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湘评论》2009,(5):32-33
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选择关爱,选择共克时艰。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心往灾区想,劲往灾区使,一腔腔热血、一片片爱心,凝聚成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2日.在北川毛坝中学那根地震发生后屹立不倒的旗杆上,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鲜艳的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路过的人们都忍不住驻足凝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严重的大地震。古人虽然科学知识不及今日发达,也没有专业的救援队伍和救援工具,但面对天灾,历朝历代政府和民间力量依然有救灾赈灾的措施。今天,让我们以康熙年间的一次抗震救灾为例,看看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齐心合力,与灾害搏斗,重建家园的。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全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这主要体现在抢救被困人员、善后处理、灾民安置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我省陇南市康县和武都区的重灾乡村考察,同灾区干部群众共商灾后恢复重建大计。胡锦涛指出,"中央一直在牵挂着甘肃灾区。请乡亲们放心,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一定会千方百计地把大家的生活安置好,帮助大家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我们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隆冬时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1个地震重灾县之一的南江县,处处呈现出重建家园的火热场面。“政府不但出台优惠政策,还帮我们协调贷款、土地,组织修房所需的建材,我们肯定会好好干!”每到一处,此类耳熟能详的话语让人激动不已。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地处巴山深处的南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的“主心骨”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农民自主建房的积极性,极大地加快了重建家园的进程。截至目前,全县需要恢复重建的4951户农房已全面完工。  相似文献   

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细雨霏霏,薄雾轻拂,虽然已是5月,但奉化溪口仍感凉意阵阵。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心中涌动着对民族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崇敬之情,独自专程来到位于雪窦寺旁不远的“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寄托长久以来积蓄在心中的对敢于在民族危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兵谏”形式发动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西安事变领导者张学良的  相似文献   

11.
花红柳绿,又到一年五月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当绵竹汉旺的时钟凝固了中国的时间,五月,开始被注入一种新的内涵,演绎成一个特殊符号,成为我们心中一个永远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事实告诉人们,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13亿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我们党成立87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作出了最大牺牲,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近日在四川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唱响团结奋进、共克时艰的时代最强音,振奋精神、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14.
吕春 《廉政瞭望》2009,(10):3-3
第一次反腐告诫 1949年3月5日至12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普天惊愕,举世同悲。全国人民在大灾大难面前,随即奋起,进行抗震救灾,救死扶伤,重建家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感天动地、光耀史册的壮举,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以心灵的激励和震憾,表现了中华民旋及全体华人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人性光辉。6月10日,中共桂林市委党校部分教师在少年宫二楼会议室举办理论沙龙,围绕“抗震救灾与民族精神”主题展开讨论。沙龙由校经管教研室主任陈宪忠副教授主持,韦兰玉、韦丽云、李霄冰、李成远、凌世敏、方吉生、卢雪艳、肖向平、谭善梅、唐丽婷、彭忆红、唐建蓉、范顺英、唐基苏出席。现将研讨发言要点整理如次,以作引玉之想并求正于觉者方家。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的抗震救灾中,我们听到党中央领导讲得最多、最撼人心魄的话是:“救人是第一位的任务”,“不惜任何代价抢救伤员”……认真执行党中央这些命令,使成千上万的生命被及时挽救,使数以百万计的灾民赢得生存权,这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深刻的诠释和最鲜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超越”的历史。如果没有这种“超越”,现在世界上仍然只有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我国是一个“赶超型”的国家,而科技和经济上的“赶超”,必须以国民责任意识上的“超越”为前提。一、汶川大地震凸显中华民族震撼世界的国民责任意识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举世罕见的特大地震。中华民族在这个突发悲剧中,国民责任意识空前高涨,瞬间爆发的勇敢、坚强、团结、博爱等光辉人性,感天动地。1·在责任意识的深度上,“超越”表现为高度的自觉。在西方,责任是一个被动词,是不得不承担的任务。但在我国的这次抗震救灾中所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之举,都远远超越了“分内”和“不得不承担的任务”的界限,把责任意识深化到了“高度自觉”地为他人、为社会承担责任这样一个深度。例如,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一直担心前任修建的未经验收的实验教学楼一旦垮塌会给全校师生带来灾难,主动自觉地投入了比修建这座楼时的花销高出几倍的费用,年年对它进行维修加固。与此同时,学校年年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习,致使该校在地震发生时,创造了全校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在地震中,有那么多党员、教师、...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14日,按照国家建设部和重庆市政府的命令,重庆建工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张玉昌率集团184名突击队员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作为第一支成建制的机械化抗震救灾队伍,他们在山崩后打通道路,在地陷后修复水厂,在废墟里抢救生命……在抗震救灾一周年之际,张玉昌同志饱含深情地回想起那——  相似文献   

19.
孙之 《前线》2010,(11):56-56
前不久。我随全国党刊记者联合采访团赴汶川地震灾区实地采访。行程快结束时,四川《党的建设》杂志让我留几句感言。我写下这样的话:“两年前的大地震让我的心灵无比震撼.随后的抗震救灾斗争同样让我的心灵无比震撼,而两年后辉煌的重建更让我的心灵无比震撼!”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的映秀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