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意取得制度是交易安全的价值观在立法上的反映。关于赃物、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立法不尽相同。我国《民法通则》未确立善意取得制度,本文认为我国物权法在建立善意取得制度时,应合理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立足我国实际,对赃物、遗失物是否适用及如何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赃物的善意取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 ,各国民法均做了规定。但对于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 ,各国立法不同。通过对三种不同立法体例的分析 ,认为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稳定现有的经济关系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赃物也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 ,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妥善处理赃物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犯罪形态的复杂性,对赃物的认定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我国在不同时期的规定与司法解释,导致司法实践做法的混乱。从维护交易安全、私权限制公权以及公平正义原则角度出发,我国应建立赃物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妥善处理赃物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关系,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犯罪形态的复杂性,对赃物的认定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在法律层面没有规定赃物的善意取得,我国在不同时期的规定与司法解释,导致司法实践做法的混乱。从维护交易安全、私权限制公权以及公平正义原则角度出发,我国应建立赃物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5.
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一直是我国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条件肯定赃物善意取得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但这种讨论几乎只涉及应当返还被害人的赃物,对应当没收上缴国库的赃物则无涉及。我国物权法虽然对赃物善意取得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但有关司法解释却有所规定,只是前后规定不一致,可善意取得范围不明确,且正当性可能会面临质疑。与我国立法机关的回避态度不同,域外不少国家区别应当返还被害人的赃物与应当没收上缴国库的赃物,分别从民法与刑法对这两种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应当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分别在物权法与刑法对应当返还被害人的赃物与应当没收上缴国库的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以合理平衡被害人利益或国家利益与善意受让人利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112条的规定,赃物限制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是,从善意取得制度重在保护交易安全的价值取向出发,用构成要件控制其运用,借鉴国外的立法例,赃物应该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规定,但有些问题还是没有达成共识,文章就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遗失物和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建议。  相似文献   

8.
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许多国家民法规定赃物是可以通过善意取得而合法占有的,我国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不够完善。文章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含义、赃物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加强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保护的观点,并就具体保护措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评《物权法》第107条与第113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对拾得遗失物问题进行了规范,并在其第113条和第107条分别规定了遗失物未被转让时和已被转让时两种情况下的所有权归属。《物权法》第113条没有规定拾得人一定条件下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十分遗憾。《物权法》第107条在规范遗失物已被转让时采"例外承认主义",殊值赞同;但没有规定有偿回复中的公共市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无记名有价证券与货币。另外,《物权法》第113条的位置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给司法实务中处理此类问题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试从赃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外关于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我国相关立法和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赃物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从而平衡财产权利的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实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民法公平原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又称即时取得或即时时效,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民事制度。其含义是,无权转让财产的占有人在将财产转让给第三人后,如果第三人是善意的取得,则其对该财产就享有合法的所有权。财产的原所有人不能要求第三人返还,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从概念分析,我们得知,善意取得涉及到财产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与善意第三人的“无辜”之间的利益博弈,究以何者为优,见仁见智,但一般认为应以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为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亦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且将其扩充适用于不动产。虽然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立法上已经是确定的事,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仍存在不同见解,且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仍是通说,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领域的适用,分歧为何如此严重?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否有其法理上的正当性基础,我国《物权法》规定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否正当?笔者对此持肯定观点。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是适应商品交换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该制度的出现对于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财产流转、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动产是世界许多国家民法传统的规定,也被学术界所公认。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应当明确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范围,不动产的善意取得也应受到物权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与国外立法比较,不动产的善意取得是我国《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扩张.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的出发点,分析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交易安全保护是物权法的核心价值.纵观大陆法系,交易安全保护制度主要有无因性、善意取得、公示公信原则等.由于各国的历史渊源和立法习惯不同,在选择不同的物权变动模式的同时也选取了不同的交易安全保护制度.学界对此也未有定论.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价值分析,我国可选择以修正的善意取得为具体制度,以公示公信原则为补充的交易安全保护的制度构建.建议我国对《物权法》第106条做扩张解释,以满足交易安全保护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肖立梅 《工会论坛》2008,14(6):112-114
适用范围是确定善意取得制度能否适用的首要因素。特殊动产中“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规则和善意取得制度有重合之处,但二者终有区别。依物权法,遗失物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权利人有条件的行使回复请求权。货币和有价证券因其特殊性一般无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余地。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条件较动产有所不同,物权法将动产和不动产进行统一规定,实现了法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草案关于货币占有问题以及时效取得制度存在一些瑕疵,结合赃款﹑赃物的问题来考察需要修改完善。比较各国或地区多部民法典,德国和瑞士民法典关于时效取得的规定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犯罪所的赃物能否善意取得,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共识、结论各异,主要存在承认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否定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补偿善意第三人这三种做法。综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规定,应当得出犯罪所得赃物可以善意取得的司法适用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在制定的《物权法》,在第三人利益保护的问题上 ,存在着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或物权无因性原则两种观点的争论。本文认为 ,善意取得制度更能体现法的正义性 ,也更切合我国的国情 ,所以应是我国立法的选择。但善意取得制度应吸取无因性原则的优点 ,对善意的认定应采用客观推定的办法。本文同时提出了其他方面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是财产所有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对这一重要制度加以确认,特别是对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一个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结合我国案件情况,参考国外有关的规定和做法,宜对《关于没收和处理赃款财物若干暂行规定》作出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20.
动产质权善意取得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产质权善意取得是物权法上一项重要制度,学者对之探讨却并不多,在我国制定物权法之际有予以探讨的必要。质权的善意取得有助于维护动产占有的公信力,并有助于实现质权鼓励交易,保障交易安全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