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体制改革、建设市场经济的新条件下,如何处理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的的变革 性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法学的一大课题。加强法解释对于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 重要意义。我们在看到法律解释的实践在中国当代法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法解释中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诸如解释权分工不清、行使不当,不同法解释之间的矛盾,有的法解释超越立法意图甚至违背立法精神,法解释缺乏作为价值取向的明确目标(实用或急功近利的目的不是价值目标),等等。这与我国法解释理论研究薄弱直接有关。 克服制定法抽象、遗漏和滞后等弊端的思路大体上可分为两条线索:一是寄希望于法律适用前的解释,二是寄希望于法律适用活动本身。前者体现于制度为解释制度,后者体现于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刑事法制进程中,多元法律(或称法律多元)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现状。本文在承认法律多元的前提下,适用国家法——民间法的二元化结构,分析了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刑事法制建设中发挥着作用的民间法,以促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刑事法制建设过程中国家法与民间法二者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3.
贾志强 《中外法学》2023,(3):765-784
我国在《监察法》实施后仍存在因监察法律规范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法制困境。《监察法实施条例》在一定程度上纾解了这种困境,并对学界和实务界围绕《监察法》的诸多困惑及争议做出了回应。《监察法实施条例》主要通过融合相关纪检监察规范性文件、借鉴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吸纳《监察法释义》中的办案“规则”等路径,增加了监察法律规范供给。以对监察措施的程序控制强化为视角,《监察法实施条例》回应了既有争议问题,明确规定了各监察措施适用的时间节点、系统整合了谈话措施、部分消除了留置条件的不确定性等。但在政治性话语与法律性话语的交融调适过程中,《监察法实施条例》中仍存在着兼容性方面的偏差和疏漏:职务违法/犯罪二元区分的规则与一体化规则之间、监察规则与纪检规范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矛盾或冲突;部分概念表述亦欠缺法律规范应有的精准性和逻辑性。直面由纪委监委合署办公、执纪执法一体推进等所带来的监察法律规范的复杂性,从法制化迈向法治化,是我国监察法制建设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大陆法系上,竞争法的立法存在着合并立法与分立立法的模式。我国于1993年和2008年分别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可以说我国的分立式的立法模式初步确立,然而两部法律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法律上对于两部法律的衔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改进的余地。本文认为参考竞争法制相对发达的美国以及与我国在文化和经济发展路径上相似的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习惯与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屡见不鲜,在某些领域,制定法成了一纸空文,脱离现实太远。而当事人往往采取其他社会规范来规避法律的适用,形成了实质上的法律多元化倾向,这些"其他社会规范"中最为常用的就是习惯。与此同时,民法典制定过程中,关于习惯是否成为法律的正式渊源也存在争议。本文试运用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对习惯法律化的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制定法与习惯的背离造成了法制资源的浪费,即用"反证法"来说明习惯的非法律化是不"经济"的,进而得出习惯应该法律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法制建设包括整个国家法制活动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主要有法律的制定、法律的执行、法律的遵守、法制的宣传教育和法学研究等方面。法制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经济基础存在着互相适应和互相协调关系,而从法制内部的构成来说,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制约,形成一个和谐一致的整体。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之成为积极服  相似文献   

7.
樊惠平 《河北法学》2007,25(11):115-118
法院的判决宣示着法的精神,引导着民众的行为.诉诸于法院各种诉讼请求,即是将各种矛盾呈现在法官面前.法官必须判断何种诉求为正当,只有当案件事实符合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且案件事实中蕴涵的法律价值和所适用的法律规范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时,才可以依据该法律规范对案件事实作出判决.法官在运用国家的制定法以回应民众的要求时,将一些明显不当的有违民意的规定加以过滤,能动地对制定法加以填充修正.刘荣军教授亦言:"处于社会与国家立法机关之间的司法,应当以并不完整的法律作为基本的支撑,寻找制定法之外的法源,将社会的正义、公平的观念和价值导入司法程序之中,创造出能够解压、还原法律本意的规则,以作为裁判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钟菊英 《法制与社会》2012,(12):259-260
《婚姻法》是保障夫妻关系、维护夫妻双方利益的一部法律,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规定能够补充和变通的一部法律,多年来,被补克和变通过多次,也是比较普遍被应用的一部法律.我国民族中,汉族人数居多,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也是根据汉族地区的主要特点进行的,那么,这些法律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要想将矛盾降低,必须实施法律变通,来维系国家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少数民族具有其自己特色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它的特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是民族地方制定变通规定的依据.本文所要阐述的内容是关于民族地区婚姻法变通的法理可行性思考,从多方面讲述婚姻法变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世界各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各国法律文化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模式均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自觉地渐进模式,以西欧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为典型代表。其特点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价值观念、法律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均自发地而非被动抑或是被迫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没有突变的急风暴雨,也没有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有的只是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然和谐的矛盾对立运动,现代化的法制就在这一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悄然诞生。另一种是被动的突变模式,以亚非等后进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为代表。其特点是一个国家内部并未产生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在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强大压力下,被迫对本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突变性的改革。这种模式的法制现代化,由于现代化的精神并不是孕育于本国的传统土壤之中,因而现代与传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要么本土化完全拒绝现代化,从而使现代化步履维艰,如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于无产阶級孶?社会主义法制就是按照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制定法律、遵守和适用法律(包括依据法律頒布的其他法規,下同),巩固无产阶級孶?保卫社会主义建設。这个提法,突出地表現出社会主义法制的阶级性和服务于无产阶級孶蜕缁嶂饕褰ㄔO的目的性。社会主义法制意味着:(1)它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机关根据客观需要制定一定的法律,并在立法和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貫穿工人阶級的意志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2)国家所制定的法律,必須得到普遍  相似文献   

