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国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融入世界情怀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具有世界意义。其中,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国道路的可行性和彻底性、优越性和吸引性、开放性和包容性上。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则在于,中国道路的成功不仅抨击了西方的"普世价值论",也驳斥了西方的"历史终结论",还纠正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总之,中国道路的开创和形成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坚持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为那些既不希望"脱钩了发展"又不希望"依附谁发展"的国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倡导"文化自觉"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在于宣告我们需要创造与"中国道路"相应的"中国价值",而且在于宣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中国特色"时代的来临。"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不仅是指导当代中国发展的中国化创新成果,更具有溢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普遍意义。立足"矛盾特殊性"和"中国语境"是"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理论旨趣;着重"矛盾普遍性"和"世界眼光"是"后中国特色"时代中国化辩证法的必然旨归。以"中国道路"和"中国价值"自立于世界发展之林、文化之林,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更是世界期待中国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汉字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这不仅在于它以形表意的独特方式,还在于它所独具的审美特性。汉字从创制到使用的整个漫长过程中,人们除了把它当成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外,也始终把它当做一种审美对象,并赋予其特有的审美功能。汉字因受汉民族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影响而成为富有"艺术气质"的文字,并形成了书法艺术,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美育的传统手段。它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贯穿高校教育的全部课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提高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要要求。另一方面,艺术教育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媒介。为了让公安院校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安徽公安职业学院为例,从公安院校艺术教育意义、现状以及育人路径等方面进行探析,让公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艺术教育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艺术终结论者注意到了现代艺术大众化、通俗化的一面,并把它视为艺术衰退的标志,然而,他们忽视了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因而无视艺术繁荣发展的事实而得出了艺术衰亡的结论。艺术终结论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艺术衰亡的元凶。其实,艺术终结论的出现更有其哲学基础,艺术终结论者视艺术为实在世界的模仿与影射,并将艺术视为通向解放的真理之途。正是对艺术真理性和教育性的过于强调,导致了"艺术衰亡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学习世界历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民族,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种了解和学习来更好地认识自己。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通过"动机(目的)-行为(结果)"模式,运用"理性"这一尺度来认识人类行为在不同环境下的特殊性,从而为我们认识世界历史或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视角。这种基于人类行为普遍性的方法不仅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而且有利于赋予教材上的历史知识"人化"的理解和重构,开拓学生的社会学思维与视角,帮助学生从人类需求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去认识和理解不同世界文化与社会历史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从而推进对世界文明的理解、包容、共存与互动。  相似文献   

7.
从对艺术形态的界定中,可以得出艺术是在传播中张扬其生命力的结论。艺术形态的存在正在于散播、传达、表现。传播使欣赏者感受并可能感同到艺术的“放射波”。欣赏者在传播中被艺术召唤,从而追求艺术。艺术之动在于传播,传播使艺术得生得长,并富于魅力和感召力。在对传播概念的把握过程中,可以寻求关于艺术传播的物质内容。即,信息是传播的必然内容。作为传播形态的一种,艺术传播也不例外。借助传播学信息理论中的熵和冗余的概念,对艺术传播做逐一分析,我们发现:艺术作为有别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存在,以它独有的方式打破了科学规律,熵值决定传播程度的规律。对于非科学的艺术而言,不仅熵影响艺术的传播程度,冗余也在影响艺术传播程度。传播是艺术得以发生存在的环境和系统。熵与冗余的平衡使艺术在传播中得以存在和张扬。  相似文献   

8.
福柯把马克思的思想纳入19世纪欧洲哲学大变革的主流之中,并将马克思与尼采、弗洛伊德并列,认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反对哲学以意识形态的面貌出现,即反对绝对唯心主义,从而走上广义的物质化的道路。从此以后,哲学不再满足于解释世界,而在于用行为改变世界。这种行为也是广义上的,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实践活动",包括无意识活动、真实的物质化了的虚幻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形象地概括为"物质化了的哲学空间与哲学剧场"。  相似文献   

