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俱乐部     
《小康》2007,(2)
希望尝试新方式现在好多人都觉得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了,我觉得这是因为普遍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像过去,辛苦了一年,人们要等到过年才能聚在一起,吃点好的喝点好的。现在就算隔得再远,亲戚朋友想要见面也不算什么难事,平时想吃点啥也都能吃上,以前那种兴奋劲就似乎少了一些,过年也  相似文献   

2.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在一些人心里,过年——是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春节前夕, 记者走访了一些读者,让我们走进他们关于过年的记忆吧。姜子渔:“童年刻下的过年梦,如今已锁进了我的记忆深处。”儿时,最盼望的是过年,平时少见的美食可以美美地享受一番,还可以穿新衣兜“压岁钱”。  相似文献   

3.
建国初期的安宁与幸福,就突出表现在这些民俗细节上。平时吃不上这么多鸡鸭鱼肉,过年时集中吃;平时穿不着新衣服新鞋,过年前尽量置办齐,正月里不买鞋、正月里剃头死舅舅,其实不正是人们力争过一个洁净的焕发新颜的农历年吗?除夕是迷人的,至今想起来都让我陶醉。大年三十一早,大人们忙活着做年饭,我作为未成年人,就可以穿上新衣  相似文献   

4.
过年     
乡下老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人盼做田,小孩盼过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如今,回忆起儿时过年,总有一种很惬意的感觉。 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拮据,若经常能吃上白面馒头、半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算奢侈了;穿衣服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正因为如此,那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惟一寄予念想的便是过年。因为家里无论怎样困难,收成怎么不好,餐桌上总会多一些平时见不到的红烧肉、荠菜水饺,大人总要抠出几块钱来给小孩做件新衣服。  相似文献   

5.
当社会风气真的改变了、变好了,过年真正回归到纯粹意义上的传统习俗的本来面目时,广大干部才能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工作和应付复杂局面,过年才会轻松愉悦一些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留着     
母亲有个习惯,凡事都喜欢留着。 比如做件衣服,平时舍不得穿,留着外出时才穿,这样一件衣服不知穿多少年。平时烧菜做饭,遇到好吃的也常常是另盛一些留着下顿吃,理由是少吃多滋味!  相似文献   

7.
中国年味     
《台声》2015,(3)
<正>年年岁岁年相似,岁岁年年岁不同。又过年了,羊年春节,你准备"闹哪样"?记得年轻时,好想过年,过年会有许多平时吃不上的鸡鸭鱼肉、好酒好菜,会有新衣服、大红春联、火红炮仗、挨家挨户拜年,吃自家没有的各类特色年点,还可以撒开双腿、昼夜不分、大人不管的玩耍……总之,那时日子虽然穷,但年过得好有味道。  相似文献   

8.
<正>虽然做交通辅警才3年,但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北湖中队辅警农庭华已经2年没能陪家人过年了,"在路上"也成为他过年的常态。与往年一样,今年春节,他主动申请值班,从大年三十到年初五,都坚守在工作岗位。"外地的同事平时也没时间回家,过年尽量让他们回去跟家人团聚。"农庭华说。1月31日,大年初四,如往常一样,农庭华照例在北湖立交桥下的十字路口值守。他今天值的是下午班,从下午2点半到晚上8点。"保障交通安全、顺畅是我们  相似文献   

9.
抠爷     
抠爷真抠,不吸烟不喝酒,连打下的细粮都舍不得吃,整天吃玉米面饼子喝红薯干汤,平时也决不沾腥荤,只到过年时才割二斤白亮亮的肥肉一直吃到龙抬头。 那一年,有人送了他三斤油,他吃了两年还有一斤多。 有一天,抠爷和几个人去赶庙会,回来时,抠爷突然捂着肚子向前飞奔,转眼就没了踪影。等到大伙气喘吁吁赶上他,抠爷正从自家麦地提着裤子出来。大伙不满地说:“神经病,我们还以为你出啥事了呢!”抠爷嘿嘿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俺要把大便屙到俺地里肥田。” 抠爷没有别的爱好,闲了就爱坐在校门口看学校里那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或…  相似文献   

10.
父亲种瓜     
严炎 《福建乡土》2012,(5):24-25
除了特殊情况,队里每年都安排父亲种瓜,这看似轻松却责任重大的活儿。农民们除了过年过节吃点像样的东西,平时没有解馋的食品。每年秋季家家户户大人小孩能吃上几个西瓜和香瓜那就是欢天喜地的事了,种瓜人也就成了上天送给村民们快乐的使者。农村人都知道,要种好瓜必须是沙土地,有好瓜籽,有好把式,具备这三条,村民才能吃上好瓜。由于一些人嘴大手长好占便宜,三条之外又多一条,那就是种瓜人要自己正,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11.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3,(6):5-5
去年年底以来,在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震慑下,多地政府部门纷纷取消原先预订的茶话会、团拜会、答谢会等.往年走俏的年终公务宴一落干丈。以往南公款消费支撑的高档白酒、礼品茶等也市场遇冷、价格下跌。但调查发现,一些贫闲县吃喝之风依然不减,一些酒店为公款吃喝提供保密服务,部分公款消费甚至转移至内部餐厅、会所及驻京办.变“叫着吃”为“偷着吃”。  相似文献   

