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画幅     
林清玄 《党政论坛》2014,(14):49-49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  相似文献   

2.
我请中年画家吴悦石鉴赏一幅山水画,画卷刚展开一半,他就说:“这好象是老画家颜地的作品。”我说:“你真有眼力,这幅画就是颜地的儿子颜士摹仿他父亲笔意画的。” 颜士原名阎吉才。他父亲颜地因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离开人世已经七年了。  相似文献   

3.
沈殿成 《侨园》2003,(2):4-5
1956年出生的陈奇,原是辽宁省小有名气的画家,在风景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在美术界也算是一个活跃分子。在朋友圈中,他以聪颖随和、勤奋过人著称。朋友说:“只要你喜欢什么,他就能画什么。”这不是贬意。他琢磨各种画法,为我所用。他造型能力强,画风泼辣,作品色彩含蓄、细腻,富有创意。他说:“什么都画不行,跟着行市走更不行,我要做有个性的画家,我要画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刚过第三个本命年的青年画家刘存惠,绘画颇有灵气:学画一年就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曾以一幅《江南春雨》在1988年“中国、日本国画互展”上获得唯一一枚金奖。他的画作《长城》,参加1990年中日美术交流协会举办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西京的画气象好。文章这么一起头就有两个月接不下去。因为谈中国画不接着讲笔墨就不通,而我这个人又讨厌(是怕了)谈笔墨。如果有人说我的画无笔墨我不生气,诬我的画有笔墨我也不委屈,谁教我是中国人,摆不脱这耳濡目染?所以凡说笔墨是传统的我听了没意见,进而又说传统动不得,或者只可搬、可套或美其名曰“发展”,我就不信了。不信,是指如果画家果真有病,笔墨技巧能救他命? 最近电视上介绍一个不排名次的油画大展。展后专家们意见希望画家  相似文献   

6.
记得是初夏,一位萧性画家来到编辑部,希望能对他和他的画进行报道,说哪怕文字短点也行。 对此,我不以为怪。新闻界外的人,想出点名,扩大点影响,无论是自己找上门,还是托人捎口信,这都不算什么,只要值得一写,有新闻价值。 一周以后,当我从同事手中拿到有关这位画家的介绍材料时,我怔住了:那材料上说他是“国际科学艺术巨星、重彩壁画新艺术创始人宗师”,说他“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特点,开创新的绘画艺术领域,总结吸收了西方12世纪至19世纪油画、粉画、水彩画、壁画大师如:达芬奇、凡高、毕加索等50多位著名画家的不同画法和中国古代3000多年工笔重彩画及近代抽象写意画、民间电烙工艺画等诸种技术精华,巧妙汇合推创出高于世界诸画种的最  相似文献   

7.
也许是世俗的偏见,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中学美术教师竟创办了一个新的画派——“野风朝翔派”,不免令人疑惑、诧异.但,野风毕竟从黄土高原吹进了首都北京,仿佛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1988年和1991年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画研究院先后举办了张朝翔画展.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评曰:“黄土之子,一代新风.”著名画家叶浅予老先生接连几次看了张朝翔的画展,起先他觉得张的画打破了用墨用色的规律,似很难“懂”,后来他认为张的画体现了民族文化新特点,最后他的评语是:“胆大惊人,立意非凡.”  相似文献   

8.
巴黎专电 1948年春天,浙江美专讲师赵无极动身来法国前,校长林风眠先生对他说:“无极,一个中国画家在巴黎立足,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呀!”40年过去了,如今已是满头白发的赵无极先生,不仅在国际艺坛站稳了脚根,他所创立的抒情抽象艺术画派也已载入了20世纪美术发展的史册。他开创的崭新的美的意境,装点着世界上许多艺术殿堂,揭示着艺术发展无限美好的前景。 今年秋天,巴黎艺术界为赵先生举办了两个展览会,出版了四本专著,以庆贺他旅法创作40年。在两个展览会之间,赵先生在画室内接见笔者时,谦虚地说:“看来,西方人接受我的艺术了。我的画不能说完全是西方的,也不能说完全是中国的。应该说是一  相似文献   

9.
据说当着毛主席的面,为他画过像的只有两位画家。一位叫沈逸千,是在延安画的;另一位就是现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尹瘦石,是在重庆画的。 提起这段有历史意义的往事,尹瘦石同志说:“今年正好是毛主席诞辰九十周年,又是忠贞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人民诗人柳亚子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我有幸能为毛主席画像,全仗亚子先生。不能不使我回想起与亚子先生的一段交往以及举办《柳诗尹画联展》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陆泰 《瞭望》1992,(10)
历史上百岁画家,犹运笔如飞、挥洒如自者,恐怕难有朱屺瞻老人了。他的画高迈奇古,迥出时人。这位中国画坛上的艺术大师,儿时学国画,继而赴日本学西画,之后又专攻国画,探索、总结,再探索、再总结,中西融合,卓然独立,树立了一个崭新画风。他画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鸟兽,无所不能,尤爱画梅花。因此,他的老友钱君匋为他刻了一方闲章:“梅花精神”。这四个字,既是画品,也是人品。 朱屺瞻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江苏太仓人。在家乡太仓故居遭日寇轰炸后,他拓炸弹坑为一池,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宜宾地区供销社一位同志告诉我,泸县在一九八一年创造了五个历史最高纪录。他扳着指头,数了粮食产量,多种经营、人均收入,农村商品购销总额四项,然后伸着第五个指头说:“你猜!”我回答不出,他便笑着说:“买书热。”  相似文献   

