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高职法学专业进行的考试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认识不清、随意性强、规范性低以及难以与其他教育制度相衔接等问题。为了促进考试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提高职法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应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考试改革的规范性并兼顾其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它同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授课方式上都有所不同,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其各个环节;要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要改革高职招生制度;要着力提高教师素质;要合理利用办学资源等,使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单独招生是在国家宏观政策框架下,由招生院校自主组织的一种入学考试制度.为了解当前高职单独招生政策执行情况,评估政策目标达到程度,课题组对全国39所试点院校进行调研,认为当前我国高职单独招生政策的影响不断扩大,分层选拔的政策目标初步达成,系统化选拔录取模式基本形成;但是仍然存在考试成本高,考试方式和培养方式的“职业性和应用性”不强,行政部门监管力度不大的问题,建议完善招生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建立适合单独招生学生人才特点的培养模式和健全考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主招生制度实施10年来,其对促进高考制度改革、为大学选拔优秀人才、引导中学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作为一项新的高考制度设计,随着改革的深入,又在自主性、科学性、效率与公平等方面不断生发新的问题,成为自主招生改革的难点和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就在于加强大学招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产业水平的不断升级,传统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急需在教育模式上进行调整和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社会需要作为发展动力,把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业能力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推动高职院校不断创新与发展。具体措施有:围绕一个中心,即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抓住两个重点,即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实现三个转变,即实现办学思想、模式和机制的转变,推进高职教育制度创新;落实四项措施,即搞好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就业指导和学生综合素质,牢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毕业滞留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成为党建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滞留党员的现状、成因等问题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毕业滞留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和自主招生是目前我国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方式。本文基于这两种选拔方式在学科专业、培养单位、选拔起点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教育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构建将珠峰计划与自主招生进行有机整合并轨的制度设计框架。通过重新整合界定选拔培养专业和单位、延长选拔链条、游离于高考之外独立设计联盟考试等选拔方式,使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着重注意以下方面: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拓宽高职院校教师渠道,加大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高职"专升本"教育是构建高等教育"立交桥",是形成层次结构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分析高职"专升本"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影响及引发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是应坚持高职培养,完善"专升本"选拔方式,发挥有利的导向作用,适度发展本、研高职教育,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考制度的恢复为国家合理、有效地选拔人才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为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现行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凸显应试性、忽视教育公平性等弊端也日渐显现。从宪法学视角可以提出以下几条完善我国现行高等院校招生制度的建议:规范高等教育招生立法,树立与时俱进的立法观念;建立健全高等院校招生政策制定程序;健全高校招生政策制定的民主参与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政策制定程序中的制度保护。  相似文献   

11.
高职招生入学考试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职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为高校招生考试系统的重要环节提出对目前高等教育下的高职招生考试的设想;教学方法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与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必然联系。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存在诸多实际问题,本文对其改革发展方向做了简单概述。提出教师应不断地深入学习、更新思维理念、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才能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恢复40年来,坚持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基本原则,按照供给侧改革的模式,推动制度变迁和发展,基本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高考制度改革以统一招生考试为基础,在政策供给上,陆续推出了委培生、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举措,丰富了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在技术供给上,不断改革考试内容,创新分数形式,改进命题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制度的价值和效益.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供给侧改革,需要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增强政策与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对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培养建设、改革考评制度、建立自主学习中心等措施,以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职英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各高校逐步扩大的招生规模,促使着高校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以更好的适应高校的信息化管理趋势。教务管理是各高职院校优化管理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以教育教学为发展重点,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学秩序的稳定是高职院校的立根之本。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完善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展教务管理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针对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做分析探讨,提出相对应的改革和优化措施,进一步推动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与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高职院校为突破口 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施策略对实现高职教育的本质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我国已进入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依靠市场及法制调整与规范的经济运行机制,同世界现代文明融合,必将推动我国经济与政治更加深化的改革与调整。社会和经济发展又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也为法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抓住机遇,谋划未来,迎接挑战,我们组织了“法学类高职教育可行性与教改”课题组,对天津市法律人才的现状、法律服务市场人才需求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法学高职教育的一些导向性问题形成了基本认识。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的生源基地建设,可以降低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宣传成本、提高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促进高校和生源基地中学的深度合作、提高学生对高校和相关专业的认知程度。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基地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筛选原则、合作共赢原则、招生宣传中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和就业优势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8.
新体制下高职院校投入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科学而完备的教育投入制度是我国当前十分重要的改革任务,应该提高到中华民族兴衰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办学”的基本原则,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高度的关注,但要切实解决好高职教育投入的制度、路径与方式等问题,建立可行、稳定而有效的经费投入体系仍然是一个既重大又迫切,并且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当前法律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改革探索为例,阐述了法律类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我国法律类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不能盲目地照搬国外或理工技术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目前对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研究的人较少,从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现状分析,研究适合警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警察类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办学层次结构不合理;招生政策计划性不强,标准不统一;就业机制不适应警察队伍建设和警察类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合作办学存在难度。完善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需要提升警察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在招生就业方面实行定向招录,择优录取;改革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与行业深度合作。唯此才能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