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做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惠及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不仅仅需要技术的跟进与优质资源要素的投入,更需要制度安排上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就目前中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所面临的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用地权益流转、农业金融信贷支持和农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为创新农业经营的体制机制,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期发布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如何进一步加快组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作出了重大制度安排。云南省相对于全国来讲,农民组织化程度偏弱,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结合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确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4.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壮大,是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在坚持以农户为主体的基础上,要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竞争力提升密切相关。从单一经营主体到多元化经营主体竞争形成过程回放,正好证明中国农地制度改革变迁由强制性制度改革变迁向诱致性制度改革变迁转换,是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提升的制度保障。新时代农地产权明晰、经营权被放活、有条件的农区渐进推行农地承包权退出、多级土地银行体系顺势建立等,这些都是多元农业经营主体得以存活且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广西玉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土地股份合作社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产业融合推动经营主体发展的特色,但仍存在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金融支持不够、公共服务不足、产业链条不长、新型职业农民缺乏等问题。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构建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机制,其中,政策支持解决"发展后盾难"、加速农地流转解决"农地流转难"、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解决"金融供给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产品营销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持久种地难"等核心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原有的犯罪流程与犯罪组织内部结构,打破了传统犯罪在时间、地点、信息、渠道等方面的瓶颈,使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呈现井喷之势。严峻的犯罪形势倒逼侦查工作变革,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打击犯罪的理念、模式、制度、规范等都要与时俱进。智慧侦查的关键在于“智慧赋能”,以互联网思维升级侦查理念,改造原有侦查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原有侦查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以数据流转为特点的新型侦查格局,推动侦查工作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需要通过侦查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新的侦查模式服务。没有组织体系保障,高科技手段的效能就无法有效发挥。应借助智慧科技,推动工作流程再造,解决管理问题,最终完成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因其即时性、移动性、便利性、互动性、透明性等特点及其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更新快等优势更能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支持。但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制约,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必须在把握新型农业主体特点和农业互联网金融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面对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等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如农业的整体投入不足、土地流转不畅、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经营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障碍。要破解这些障碍,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新型农民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峨眉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困难是生产经营活动没有因地制宜,土地流转体制不完善,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创新能力不强,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要促进峨眉山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就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创新,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品牌;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强经营主体监管;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类型有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农业经营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突出职业农民、融资渠道、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五个重点"。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村最基础、最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次制度的变迁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完善进一步释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人民收入等,彰显其当代价值。我国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方向是:明晰土地权利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规范土地流转机制,保障土地流转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3.
在利益法学的视阈内,城镇化深入推进背景下的农业法重构需以抽离出的三项利益为基础,即国民粮食供应利益、农业经营利益以及小农存续利益。对三项基础性利益的内涵、实现条件及其与相近利益勾连状态等的揭示为相关节点性法律制度的完善、重构和形塑指明了方向和施力重点。基于三元利益基础,适应于城镇化的新型农业法应以国民粮食供应利益实现保障法律制度、农业经营利益实现促导法律制度和小农存续利益实现保证法律制度为其核心与主体。  相似文献   

14.
商事主体登记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就登记主体而言,其为登记主体公示经营身份、确立自身商誉的必要手段,是其维护合法地位、保障正常经营的必要方式;就交易相时人而言,其为保护交易第三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制度,为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制度保障;就国家而言,其为国家对商事主体进行法律规制和行政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制度,为其履行宏观调控等经济职能的辅助手段.以此为理论尺度,我国商事主体登记制度相关立法在立法形式、立法内容、程序建构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有鉴于此,我国商事主体登记制度宜采统一商事登记立法模式,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相分离的立法模式,形式审查立法模式、登记机关责任立法模式及司法监督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科技资源配置存在问题,提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主体的加入和原有主体的改造结合模式、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的对接模式、科技项目投入和社会资源的创新整合结合模式。在此基础上,从加大创新主体的培育,既要注意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更注意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既要注意科技项目的投入,更注意社会资源的创新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按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求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崛起,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力量,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是制约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文章选取贵阳清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访谈调查,从其融资需求出发,探讨目前存在的融资困境及其形成缘由。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运行不规范、可持续经营能力弱、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保证担保;另一方面将重心放在支农支小领域的金融机构较少,信贷产品创新性和针对性不足,且贷款程序较为复杂,导致融资成本高;同时也有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原因,这些共同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与资金供给"错配"问题。结论的启示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规范性和可持续能力建设;金融机构应立足支农支小,创新开发针对性更强的金融产品,同时优化信贷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深度;政府应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扶持,注重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特色农业是指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包经营浅析杨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承包经营是自1987年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合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这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方式从87年下半年开始在广东、福建、秦皇岛等地的部分合资企业试点后即以较为强劲的生命力推广到全国的合营企业,目前仍有扩展...  相似文献   

19.
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动态变化,要求应对主体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作出正确的应对选择。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给福建出口带来严峻挑战,通过制度创新,着力构建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度创新体系,是推进福建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强有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经营格局正在逐步被打破,解体“大而全”、“小而全”,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换,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已势在必行。作为依附于石油主体产业发展起来,并主要服务于石油主体产业的多种经营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多数是在主体产业的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