12.
话年     
新年临近,又开始为过年而忙碌。总是不经意的想起儿时,每逢年关将至心里那说不出的兴奋劲儿。也许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很少吃到的美味佳肴;也许,那阵阵的爆竹声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福建农林大学隆重诞生,这是福建省高教改革与发展的一件大喜事。笔者采访了新任副校长、农工党中央委员陈绍军教授。为了农民碗里不再是地瓜  26年前,陈绍军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一样,加入到上山下乡的大军,来到闽东山区插队。这里的农民终年以食地瓜为生,大米是农民过年过节才享受几餐的高档粮食。望着生产队长狼吞虎咽地吃着发黑的地瓜米(一种干地瓜丝),陈绍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可队长却说,我要是每天都能吃上这地瓜米,就心满意足了。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陈绍军,以此他立志学农,要让农民碗里盛的不再是地瓜,而是大米白…  相似文献   

14.
正"看戏去咯,今年的节目比往年丰富多了,有彩调、有快板,还有文场呢,一定很精彩的,我们千万不要错过呀!"刚吃过年夜饭,荔浦县杜莫镇寨村的杜庆文大伯就高声喊全家人去村头"百姓舞台"看演出了。原来,每逢过年过节,村里都会举行一场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广大村民既是演员,也是观众。在"中国曲艺之乡"——荔浦,无论是节日还是平时,这样的"百姓大舞台"遍及城乡,无论是城镇居民、乡村农民还是在此打工的外地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用"舞"之地,曲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生  相似文献   

15.
感谢新年     
2006年新台历已经摆在桌上,而新年贺卡和手机短信也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这一切都在告诉我,新年来了!小的时候,新年的意义是“穿新衣、吃大餐、放鞭炮”,那时最盼望就是新年了,常常离过年还有个把月时,就一天天掰着指头盼着了,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热情反而一年比一年淡了,甚至有些抵触。特别是工作以后,每每看到日历本上还剩下最后几页,心里便惴惴的,遗憾还有好多事情没来得及做。然而时光的长河可由不得你,它总是匆匆前行,它允许你回头看,但不允许你重走,于是只能遗憾地期盼着来年。可今年突然有了种感悟:我…  相似文献   

16.
爸爸的压岁钱艾明波过年了,当我把压岁钱送给女儿时,心猛然一动,伸出去的手竞好久没有抽回来,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少年时代的我最盼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糖果,放上鞭炮,穿上新衣服。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生产队分红了,爸爸领我兴高采烈地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化史源远流长,可谓代代有文曲星各领风骚多少年,他们给后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自然多得数也数不清;照文化是精神食粮的说法,理所当然是可以“吃”的了。近几年来,在中国文坛上,还真冒出来不少吃客,胃口挺佳,既有吃古人的,也有吃名人的,吃得不亦乐乎!吃古人与名人创造的文化产物,简化了的说法,就是吃古人与吃名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时下,文化界“吃人”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过年挺累     
孔龙 《人民公安》2007,(5):60-60
真正让我和同事们欢喜的是,一个“春节”假期过去后,大家笑眯眯地说:“总算没出大事儿。”自从干上了警察这一行,我就不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挺累,眼睁睁地看着人家欢天喜地,心里憋得慌。老百姓  相似文献   

19.
雨夜,父亲     
星期天加了一天的班,直到深夜我才离开办公室回家。走出办公楼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天下起了雨,还刮着风,我只好裹紧衣领,迎着密密匝匝的春雨冲进黑糊糊的雨幕。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战。风裹着密密的雨,在昏暗的路灯下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打在柏油路上发出沙沙的声音。此刻宽敞的马路上已经少有行人,我一个人默默地走着,四周静悄悄的,除了雨声,就是偶尔能听到同行们执行任务时响起的警笛声。雨夜,冷风,悄无声息的大街,却不由自主地掀开了我时光的日记。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时候和父亲的一些事情。那是20年前的事情了。童年的我一直体弱多病,…  相似文献   

20.
过年关     
正我小时候,大人们常说"年关来了",把过年说成是一个"关",总感觉就好像过不去一样,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无非是粉粉刷刷、洗洗涮涮,想起过年时可以敞开吃、放肆玩、大胆穿,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小时候,每逢腊月到来,我们就开始数着日子,天天都在盼望着过年。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讲,过年都是美好的。但大人们似乎大多都不这么认为,他们常说"年关来了"。把过年说成是一个"关",就好像过不去一样,显得有些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