11.
疑难案件中法律适用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毫无疑问,在法律制度的运作过程中,法律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法律的实施要比法律的制定更应引起我们对之进行深入细致的理论探讨,这不仅因为法律的实施是法律实现的最终环节,而且因为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法律制定的重要前提。在法律的实施中,疑难案件中的法律适用是首先需要给予关注的。这种法律适用,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揭示着一定静止状态的法律与复杂变化的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展示着法律适用者自身的法律文化背景,更预示着现存法律制度发展更新的某种微妙契机。当然,在法律适用中,作为法  相似文献   

12.
论提单首要条款的性质和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杰  刘萍 《法律科学》2005,23(2):89-96
提单的首要条款是指明提单特定事项受某公约或某国家特定国内法支配的条款 ,从性质上讲 ,就是法律适用条款。提单首要条款与提单一般法律适用条款地位相同 ,如果提单中这两类条款同时存在 ,且规定不同 ,则可考虑采用“分割适用互相补充法”或“重叠适用和谐解释法”。提单首要条款有效与否关键是要经过法院地国法官所认定的内国的具有绝对效力的强行法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法律移植在各国法律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外来法律与本土"法律"的融合成为法律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这种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我国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是由观念上的不对称与法律全球化趋势的冲击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制定法与习惯的融合,习惯应为法律的渊源之一,成为其有益的补充;在法律的输入机制中,我们应以更实际的思维来构建我们的法律。制定法与习惯的良性互动是我国法制道路中的优美轨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某些地区,从古自今都存在着在有既定国家制定法为法律依据解决纠纷,但人们仍然适用当地约定俗成的习惯、习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现象,即法律规避现象.本文指出,在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视法律规避现象的存在、客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寻法律规避给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带来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准法律推定——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中间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福民 《当代法学》2011,(5):107-114
在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之间,存在一类准法律推定,它是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厅室、省级法院、检察院的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某问题发布的座谈会纪要等非司法解释性质的规范性文件中的推定。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类似的规范性文件。准法律推定符合法律推定在结构和效力方面的特征,具有特定的规范性文件作为依据,一般介于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之间。准法律推定出现的原因有三:我国多元化的规范性文件制定体制,更为灵活地应对司法实践中问题的需要,设置准法律推定受到的限制少,程序方面更为方便。从理论角度来说,准法律推定影响着理论上推定的分类,部分影响了从事实推定到法律推定的演进阶段,对于完善推定的规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审计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审计关系的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规范的总称。它是审计工作的行为原则,是确认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依据,是国家对财政经济活动实施监督的特定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7.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民族院校法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燕 《法制与社会》2012,(35):224-226
国家推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发展了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法学教育既要培养法律观念,也要传授法律知识,还要培训法律职业技能。民族院校必须以国家设立民族院校的初衷为出发点,以法律职业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民族地区对法律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制定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或补充立法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诸原因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之汉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上相对落后。国家制定刑法典只能从全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一般水平和大多数人口中犯罪的基本状况出发 ,而不可能具体反映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特点 ,因而刑法典的某些规范不能全部适用于少数民族。鉴于此 ,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区或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刑法变通或补充规定的特殊权限。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刑法变通或补充规定 ,应当遵循法制原则、求实原则、理性原则和从宽原则。民族刑事立法 ,以一个少数民族原则上制定一部本民族统一的刑事法规为宜。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法》的立法缺失及完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高等教育法》在立法上具有法条过于概括、简单,法律程序不到位,法律责任缺位与错位,纠纷解决机制单一等缺失,革除这些缺失有赖于对高等教育法制基本内容的认识。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存在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干预权力与高校的自主性权利、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学生权利与高校管理权力等基本权利-权力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对上述权利权力及其矛盾冲突的法律调整构成了高等教育法制的基本问题。只有对高等教育领域基本法权现象有了清晰的把握,《高等教育法》的法律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文历史、经济条件以及民族习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在遇到纠纷时,大多诉诸习惯法而非国家法。私力救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盛行在印证了其对于解决纠纷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地方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存在着较大冲突。本文指出为了实现国家法与习惯法的良性互动,国家制定法应该正确引导私力救济,使其与公力救济合理协调,以充分发挥私力救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