12.
人穷志不穷     
王岩 《党政论坛》2013,(4):62-62
一位未成名的青年画家,靠画人像为生。一天,一个富人经过,喜欢他的画工,便请他画一幅入像。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一个星期后,富人依约前来拿画时起了歹念,心想:“这人年轻又没有名声,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绝不会有人买。”于是不顾约定,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  相似文献   

13.
牧惠 《瞭望》1991,(22)
方成对《中国美术辞典》竟无有“漫画”条目叫屈,撰文《中国漫画不见了?》发表于《文艺报》,其中提到漫画的光荣史说: 漫画的讽刺力和鼓动性,是人们早已深知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后来的抗美援朝、援越抗美战争中,漫画曾发挥过宣传动员的巨大作用。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人们记忆犹新,称之为“匕首”和“投枪”,漫画家被称为文艺战线中的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近十几年来,漫画发展迅速,报刊发表漫画作品和从事漫画创作人数之多是空前的。 方成因而认为,这部辞典遗漏了这一影响极其深远的画种很不应该。 方成的意见有理。我想指出的是,漫画还是“古已有之”的画种。 即以明代而论,在我的记忆中,至少有三幅漫画  相似文献   

14.
思一 《瞭望》1988,(40)
每看一次画展,或翻完一本画册,我都要想起齐白石的“馒头”,“馒头”云者,是他形容自己所画的山形。形容得象,因为画得本来象馒头。一个个、圆滚滚。想到那样的山,和画家理直气壮的态度我就要笑。 “老夫喜画馒头山”是齐老先生题画诗的结句,在首句中他点了五代两位山水画祖师爷的名——荆浩和关仝:“逢人耻听说荆关。”  相似文献   

15.
守卫在老山前线“八十年代上甘岭”上的某营教导员张玉佩,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听到几个战士叨咕:“明天是端午节。”战士想到了传统的民族节日,可阵地上却没有过节的条件:不要说没有聚会的场所,没有庆祝节日的食品,就连正常的吃喝也保证不了。按说,在这种条件下,不过节,战士们也没有什么说的,然而张玉佩并未因此而放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职责。他给全营所有的班排部挂了电话,次日,又钻到各个猫耳洞和战士们一块“过节”。虽然只有口头慰问,但却使战士们亲身感受到“领导心中有我们”,比吃到美味佳肴还高兴、振奋。  相似文献   

16.
每谈及自己的国画创作,张仃先生总说:“我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我不止一次听他这么说过,在他家的客厅,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室里,在有关中国山水画的讨论会上,乃至在近期举行的《张仃山水写生画展》的展厅里,我又一次听他这么说。于是,我“追问”他。他回答我: “1932年,我考入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  相似文献   

17.
洪石苍     
文超 《瞭望》1994,(32)
洪石苍是韩国弘益大学教授,韩国东方水墨画会会长.他也是韩国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人.洪石苍的画有鲜明的东方色彩.他以东方人特有的心理经验和审美趣味来观察和表现世界.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他的作品一有激情;  相似文献   

18.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19.
他说:“我不是经营者,我可以称作经营者代表,经营者是全厂职工。”崔志才厂长的这番话是1986年4月前总书记赵紫阳在石家庄小白楼召集的那次“企业经营者座谈会”上说的,颇有点不合时宜,因此未能引起包括总书记在内的人们的充分注意和评价。可是,当后来某杂志评论员文章用“选好一个厂长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启用一个人可以推动一项事业的发展”评价他时,他显然坐立不安了,他说:“我崔志才没有  相似文献   

20.
这里借用先人感叹千年的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丁丑年仿佛霎眼间就将过去,戊寅年紧接着就要来到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画家徐昌酩先生给我送来贺年卡,上面是出自他的手笔的一幅画,画的是勃勃有生气的老虎。这是我今年收到的第1张贺年卡,它使我猛然发现一年又快过去了,如今的日子确乎过得太快了啊,与往昔那“度日如年”的沉重日子相比,大有天壤之别的感慨。牛年谈牛画牛,虎年谈虎画虎,应时应景,似成俗套,舆论多有微词。然而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是有感而发,为文为画皆有独特之处,我看也应该欢迎。现在大兴酒文化、茶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