9.
浅评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创作中最重要的革新在于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由于他独创的探索和惊人的才能,人类心灵得到了真切细致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再现,正是这个特点确定了艺术家托尔斯泰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我发言的题目是《按现代化规律推进城市化》。现在通常的说法叫做"新型城镇化",我对这两个词"新型"和"城镇化"都有一些看法。首先,我们不必回避"城市化"这个概念,作为现代化的一个表现,结果更能反映现代化性质的概念应当是"城市化"而不是"城镇化"。镇这个词的本意是个军事单位。其次,城市化问题的要领在哪里?要领在于要遵循和符合现代化规律,而不在于所谓新型还是旧型。我们当年工业化是搞了一个抑制城市化,使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脱离的一种发展战略。现在又是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它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朵奇葩.然而,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代中国的文人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的抉择.我们的民族,总需要有那么一批"为艺术而艺术"的"艺痴".唯有保留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最后一片净土,保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或许才更有利于培育一批类似梵高、毕加索式的世界级的艺术大师,再造一批类似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式的东方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2.
《神圣家族》中的"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的战斗"一节蕴含和体现了青年马克思丰富深刻的"物质观"和"唯物主义观"。马克思并不认为物质是僵死不动的纯粹客观存在物,相反,在人化自然之中,物质因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而具有一种别致、人所赋予的"思维能力"。在实际的生活领域,物质永远是先于人的客观实在,唯物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的根本之处不完全在于"物质"在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当中的权威性和至上性,而在于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和世界,它不具有浪漫主义特征,并天生与讲求精确性和实证性的自然科学紧密关联。故而,唯物主义同任何的以自我意识、观念、意识为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极大差异。唯物主义重视人性的弘扬和解放,是无产阶级革命天然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根基,它的最终走向必将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一书论及生死问题的涉及诸篇。生死观作为庄子人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可以分为四种境界,分别是:护形"养生"、保身"达生"、"生死一体"、"不死不生"。"养生"在于保全身形,"达生"在于身生两全,"生死一体"是"视死如归"的体道表现,"不生不死"、"坐忘"生死达到了"与道为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对于刑法第十四条关于故意犯罪的规定,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的焦点在于故意犯罪中"认识"的内容。并在此论战的基础上基本上形成了两大观点——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在我们现阶段法治还相当不健全的时代,应该以社会违法性认识为故意犯罪的主要判断标准,辅之以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15.
"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彰显了维特根斯坦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我们以为,贴地而行是根基,云端跳舞却是超越,超越最能阐释艺术的本性.因此,以项目工作室制为核心的"意、形、色"世界,既要贴地行走,也要云端跳舞,而这其中所蕴涵的理想和价值观更值得追求.  相似文献   

16.
进行现代化大学的建设必须重视发掘"本土化"资源,但曾延续千年的书院精神却被人们所忽视。保障学术自由和自主办学不仅是书院精神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精神在治理结构上表现为政府管理和高校自治的平衡,平衡点之一在于政府管理的有限性,平衡点之二在于大学自治的充分性,最直接的表现在于高校对校长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7.
禅宗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禅以主观意识构建的自由时空观、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与艺术相沟通;禅永不重复的自由创造性思维与艺术教育方法相契合;禅的"自觉体证"与艺术的自我发现相印证;佛法东被,为中国绘画、书法艺术开创了独特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是一个牵涉到不同层面的复杂工作,但根本在于培养好青少年品格单纯的心灵,并以此心灵作为道德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新儒家唐君毅先生分析了人生求食、求偶和求名之苦累,并从超越人生艰难苦痛的角度确立了道德教育的重要.道德教育的基础在于面对苦难时的"不忍"之心,其进路在于不畏艰难追求真善美的神圣世界,通过道德人格的锤炼,返本开新,回归"本心".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之春"既有颜色革命的部分特征,但又不等同于颜色革命。它指的是发端于突尼斯继而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为推动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至要求推翻本国专制政体的自发的、内生性的街头运动。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的内部原因是其各自国内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问题,外部原因在于美西方十几年来不断在该地区进行的"民主"渗透。美西方在阿拉伯世界强推西式民主,在经济、政治、安全三方面酿成一系列的苦果并形成恶性循环,客观上使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民主""自由"的幻想趋于破灭,将使中东地区在很长时期内都难有宁日。  相似文献   

20.
萧红与三毛都是极富才华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生活的时空不同,命运也不相同,但她们都具有自觉的生命意识萧红在抗击"男权文化"方面慷慨悲歌,尽显女性意识的自觉;而三毛在张扬"自由生命"方面独步世界.她们都在自己的时代活出了精彩,自觉的生命意识使她们的人生与众不同,这才是其构筑自己独具韵味的具有生命自传特色的艺术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