如何真正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宪法监督权,使违宪行为或违宪法令得以制止,是维护宪法尊严、保证中央与地方政令统一的关键环节.设置“宪法委员会”、“宪法法庭”的几点建议,以期引起学术界关于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阅读宪法是获得宪法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宪法意识的基础。阅读宪法人数多寡反映宪法在民众生活中的地位。为了工作查阅宪法文本,又是宪法实施、发挥宪法规范作用的重要体现,是宪法实施评价的重要指标。围绕谁在阅读宪法,为什么阅读宪法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对阅读宪法意义进行初步分析,可见宪法在人们的工作中被广泛查阅,我国宪法并非被闲置。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法环境条款:一个规范法学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将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并对国家课以环境保护义务,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目标。现有的宪法环境条款包括《宪法》序言第7段、总纲第9条第2款、第10条第5款、第22条第2款、第26条以及国家机构第89条第6项。现行宪法环境条款属于基本国策而非基本权利,即国家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但公民没有请求国家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根据规范解释,国家、组织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环境,只不过国家的环境保护义务多表现为积极义务,而组织和个人的环境保护义务多表现为消极义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宪法规范,所有国家机构都应当遵循宪法环境条款确定的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通过对中国宪法文本对权利规定的考察 ,分析了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一系列缺失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宪法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政府行政权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行政指导在政府对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将显得日益重要;以人民法律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公民基本权利将得到较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保留制度,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所奉行的一种基本权利限制制度。由于传统和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律对法律保留制度的继受比较片面。我国宪法应当明确基本权利本质(核心)不受侵害的理念,对法律保留的范围、程序、目的等作细化规定,从而确保基本权利的存在,防止法律保留原则的滥用将基本权利虚化。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宪法的实施状况及评析我国某些学者所尊崇的构建代议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阐述我国应当确立宪法至上统领全局,人民代表大会在同级其他国家机关至上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比较研究应重在探讨不同宪政秩序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并以此来推进国内宪政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解决,并要承担起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空中楼阁”。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在全民中养成宪法信仰。因此,养成公民的宪法信仰极为重要。这一法律活动是信仰主体和信仰对象的互动过程,既要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观念,又要制订出良好的宪法。  相似文献   

15.
魏玛宪法和“五四宪法”在结构和内容上的相似性决定了两者在宪法史上的突出地位,但两者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以及本国特定的历史传统和思想渊源又注定了二者的共同致命缺陷:躯壳和灵魂不协调,也必将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16.
公民宪法权利未能得到司法保障、宪法对其法律特性的偏离是中国宪法的实然景观。其法律制度根源在于主体公法权利的原则 (制度 )未能确立。中国宪法对其法律特性的回归意义重大。其回归之路在于市场化导向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宪法监督是宪法适用的一种形式,是宪法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监督机构,完善监督程序,明确违宪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及《中医体质量表》自正式颁布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临床和健康管理。然而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少学者发现体质判定标准及体质量表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体质辨识造成困惑。通过梳理目前体质量表的应用现状及有关体质量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的修订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阅读《英宪精义》,分析戴雪研究英宪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了解英宪的形成和原因,由此对中国宪法和宪政的成长给予期待。  相似文献   

20.
近来 ,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司法化的产生并非偶然 ,它有着重要意义。长期以来 ,在我国形成了宪法不能作为裁判直接依据的司法惯例。此次司法解释为我国实行宪法司法化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 ,在我国法制环境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 ,实行宪法司法化并非一蹴而就 ,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